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行力-----成為百分之一的秘密(講座文字版)

今天我們要分享的話題是執行力。人生幸福所必須的能力 ,沒有之一。就是必須的,就是重要的就是最重要的,唯一不可或缺的能力。第一個我要講的話題是什么呢?最基本的執行力就是流程管理。執行力的核心本質其實就是流程管理,所謂的流程管理用大白話說就是懂得任何一步一步的完成任務,什么必須先做什么必須后做,什么可以同時做,又每一步如何檢查正確性其實幾乎沒有什么別的了 ,就這些。

只要流程梳理清楚了,接下來照著做就可以了,做不到肯定是你自己的問題,別人也幫不上你,就這么簡單,而關于流程圖真的值得深說幾句,沒有學過編程你可能會很意外,一切的流程都可以用順序、分枝、循環三個要素說清楚。花一點點時間學習吧,畫流程圖絕對是十幾分鐘之內就能學會的東西。你只要到wikipedia上搜索Flowchaart.建議你在接下來的一周時間里,天天畫上兩個小時的流程圖,生活中的一切任務都是可以流程圖畫出來,沒多久你就開心了,因為在不斷梳理流程的過程中,你會感覺這個世界越來越清晰,這是真實的感覺,而這種感覺會讓你迷戀上繪制流程圖,根本停不下來,當然了,不一定非得用這些軟件,有一支鉛筆和打印紙就好了。我主張人人都要有英語,人人都要用程序,雖然聽起來很極端,但確實是很有道理的,理由在于這兩個東西沒有看起來的那么高深,那么玄妙,事實上都很簡單。

這個梳理流程啊就是啟動執行力的過程,因為你知道每一步是什么了,你就可以逐步去完成了,而優化流程就是提高執行力的過程,因為優化流程的目標就是提高效率,優化流程沒有人們想象的那么復雜、那么艱難,恰恰相反,其實很簡單,我們只需要兩個在高中物理里就學過的概念就可以了。任何一個流程的兩個環節之間要么是串聯關系要么是并聯關系。所謂的串聯關系是一前一后,所謂的并聯關系是同時進行。而所謂的優化流程就是干兩件事情,第一:相互串聯的子任務之間,順序可能很重要,有時候改變順序就能提高效率;第二:就是把一切可以并聯的子任務挑出來同時進行,就這么簡單。當然了這么簡單的事情,絕大多數人從來都沒有做過,因為他們連可以優化的流程都沒有。之前做任何事情都不曾提前仔細思考流程以及流程當中的每一個環節,如果,你想在優化流程上再進一步,在高級一點,再加上兩個很簡單的機制就可以了,第一個機制:每個環節都要有檢驗機制,第二個機制:每個環節都要有意外處理機制。如何判斷每個步驟做得對不對,做得好不好,又,如果出現了意外怎么辦,都需要哪些應急措施和彌補方法,你看,做到這個層次的人其實很少的,并不是因為這事很難,實際上很簡單,只不過是因為懶,怕麻煩,還是那句話怕麻煩的人肯定會麻煩一輩子。

三、今天講座的重點肯定不是如何畫流程圖,因為這些不是提高執行力的關鍵。大家先看一張圖:

圖片發自簡書App

當我們面臨一項任務的時候,其實所謂的執行力有另外一個定義,所謂的執行力就是一個人是否清楚地知道怎么一步一步做下去,你想想看,如果你知道怎么做,一步一步做下去就是了;如果你不會做,當然是要去學了,學會了就開始做嘛,如果學不會應該接著學是吧,可是絕大多數在這里就選擇了不了了之。還有更狠更氣人的情況你知道是什么嘛,明知道這事應該怎么做,甚至每一步都很清楚,可是呢,就是沒做,就是不做,也不是不想做,反正今天沒有做,明天唄,明天呢還是沒有做。還有最氣人的情況,不是沒有做,很早就做過了,就是不知道為什么就是沒有持續做。所以你看,在上面的這張圖里虛線的部分是絕大多數人終生不斷循環的路徑,雖然每個人都知道自己應該走那條實線的路徑,可真的不知道為什么最終就沒有在那條路上。其實仔細想想,我們每個人都有執行力的,而且都有很強的執行力的,只不過比較奇怪的是,也比較讓我們生氣的是,我們都格外擅長把沒必要的事情做到底,做越有必要的事情的時候,我們的執行力就越差。

