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登上《歌手》之后,趙雷的《成都》為更多人所熟知。音樂是很反映個人喜好的媒介,那么聽《成都》的人們都有哪些特點呢?
網易云音樂是一個很流行的音樂平臺,本文從網易云音樂上《成都》的聽眾中分析了近2萬名用戶數據,描繪了這些用戶的部分肖像特點。
1、《成都》的聽眾的性別比例是怎樣的?
可以看到,聽這首歌的聽眾男女比例大約為2:1.
2、《成都》的聽眾年齡分布是怎樣的?
下圖給出了主要的聽眾年齡段的對比:
從上圖可見,90后是這首歌的主要聽眾,其次較多的兩個聽眾年齡段中,00后聽眾多于80后聽眾。
下圖展示了聽眾較多的一些年齡,把他們按照年齡的增長來排序:
上圖中可以看到,在聽了這首歌的人中,21歲和27歲的人最多。除去27歲外,聽眾數量以21歲為界,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趨勢。
3、聽眾的地域分布是怎樣的?
聽眾的地域分布(按市/區):
上圖可以看到,聽眾最多的是成都市,其次是北京市東城區、廣州市。
聽眾的地域分布(按省):
上圖可以看到,聽眾最多的是四川省,其次是廣東省、山東省。
聽眾的地域分布顯然也受到人口密集度等因素的影響,然而在這里我們只給出表觀數據,沒有細究其中各個因素。
4、聽《成都》的人都經常聽什么?
聽《成都》的人們,最近一周經常聽這些歌:
從上圖中可以看到一些風格相近的作品,可見這些歌曲都是能夠吸引同一類聽眾的優秀作品。此外,也不乏一些網絡熱曲。理所當然的,趙雷的作品也占了相當的部分。
下圖是網易云音樂《成都》一歌的相似推薦,這些歌都可以在上圖中找到。
如果不只是考慮最近一周,而是考慮用戶全部時間的聽歌排行,他們經常聽的歌曲如下圖:
從上圖可以看到,如果不只是考慮一周而是考慮全部時間,歌曲是有些變化的。比如我們可以看到,薛之謙的作品有顯著的增多。
這表明,從長遠時間來看,這些歌曲對《成都》的聽眾也有較大的吸引力,也都是具有某些類似屬性的優秀作品。
5、《成都》的聽眾喜歡聽哪些歌手?
根據《成都》聽眾最近一周經常聽的歌曲(前100首),提取這100首歌的歌手,繪制詞云如下圖:
上圖可以理解為《成都》聽眾最近一周經常聽的歌手。
網易云音樂歌手趙雷的主頁推薦的"相似歌手"如下圖,這些歌手也都可以在上圖中找到:
可以看到,這些都是《成都》聽眾喜愛的某些類似風格的歌手,他們都擁有某些能夠吸引這部分聽眾的相似屬性。顯然,他們基本都是各自領域優秀歌手的代表。
(正文完)
#.無關緊要的解釋:
1、關于數據的分析
本文主要呈現了《成都》的聽眾相關的客觀數據,更關注于數據本身,而避免于添加主觀化的分析。例如,不少讀者可能已經發現,本文基于《成都》聽眾的數據給出的"最近一周他們在聽的歌",與網易云音樂熱歌榜有一些類似。那么,你可能會問以下幾個問題:
《成都》這首歌的聽眾量是巨大的(至今這首作品依然在熱歌榜首位),因此這首歌的聽眾在聽什么、必然會對于熱歌榜有不可忽視的影響(熱歌榜是對全站聽眾聽歌的統計匯總),那么這個因素對于熱歌榜的影響有多大?
另一方面,《成都》的聽眾會不會受到熱歌榜的影響而去聽熱歌榜的歌曲、以使得熱歌榜中已經存在的歌曲站得更穩?如果有,又有多少比例的《成都》聽眾受熱歌榜的影響較大?
諸如上述這種"《成都》聽眾和熱歌榜的相互影響關系" 等因素目前來看還不能很好地量化而給出客觀結論,因此,本文更多地給出了表觀數據,而對于其中難以量化的因素不作強加的細究,力求將更多的自由思考空間歸還給讀者。
2、關于肖像畫的標簽
很多群體肖像畫的文章會以給群體總結出"標簽"、"屬性"而結尾,然而,正如前面一點所提及的,本文力求于避免于添加帶有主觀色彩的分析,而只呈現客觀數據。之所以這樣是因為,如果你研究前述那些肖像畫的文章得出"標簽"的過程,會發現其中無不帶有"權重"、"歸類和定義"、“參數設定”這些帶有作者主觀色彩的因素,得到的結論也帶有一定的主觀色彩。本文通過客觀數據描繪一副肖像畫,但不希望通過主觀“標簽”把這幅畫定牢。
比如,對于歌手的風格、屬性,本文并沒有強加以一些"音樂風格"描述。既然從大數據上來看,聽眾選擇了這些歌和歌手,那么不管它是你所主觀認定的"民謠"、"搖滾"、"流行"還是其他風格,它實際上在本文中只有一個客觀的風格——那就是"《成都》聽眾所喜歡聽的風格",而本文力求避免對這個風格作出定義或給出標簽。
同樣,本文不準備給出主體的"標簽"和"屬性",不管聽眾是出于什么原因而聽了這首歌、不管這些聽眾喜歡聽哪種音樂風格的作品,對于本文而言,他們只有一個標簽,那就是他們都屬于"《成都》的聽眾"。而基于這些數據的理解和感悟,我們希望歸還給讀者。
轉載前請通過簡書評論或簡信獲取作者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