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剛剛在看盧思浩的《沒有到不了的明天》,我突然好傷心。
? ? ? ? 已經(jīng)很久沒有讀這么非主流的文字了,因為一直對隨波逐流的東西不大感興趣,現(xiàn)在覺得,非主流簡直是心靈自慰的一劑良藥。有點像郭敬明的風(fēng)格。
? ? ? ? 我十七歲,高三,這也是為什么我在簡書注冊了來寫些雜文。
? ? ? ? 我現(xiàn)在不得不去面對現(xiàn)實,人是在苦水中長大的。
? ? ? ? 小時候不能買自己心愛的玩具,被大人逼著穿他們覺得好看的鞋子,背些拗口的文字。
? ? ? 長大些,就是漫長的升學(xué)壓力的壓榨,一刻也未停止的伏案疾書,記事以來,就已經(jīng)戴上了厚重的眼鏡,用迷茫的雙眼看世界。十到十五歲的時候,覺得父母和老師講的都是對的,只要聽他們的話,活著就有目標(biāo),有希望,每天依舊苦讀,卻不覺得苦。中考失利后,開始思考很多東西,高中老師給了學(xué)生更多的自由,于是,在每次的掙扎中逐漸意識到老師和父母也都只是活生生的人,他們也會有愚昧不堪的時候,那么,我該依靠誰呢,我該讓誰來指引我的人生呢?于是,偉大的教育告訴你,要靠自己,獨立思考,獨立生活,“靠得住的只有自己”的言論也不絕于耳。于是,我就真的覺得,自己長大了。直到現(xiàn)在,面對如此沉重的升學(xué)壓力,我發(fā)現(xiàn),一個人活著從來就是只身一人,每一件事都是自己做出來的,盡管是父母,他們也只是身外之物。能依靠的真的就只有自己。在不得不獨立的時候才意識到,原來自己根本就沒長大。
? ? ? 于是,我在想,一個人如果不去追求溫暖會不會少一分在溫暖與寒冷之間準(zhǔn)換的痛苦。可是,溫暖就是光明,就是希望啊!但明知人一輩子永遠(yuǎn)在追求光明的路上,那活著只為了一個莫須有的彼岸,豈不毫無意義?自殺的人們也就無可厚非了。
? ? ? 我是個內(nèi)向的人,有很多的隱忍,很多的苦衷,但長大的這份孤獨,實在太沉重,我忽然感覺內(nèi)心就空了許多,大概是我朋友少的原因,總覺得世界沒什么可留戀的。我在該雄心勃勃的年紀(jì)而且實在高三的時候,竟然在想“以后有個幸福的家庭就足夠了。”
? ? ? ? 我看到了自己的害怕,膽小,無能與掙扎。
? ? ? ? 對,我在苦苦掙扎,隔著屏幕,又能感受到什么呢。
? ? ? ? 再往后,就結(jié)婚生子,和丈夫時吵時和,整天為孩子操心,然后慢慢老去。
? ? ? ? 天哪,這難道不就是看得見結(jié)尾的人生嗎。我也想很拽地說“我不想過一個看得見結(jié)尾的人生”
? ? ? ? 但這份孤獨讓我喪失了勇氣,長大的孤獨。十七歲,大家都以為你長大了而你卻沒有的孤獨。十二歲時夢想了很久的十七歲不曾如此沉重。人生就是苦海,再苦一些又何妨。
? ? ? ? 大概從明天開始,我會變得堅強(qiáng),如果你相信我的話。
? ? ? ? 一個人的時候,世界很小,朋友多了,眼中的世界自然就大起來。我太沉默了,不敢大聲吼出些什么,又不甘成為沉默的大多數(shù),這就是人性的糾結(jié)吧。
? ? ? ? 生活是苦海,可能我生來就不善于在苦海中駕船。
? ? ? ? 一個人不是生來就給打敗的。
? ? ? 我的世界觀在顛覆中,讓我靜一靜吧,真的好累。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