圖片發自簡書App
今早看了一篇文章,作者列舉了從大學,工作,生活中我們常見的一些例子。
他的大學同學里面有幾個可以說最勤奮的學生,起的比別人早,睡的比別人晚。別人越努力越進步,她相反。原來是方法選擇的不對。
工作以后單位里一位老資員工,從上班忙到下班,可以說像陀螺一樣旋轉,但結果是人家都高升,她還在原地,最主要的是還經常出錯挨罵。
后來作者有機會與她合作一次,一眼就看出她的問題出在哪里――――選擇的方法不好。
其實我們的生活中也會存在這樣的問題。尤其是有選擇恐懼癥的人。
像現在有的家長在孩子的教育上,很喜歡以自己的方法強加于給孩子,不考慮她的方法是否適合孩子。
我見過年輕的媽媽,孩子剛上幼兒園,本來對孩子來說是件很快樂的事,原因現在孩子少,在家沒有小朋友玩,幼兒園小朋友多,可以一起游戲,一起唱歌跳舞。
但年輕的媽媽一開始就給孩子報各式各樣的興趣班,時間一長,孩子連幼兒園都不想去了。
我想弱弱的問一句,那么多興趣班是你想要的,還是孩子想要的,你問過孩子嗎?這樣強制性的學習方法是她需要的嗎?
看到這樣的結果,說實話給了我一個警告,在我小女兒上幼兒園的時候,什么都不學,放養。
結果是幼兒園畢業的時候,她自己在家沒事拿她姐姐的畫報看,我以為她看圖,沒想到她竟然能讀出來,我愣住了。
原來,她自己每次看動畫片,下面出字幕,時間長了就記住了。結果一考她,竟然認識上千個字。
現在她自己學什么就跟我們說,想學畫畫,自己選擇的,開學老師讓學素描,她的進步很大,沒到學素描的年齡,但老師還是允許了。
所以說做什么事之前,一定要找一個適合自己的方法,方法的好壞,直接影響結果,我也在摸索中。
圖片發自簡書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