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年前,二次元、ACG、動畫都是小眾愛好、經過了數年的發展,當年那群愛好二次元的小朋友已經長大,在新鮮血液不斷涌入的情況下,二次元不再小眾,動畫題材也終于登上了大熒幕。
從大的電影市場來講,中國的動畫粉絲一直在期待真正的國產主流作品。動畫也被傳統院線公司認為是下一個增長熱點。正是抱著這種期待,《大魚·海棠》在當初憑借著一支亮眼的 Flash 短片獲得了 158 萬的眾籌投資。導演田曉鵬、楊志剛(不思凡)也都已經在電視和網絡動畫領域工作多年,他們后來分別推出了《大圣歸來》和《大護法》。
而不久前,中國首部網絡動畫電影《星游記之風暴法米拉》在愛奇藝視頻網站的上線,更是二次元再度拓展疆域的里程碑時刻,該影片上線首日8小時播放量突破800萬,上線3天更是完成歷史性的突破2000萬大關。
此劇在還未上映前,蛋撻數據就已經對此片關注頗多,也曾參與報道線下首映的情況。現在《星游記之風暴法米拉》的成績如此優秀,讓人不免對本片制作、風控、宣發推廣、平臺方的運作等各環節充滿了好奇心,為此,蛋撻君特意采訪了《星游記之風暴法米拉》的宣發團隊,映美傳媒聯合創始人,內容創意副總裁張余先生。來聊聊映美傳媒是如何在沒有任何行業先例參考的情況下,挑選、評估、推廣一部動畫電影在網絡平臺發行的,又是通過何種工具和手段來衡量和判斷作品的發行前景,避免不必要的風險。
(以下內容中Q為蛋撻數據,A為被采訪對象映美傳媒聯合創始人、內容創意副總裁張余先生)
Q1:《星游記》作為第一部國產動畫網絡電影問世,是一個很大膽的嘗試,這個項目為何會選擇網絡院線?
A1:可能現在看《星游記》的成績足夠亮眼,但是在形成熱播局面前,我們也面臨了不小的困境。
2011年,《星游記》第一季首播于央視少兒頻道,當年豆瓣評分便沖至9.2分,在網絡平臺愛奇藝上的點播量也順利突破1.6億。
雖然獲得了觀眾和專業機構的肯定,但《星游記》依然面臨著盈利模式的困境,官方微信公眾號曾透露:“電視臺支付的播出費不及制作成本的十分之一,這意味著僅僅靠電視臺的播出費用來維持《星游記》的運行,根本就是天方夜譚。”
也是基于對這些數據的了解和對粉絲用戶的長期觀察,我們選擇了愛奇藝網絡獨播。首先,我們有提前了解到愛奇藝網大用戶和動畫頻道用戶有7成的重合,但現在還沒有一部動畫網絡電影出現;其次,我們對粉絲的提前發酵和發布會預告做好了充足的準備;然后,影片本身扎實的內容也讓我們充滿自信。
首日上線數據是,24小時實現1230萬播放量,我們其實是有這個信心的。此前影片的預約數破40萬,創造了愛奇藝網絡電影預約數的記錄,這也充實了我們的信心。
Q2: 在《星游記》這個項目上,曾經面臨的最大的風險是什么?
A2:就《星游記》來說,最主要的風險來自國產動畫市場本身的孱弱,我們通過分析各類型國產動畫電影在傳統院線市場所面臨的困境,可以看到:
普通觀眾對國產動畫抱有既定的印象,會覺得動畫電影普遍低齡向,制作不如好萊塢精美,內涵也不如日本有深度,一直處在觀影鄙視鏈的底層。但如果硬把受眾的年齡層往上拉,最后出來的作品卻可能由中規中矩的開頭、搖擺不定的線索、莫名其妙的高潮以及自圓其說的結尾組成,其投資價值肯定不如一部真人影視作品。
其實,市面上已經出現不少鎩羽而歸的動畫作品。市場只看到《大圣歸來》和《大魚海棠》的亮眼成績,卻看不到《熊出沒》的題材困境。
再加上,整體產業鏈尚不成熟,國產動畫一直缺少可行的變現模式,容易因此帶來“不可預計的困難”。
于是我們在選擇《星游記》的變現渠道和模式時,做了很多分析和考量。從產業前景,到可能面臨的各種困難,我們最終的決策,都是建立在我們對風險做了全方位管控的基礎上。
Q3: 網絡院線是否已經能容納一部動漫了?
