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先思考一個問題,當你感到傷痛時,你是如何保護你自己?
回想以往的自己,面對痛苦時,往往是保持沉默,一言不發,想將自己隔離于此事件之外,想逃避,自己默默舔著傷口,這種保護方式讓我很被動很受傷,因此很難和別人建立很好的親密關系。
不同的人面對傷痛時,有各自不同的保護方式,看看武志紅老師在09年,攻擊性還處于壓抑狀態時的保護模式:
第一板斧是“體諒”。我善解人意,總是先為別人考慮。無論別人對我好還是不好,我都容易第一時間站在對方的角度,體諒對方的處境。我在重要關系中尤其如此,結果是無論和戀人、家人還是好友一起,我極少發脾氣,甚至脾氣特別大的人,和我一起時,也會變得沒了脾氣。
第二板斧是“憂傷”。當我的體諒不能發揮作用,不能換到對方的理解與同情時,我會感覺到憂傷。
第三板斧是“拖延”。當憂傷也不能令對方明白我的處境時,我就使出拖延的絕招,一直拖到讓對方失去耐心。
這三板斧都是好人的絕招,它們都可以讓我免于道德焦慮,畢竟“我沒有傷害誰”。
保護方式還有麻木,絕望,被他人點化,指責,抽離等等,心靈的保護能夠幫我們減輕傷痛感,渡過難關,但是缺點是很難和別人建立高質量的親密關系。
我們的心靈有三層,由外向內分別是保護層,感受層也叫傷痛層,真我。兩個人建立親密關系就是真我與真我相互接觸,但是因為每個人的保護層組成的墻太厚,因此兩個人很難觸碰到真我。
所以,想要擁有真正的親密,想和自己的戀人建立真正的鏈接,關鍵就是去穿越心靈的保護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