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見面就問“吃了嗎?”人緣好叫做“吃香”,反之則是“吃不開”。受騙上當蒙受損失,那是“吃虧”,要是有冤還沒處述,那就只能“吃啞巴虧”。當然吃虧也不都是受騙上當,因為總有人“多吃多占”,這時候,那些“吃”不著占不著的就覺得自己吃虧了。
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中文里面,“吃”真是一個無所不能的詞。研究認知語言學的朋友告訴我每一種語言中都存在著大量的隱喻,但是每種語言所經常使用的隱喻的本體卻有著很大的差異。比如中文有大量的跟吃相關的隱喻,而英文里面最常見的隱喻則是體育術語。對于認知語言學,我是門外漢。就我十多年來在英語國家生活的經歷來看,這種說法大致上是不錯的。不過辦公室似乎是一個例外,職場上的“黑話”,有很多都跟吃有關。當然,這些俗語俚語并不都直接使用“吃”這個詞,倒是有很多跟味道、食物和烹調方法相關的隱喻。
跟味道有關的
中文里面說吃醋或者說酸,表示的是嫉妒。英文里面雖然也有酸葡萄的說法,但酸味本身表達的卻是另外一層意思。好好的食物變酸通常是腐爛變質的征兆,所以如果說something tastes "sour",翻成中文應該是“這事味道有點兒不對”。在辦公室,如果有人跟你說"I smell sour",這跟中文所說的“酸溜溜”沒有絲毫關系,這句話的意思是事情有點兒不對勁兒。
冰淇淋和蛋糕大家都愛吃,最常見的口味是香草味——vanilla或者plain vanilla。引申出來,就是標配的意思,最基礎的東西,規規矩矩,普普通通,大家都有,沒什么與眾不同的。還有一個詞叫做table stake,是從賭桌上來的,表達的是同樣的意思。甚至在金融領域,“香草”還出現在一些專業術語中,比如普通期權叫做plain vanilla options,普通利率交換叫做plain vanilla interest rate swap。
跟食物有關的
如果說香草口味兒是最平淡無奇的東西,那面包黃油更加司空見慣。但是bread and butter的意思完全不同,指的是賴以生存的核心競爭力。夸人某方面技術出眾,旁邊聽的人回一句"That's their bread & butter"——“他們就是干這吃的”。
話說回來,任誰都不會把自己的面包送給別人吃,要是打聽得多了,他們是不會把干貨都告訴你的,如果識趣,你就會明白那是人家的"bread & butter",人家不會輕易告訴你。從這個意義上講,這個詞類似"secret sauce"——秘制醬料。唱戲的腔,做飯的湯,中餐廚師的秘密武器是湯,西餐靠的是醬料,所以用secret sauce來比喻不傳之秘。
人在江湖,真材實料的干貨固然重要,但是做人跟做飯一樣,色香味三者首當其沖的是色。秘制醬料只能保證味,還得有錦上添花的外在功夫才能吸引人來嘗試,這時候icing on the cake就非常重要。Icing原意是icing sugar,就是糖粉,蛋糕做好以后灑在表面做裝飾。蛋糕的裝飾是一門大學問,上面裱的那些花造的那些型,統稱為icing,所以icing on the cake就是蛋糕上那些花里胡哨的東西。這句話也可以反過來理解,做項目的時候有人執迷于各種附加功能偏離了核心目標,清醒的項目負責人就會站出來說那些功能都是icing on the cake,可有可無。
裝飾性的東西可有可無,但是核心內容必須要beef up。秀肌肉還不夠,還要秀牛肉,牛肉多了才夠真材實料,夠強勁,所以如果要充實、加強某方面的力量我們就會說需要beef up這一方面。
怎么加強呢?大家討論一下吧。討論會開始的時候,老板先定個調子,我的意見是一二三四五,好了,大家討論吧。對了,老板當然會很謙虛的說,我說的不一定對,只是拋磚引玉。英文可沒有拋磚引玉這么文縐縐的詞,那叫food for thoughts,為大家集思廣益提供一些食材。
討論完了,老板總結發言,首先大家說得很好,但是我覺得如此這般就更好了,當然了大家的熱情是很值得肯定的。這種“首先——但是——當然了”的三段式結構跟兩片面包夾一片肉的三明治一模一樣,就是Sandwich模式。Sandwich恐怕是用得最廣泛的食物隱喻之一,太形象了——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人叫做sandwich generation,五味雜陳有苦有甜的現實叫做reality sandwich,受夾板氣的那個人叫做meat in the sandwich,諸如此類。
跟做飯有關的
不管吃三明治還是吃大餐,沒有廚子開不了飯。文無第一,武無第二,說的是文人相輕,互相瞧不起。這話對廚子同樣適用。不論中餐還是西餐,廚房就是戰場。戰場只能有一個指揮,江湖只能有一個老大,廚房只能有一個廚師長。要是廚房里塞滿了廚子,飯一定做不好。中國人抱怨站著說話不腰疼的人太多愛說“婆婆”太多,英語里面說too many cooks in the kitchen廚子太多。
廚子多不一定是壞事,因為棘手的問題就像硬殼的堅果,得想辦法敲開才行,想辦法解決問題就是crack the nut。
大老板只關心結果,堅果再難敲也得給我敲開。櫻桃好吃樹難栽,香腸好吃做香腸麻煩,所以老板一般都不關心sausage making做香腸的過程,又臟又油的,看多了心煩。類似的表達還有plumbing,通水管,只關心有沒有水用不關心水管是怎么疏通的。
當老板的難處就在于尺度的把握,管太多sausage making太牽扯精力,落得個只顧低頭拉車沒法抬頭看路。但要是當老板的把頭望得太高,難免與員工拉開距離。距離產生美,但也產生隔閡。隔閡一多,謠言就會四起,山雨欲來的時候,嗅覺敏銳的人就會說"something is coo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