還有另外一個事實:人生的關鍵總是非常簡單,可這些非常簡單的事偏偏就是那些最終我們沒有做成的事兒。據說人生有三大方面,叫工作、學習、和生活。

你想啊工作是為了賺錢。你知道嗎,投資的最有效策略就是定投策略,無非就是拿出你每個月收入的多10%或者更多一點購買你認為可以長期投資的資產,沒有什么過多的花樣,就這么簡單的事兒,一直做就行了。最終人群當中只有萬分之一不到的人真的做到,絕大多數人過了三十五歲才發現其實自己也有資產,只不過是負資產而已。

學習這事,隨著年齡的增加隨著經驗的積累,我們所有人都一樣的,最終就會發現這么個事實,學習這事其實并不難,其實越簡單,可惜,絕大多數人很早就放棄學習了。

再說生活,你看健身也是一樣的情況,你說跑跑步推推杠鈴什么的有那么難學嗎,基本上都是任何一個教練一下午就能徹底說明白的事情,甚至絕大多數人早早就會,就是不做,不是不會,就算做了,也不持續的做,然后還要時不時下決心,然后再一次放棄循環往復,轉眼十年二十年過去了,身體早已壞掉了之后還是不做。

所以我猜,大家一定好奇如何在有必要的事兒上擁有神奇的執行力呢?

四、執行力差的根本原因········

也許這是一個公開的秘密,我們的身體里有不止一個自我。為什么這是公開的秘密?因為關于我們的身體里好像有不止一個自我這事人們很早就知道了,只不過長期以來沒有足夠合理精準的解釋。

兩千多年前,蘇格拉底和菲德羅就討論過這事兒,柏拉圖做了記錄。他們當時認為人的靈魂有三重本質,還為此特地畫了一個圖,這個圖里又一個騎手駕著由一黑一白兩匹帶有翅膀的馬拉著的戰車黑色的馬代表著欲望靈魂,白色馬代表著抑制靈魂,而那個騎手代表著理性靈魂。他要駕駛者兩匹馬勇往直前。在心理學發展的早期弗洛伊德把這個類比改頭換面,其實就是很偷懶的換了一個不一樣的勒斃。說完整的人格由本我、自我、超我組成。不說弗洛伊德了,沒必要。到了近二十年來,有一個科學領域迅猛發展,叫做腦科學,現代科技讓我們有了足夠多的科學技術去研究我們的大腦構造和運行機理,乃至于在我們今天對那個精神分裂癥有了徹底的解釋。

我們的大腦分為三層。里面那一層在爬行動物時代就發展好了,我們不妨把它稱為鱷魚大腦,它能用來指導我們身體完成各種應激反應。就好像鱷魚那樣,鱷魚只有一層大腦,鱷魚他沒有理智,沒有情緒,只有五種應激反應反應卻可以在地球上生活這么多年。我們最里面的大腦和鱷魚大腦差不多,都是處理應激反應的,而我們人類的第二層大腦在哺乳時代就發展起來了,我們不妨稱它為猴子大腦簡單來講猴子大腦用來生產各種各樣的情緒,包括最基本的恐懼、興奮等等,而這樣的情緒實際上是對各種外部刺激的高級綜合反應,感到危險就會產生恐懼,恐懼就會使我們迅速逃離,見到獵物要足夠興奮,以便身體各個部分協調起來足夠有效率。順帶說,家里的寵物雖然沒有理性,但是是情緒的,它們也會害怕、興奮等等。人類跟其他哺乳動物不太一樣,最終發展出了獨一無二的大三層大腦,大腦皮層的重要部分叫做前腦額葉,不夸張的講一切文明都建立在前腦額葉之上,每個人都經歷過很多次突然之間大腦一片空白的情況,你知道那時候你的體內發生了什么事情嗎?大體上是這樣的,就是我們的腦細胞活躍其實是需要大量能量的,比如氧分和血糖,而我們的心肺、肺的位置決定了大腦所需要的能量最先輸入的是最內層的大腦,即鱷魚大腦,而后,才能經過猴子大腦,才能到達人類大腦,而當我們突然受到驚嚇或是突然情緒激動的時候,最內層的腦細胞最先活躍起來,它們會用掉大量的能量,于是最外層處理理性的區域就完全沒有能量供及,于是呢只能暫時休眠狀態。道理講清楚你就明白了,從現代科學角度去解釋,所謂更為理性的人,其實只不過是前腦額葉更為發達 的人,這樣看來蘇格拉底、菲德羅那些人的直覺是很驚人的準確的,那個黑馬可以對應著鱷魚大腦,而白馬不那么準確的對應著猴子大腦,而那個騎手很清楚的對應著人類大腦。在這個類比之下是這樣的,最初的時候呢黑馬很強大,白馬呢沒那么強大,騎手還只不過是個娃娃,所以呢我們的戰車其實是很爛的,跑起來歪歪扭扭總是在兜圈圈,可一旦如此理解,馬上就反應出來我們的任務是什么了,我們的任務就是想盡一辦法改進我們戰車的性能。

