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贏思維,就是在合作中,要讓合作雙方都能夠獲得價值,而不是只考慮自己的利益。
從人性自私的角度看,最大化自己的利益應該是出發點,那為什么會追求雙贏呢?甚至在很多所謂雙贏的案例中,是割舍了一部分自己的利益給對方,這有悖于自己利益最大化的出發點啊?
其實雙贏思維實質上還是建立在獲取更大個人利益的基礎上,這就是所謂的格局,要從更高、更遠的角度來看到更大的利益。眼前利益的分配,讓合作方滿意,會建立起長期合作關系,給自己帶來更大的收益;或者這個層次的利益分配讓對方滿意,會在其他方面或更高層次上獲得收益。鼠目寸光是雙贏思維的障礙。
飛科創始人李丐騰剛開始創建品牌,2001年4月5日帶著第一批1000個飛科350去了義烏。經銷商一聽剃須刀批發價要37元,立馬把李丐騰推出門外。李丐騰大喊“賣不出去一分錢都不要”,立馬又被拉了回來“有多少全放在這里賣”。
結果還沒等他回到永嘉,辦公室已經接到50多個電話“馬上發1萬個”,李丐騰又犯了愁“就3畝5的廠房,怎么搞定?”他找了十多家加工廠、配件供應商,沒有一個老板吭聲。“有錢能使鬼推磨”,李丐騰突然想起外婆常說的那句話,“多給10%的利潤”,那些老板仍舊不吭聲,卻扭頭告訴伙計馬上開工。
2002年的上半年,李丐騰“轉攻連鎖超市”。不過,到第一家就吃了閉門羹。李丐騰有意,超市老板無情“賣場只對國際品牌開綠色通道”。說白了,沒有把小小的飛科老板放在眼里。不過,李丐騰同樣祭出利器“讓利30%”,老板一聽,馬上頭如搗蒜。
當然如果只從利人不利己的角度考慮,那不是雙贏思維,那是圣人思維,不是普通人能夠修煉的。
既然是這樣,那肯定有不適合雙贏思維的情況。
第一,零和博弈下不能雙贏思維。這種情況是你死我活,活的機會讓給對方,自己就只能死了。比如下棋之類的競技類活動,沒有雙方都讓著對方的。
第二,沒有其他合作關系的,也會影響合作雙方的雙贏思維。比如景區的飯館,口味不好、價格貴、服務差,這就不是雙贏思維,因為不要說經常去,你第二次去的可能性都不高,所以他能賺多少是多少。小區門口的飯館情況就好多了,因為這不是一錘子買賣。
第三,地位相差懸殊的情況下,雙贏思維其實也比較少。類似蘋果這樣產業鏈上游占據絕對優勢地位,對于下游供應商就會不斷壓縮利潤空間。而地位低的一方,你能夠給予對方的利益可能對方都看不上眼,談何雙贏。
第四,對于品行卑劣的合作方,不要雙贏思維。當然,如果立志做圣母也可以。如果拿不準對方情況,可以借鑒羅胖說的,開始要真誠合作,如果對方背叛就堅決反擊,對方如果幡然悔悟再真誠合作,這也是一種雙贏思維。
第五,雙贏思維也看雙方對于價值判定的標準是否一致,你也許覺得已經讓對方獲得的利益夠多了,可對方還覺得你在坑他,這就沒辦法談雙贏了。
本文為對劉潤在“得到APP”中專欄《5分鐘商學院》的學習筆記,感興趣請下載“得到APP”訂閱。
更多內容請參見我的文集 五分鐘商學院,我還收集了更多小伙伴的筆記做成了專題 劉潤5分鐘商學院,歡迎訂閱。
與劉潤5分鐘商學院一同成長,期待你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