A3:這個問題在《星游記》推出之前,從沒有人想過。
在創新突破和現存市場之間,《星游記》達到了一個平衡點。第一層,它是具有粉絲基礎的話題作品;第二層,故事題材的熱血燃向符合當下網大的觀影習慣,第三層,付費模式的入口讓追捧和支持成為更親民的事情。
《星游記》的鐵桿粉絲以中學生、大學生為主。比起去線下影院,他們的移動觀影消費習慣更加普遍,為影視內容付費也不再是陌生的消費行為。這和網生內容的用戶畫像有深度重合。
互聯網用戶中粘性最大、使用頻次最高是高學生,接下來是自由職業者和平均收入在3000-5000元的上班族。這其中大部分人并不熱衷美劇、英劇,更喜歡哪吒、僵尸、武俠、戰爭等題材的內容,平時用的是oppo或vivo手機,觀看影片的主流渠道就是視頻網站。這些對用戶的研究,都在構建我們的變現信心,以及我們在內容管理和判斷上的邏輯。
《星游記》本身帶有影響力和話題性,也是由于題材的精準定位,造就《星游記》的熱播。選擇當年十分少見的少年熱血向的動畫題材,借此表達一個更加強烈有力、直達人心的價值,讓粉絲和觀眾能夠通過具有感染力的故事,形成情感上的共鳴,由此引發粉絲的粘性和傳播效果。截至目前,星游記官方貼吧關注人數逾12萬,發帖數量超過400萬。
題材定位清晰之后,我們并沒有認為所有動畫電影一定要在傳統院線和大片火拼,在渠道的多元考量以及變現路徑上,我們在選擇一個時機,也可以說是星游記用六年等一個機會。在我們對項目和時機都看好的基礎上,才有了這次愛奇藝、光線、映美傳媒的合作。看似是一次冒險,其實我們更認為是一次突破和振興。
Q4: 您認為《星游記》的成功主要來自于哪些因素?
A4:《星游記》的成功是經驗、市場、執行能力的成功。
首先要了解自己處于什么樣的大環境之中,也就是說要有個周期預判,切記不能盲目跟風,這就需要提前預判未來半年到一年什么題材有機會,來反推應該拍攝何種題材。武俠、喜劇、合家歡、科幻、情景劇,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有一種類型受歡迎,而且一些多年前流行過的題材也有重新煥發生機的可能。舉例來說,二十年前風靡的古惑仔題材通過新元素的加入和合適的運作,也能打造具有時代感的爆款。如果能夠判斷趨勢,在題材風潮來臨之際制作完成并推出,獲得一部爆款影片的機率就比單純跟風要大,甚至引領題材風向。
理性推算也少不了數據的支持。映美傳媒作為宣發營銷平臺有著豐富的數據和實操經驗,有自己的一套數據系統,同時還可以從百度指數、各大視頻網站,以及像蛋撻網大數據這樣垂直于網大行業的數據平臺找到豐富的數據參考,通過平臺的點擊量排行榜、評論數,彈幕風格中收集數據,再通過制作人本身經驗判斷制作此類內容是否可行。
選定題材之后,就是如何講好這個故事和高質量的將作品呈現出來。無論是從源頭開始創作劇本、人物設定、動畫制作到最后的調色都是確保一部動畫電影能夠不辱使命的完成公映的核心要求。總之,找準題材,講好故事,保證拍攝場景細節沒有問題,那么這樣的作品一般就會有一定的基礎。
而我們也是通過參考以往網絡電影的發行經驗,比對了《星游記》動畫電影的多方面狀況,和未來的發行時機,預估和控制可能的風險出現,最終實現了這次的熱映。
另外,隨性地把網漫、網絡小說、海外版權生硬地移植到一起,而不考慮影視化的可能性和可操作性,可能會害了它,不能在這方面任性。
Q5、那么我們要如何通過系統的風險評估,提升項目的成功率呢?
A5:其一,就像我們前面說的,要敢于放棄一些特大IP,將目標轉向一些故事扎實、深耕細作的中型IP,它們反而有成為“流量怪獸”的潛力。以今年來說,最明顯的例子就是《我的前半生》,亦舒對于現在的90后已經比較陌生了,《我的前半生》也不是具有爆款相的IP,但是因為優秀的改編和制作,最后取得了出人意料的效果。
其二,不同的網生內容需要不一樣的故事節奏。要有精品制作意識,比如網絡大電影需要故事、制作和團隊的全面升級,讓網大更有電影屬性,行業才有做下去的希望。
其三,任何太過急于求成的單兵作戰會面臨越來越大的風險,因此可以通過小成本試錯,系列化操作的形式以減小風險。
映美傳媒一直在系統評估和風險控制的前提下做題材創新的嘗試,并且致力于在每一個細分的領域中,創作出頭部的精品內容,不斷推動網大進化升級。升級后的網大,不再是單純的以創作者為中心的產品,而是以消費者的觀賞需求為創作出發原則。網大的升級迭代和互聯網的產品一樣,更加強調用戶的體驗,把故事講好,是其中要做好的最基礎的一條,此外,還需要有頭部公司和平臺的加入和支持,有專業的制作團隊,合力推動好作品不斷問世,帶來正向的收益循環,這才能帶來網大的跨越式升級。
總結
《星游記》作為網大首部動畫電影,在原有熱門IP的基礎上,擁有足夠的粉絲族群,在制播初期引入數據和風控的手段,在拋開傳統的“合家歡”式動畫模式,通過強強聯手的運作方式,結合平臺方的資源扶持,最終實現了業內、用戶、投資方的多方贊譽。
蛋撻數據在未來的日子里,依舊會通過數據的手段來關注整個網絡電影,和更多的行業人士對話為大家分享更多的經驗和心得,也希望有更多動畫電影在網絡的世界里獲得大家的認可,為網絡電影的題材增加更為豐富的一片天空。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