五、優化戰車的性能。

我們已經知道我們的戰車是由哪些要素構成的,于是呢,我們就可以想辦法提高戰車的性能了。在此之前,我們先了解一些基本事實,因為我們不需要做違背事實的事情。

5·1幾個重要的事實

第一個事實是這樣的:黑馬,白馬,騎手手都干不掉誰。人們總是說最大的敵人是自己,或者換個說法要戰勝自己等等,這種說法不僅是錯的,還是有害的,還是違背事實的,這三者之間根本不應該以干掉對方為目標,合理的目標應該是它們三者之間應該如何相處。

第二個事實是這樣的,我們不應該以先入為主的道德判斷衡量它們,人們常常為黑馬的行為感到恥辱,這是不對的,再次是違背事實的,當然一樣是有害的,歷史上有很多記載,比如某個傳教士,因為自己的性欲太強烈總是在不合時宜的場合勃起而羞憤難當,最后極端到用石頭砸爛自己的性器。對于黑馬我們采取成年人對待小孩子的態度,耐心調教才對,而不是說這個小孩子太煩人,干脆殺掉算了。

第三個事實是:黑馬有黑馬的用處,白馬有白馬的用處。直覺與情緒都是我們作為人類必然必備的特征。直覺與情緒在恰當的調整之后都是快捷的直覺方式,沒有它們我們不可能快速處理各種各樣的決定。

第四個事實:只有騎手沒有馬,那么戰車都動不了,長期以來人們誤以為所謂的理性就是要消滅情緒。這還是錯的,剛才說過誰都干不掉誰,這是事實。而柏拉圖的類比有個很好的地方,他形象的告訴我們戰車沒有馬,騎手沒辦法。

第五個事實:黑馬、白馬、騎手最終都不是完美的。即便是經過發展,他們還是不完美的,人們總是幻想自己能夠改頭換面重新做人,這還是錯的,這是根本就做到的。從一開始這三個東西就不是完美的,在成長過程中,他們和現實中的人一樣,都是連滾帶爬地成長起來的。時不時會犯錯,時不時還會搞出一些無法彌補的罪過,他們和我們一樣不是電腦,沒有格式化硬盤從新安裝操作系統這種功能,我們都一樣都只能將就著繼續,我們都只能忍受著歷史的結果執拗的向前。

第六個事實:騎手也只能一點點成長,他無法一蹴而就的騎手最初的時候很弱,別說記憶不嫻熟了,可能連一點的技藝都沒有,他自己需要練習重復才能掌握一項又一項的技能,他就是需要很長時間才能成長,不可能突然之間就不一樣了。

第七個事實:最好的結果是它們之間配合的足夠默契。這三個家伙是一家人,雖然大家都有缺點,也都有優點,雖然有時候配合不佳,但是最終要相互容忍,相互促進,出錯了一起承擔后果,做好了再接再厲。了解過這些真相之后,你馬上可以修訂的一個策略是,當你決定改善自己而不是重新做人的時候,你要跟過去不一樣了,首先呢,你要知道最好只著手改變一個方向,然后在搞定另一個方向。然后你要知道你不可能改頭換面的,你要繼續承擔歷史的結果,你知道你永遠不是完美的,你知道你的任務就是漸行漸修,而不是一蹴而就,能清楚的了解這些真相,會讓你變得更為堅強、更為堅韌、更為耐心,當然就更有執行力。

讓騎手不斷強化起來的方式一共就那么幾種,關于學習和反思一會兒還會補充講,我們先來說一下學習和反思都需要的獨立思考能力,你只要從一個角度望過去,你就明白絕大多數人是沒有獨立思考能力的了,你去觀察一下,當人們在討論問題的時候,你會通過觀察得到結論的,絕大多數的人,不是在討論而是在尋求認同。其實呢思考也好討論也罷,目的是在尋求真相而不是在尋求認同。是否被認同,是否被大多數認同,與是否正確實際上完全不是一回事。過去呢,想知道如何做實際上是非常難的,因為確實知道的人并不多,其次呢,知道的人就是不愿意告訴別人,所以呢在古時候拜師學藝是非常難的,你也聽說過種種傳說,說誰誰為了拜師學藝在師傅的山腳下跪了三年什么的其實呢,那不是傳說,那就是事實。即使你跪了三年人家也不一定教你,因為那可能是人家用來吃飯的家伙。在現在有一個稍微不一樣的地方,就是我們的這個時代里多了一個東西叫做,互聯網?;ヂ摼W是什么呀?從信息傳播的角度,互聯網相當于人類歷史上的第一個p2p大腦,雖然在暫時還不會像人一樣思考,因為它幾乎記住了一切。所以在這個時代,當你有問題的時候,第一個要問的對象,不是身邊的人,需要去問互聯網,因為他的腦子里的東西,比我們地球上任何一個人都多,除了他任何都不配做為第一個被提問的人,這其實就是這個時代的恩惠,不是有問題就要問別人的,你要先去問那個最應該問的對象即互聯網。

接下來呢,也許你還需要討論,那么你第一個需要討論的對象是誰呢?再一次很可能跟你想象的并不一致,就是你的第一個討論對象是自己,而不是別人,自問自答常常是最有效的思考方式和過程。還有一個你可能想象不到的事情,就是盡量不要跟身邊的人討論。

這有點違背直覺,但我可以給你講幾個原因,可能你會接受,也許你會覺得有道理,但還是需要你自己判斷一下的。第一個,你可能自己還沒有想明白,但是就去問別人,要么你會變成被認同的人,要么你會變成伸手黨。第二個理由:你身邊的人只是與你物理距離上相近或者與你血緣關系相近,這些并不自動保證你們的思維距離相近。第三:你身邊的人,絕大多數其實并沒有義務一定要與你同步,第四個理由是:誰的時間是隨便可以揮霍在可能并沒有直接現實意義上的討論上的,你身邊的人其實是沒有耐心與你討論的,第五:你身邊的人需要的是分享而不是討論吧。我還可以羅列很多理由,但貌似沒有必要了·····

這兩個跟直覺相反的結論放在一起就造成一個效果,什么效果呢?你將不得不花更多的多時間去思考去去琢磨······獨立思考的關鍵、深入思考的關鍵其實都很簡單,最終要看你花了多長的時間,無論什么事琢磨的久了就自然深入了,根本就沒有例外,就這么簡單,簡單的很多人根本不相信,看來很多人因為簡單不相信的東西你要認真了。

關于運動,再一次很絕大多數的直覺并不相同,當我們說為了大腦足夠健康而運動的時候,事實上并不需要大量運動,哪怕一點點的運動事實上就已經足夠了,而所謂的一點點指的是什么呢?研究表明大約5分鐘的走到就已經足夠哦讓一個人的精神一震。就是下樓買杯咖啡的事,當想更多的運動當然是跟好的。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