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0日。
英國外交大臣卡梅倫表示。
英國準備將正式承認巴勒斯坦國的時間提前。
他稱。
以色列過去30年是失敗的,盡管經濟增長了,也沒能給公民提供一個安全環境。
1月31日。
美國國務院發言人馬修·米勒表示。
美國正積極尋求建立一個獨立的的巴勒斯坦國,從而為以色列提供安全保障,拜登政府與該地區的合作伙伴探索了各種選項。
瞧瞧。
這都說的什么話?
到頭來。
巴勒斯坦建國居然是為了“保護”以色列。
①
巴勒斯坦
以色列你是我的苦難?
▽
19世紀末期。
猶太復國主義運動興起。
猶太人開始回歸以色列,并試圖在當地建立自己的國家。
第一次世界大戰后。
奧斯曼帝國崩潰。
英國控制了巴勒斯坦。
并承諾為猶太人建立一個“民族家園”。
二戰結束后。
國際社會意識到巴勒斯坦問題的緊迫性。
1947年。
聯合國提出了將巴勒斯坦分為獨立的猶太人和阿拉伯人國家的方案。
但遭到阿拉伯人的拒絕。
1948年。
英國撤離后。
猶太領導人宣布建立以色列國。
引發第一次中東戰爭。
巴勒斯坦成為以色列軍隊和阿拉伯國家軍隊爭奪的目標。
戰后。
以色列軍隊在這場戰爭中獲勝,并占領了巴勒斯坦地區大部分土地。
數百萬巴勒斯坦阿拉伯人逃離家園,成為難民。
1964年。
巴勒斯坦解放組織成立。
開始領導巴勒斯坦阿拉伯人的武裝斗爭,其目標是解放被以色列占領的巴勒斯坦領土。
1967年。
第三次中東戰爭期間。
以色列在中占領了東耶路撒冷、西岸、加沙和戈蘭高地。
1968年。
巴解組織與其他巴勒斯坦抵抗組織進行了協商,并通過了《巴勒斯坦國民憲章》。
1972年。
巴解組織領導人亞西爾·阿拉法特被以色列驅逐出境,這導致巴解組織與以色列的沖突進一步升級。
1973年。
埃及和敘利亞試圖收復失去的土地,發動第四次中東戰爭。
但未能成功。
1974年。
聯合國大會通過決議。
邀請巴解組織以常駐觀察員身份參加聯合國大會和聯合國其他機構發起的所有國際會議。
1979年。
埃及與以色列簽署了歷史性的和平協議,并承認以色列的合法性。
1987年。
巴勒斯坦人在加沙和西岸發動了第一次起義,抗議以色列的占領和定居點建設。
1993年。
巴以在挪威奧斯陸簽署了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以巴宣言》。
標志著巴勒斯坦建國進程重新開啟。
1994年。
巴解組織和以色列在開羅簽署了具有歷史意義的《關于在加沙和杰里科實行有限自治的協議》。
允許巴勒斯坦人在加沙和杰里科實行有限的自治。
隨后。
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成立。
2000年。
第二次起義爆發。
2004年。
阿巴斯當選為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主席。
2005年。
以色列從加沙撤出其軍隊和定居者。
2006年。
哈馬斯贏得了加沙的選舉。
并與以色列展開了多次武裝沖突。
2007年。
哈馬斯控制了加沙。
并與西岸的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Fatah分裂。
2013年。
阿巴斯簽署命令。
將法規、公文、證件等使用的“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稱謂統一改為“巴勒斯坦國”。
2014年。
以色列與哈馬斯之間爆發大戰。
傷亡超過2000人。
2021年4月。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人之間的緊張局勢再次升級。
2023年10月7日。
哈馬斯發動“阿克薩洪水行動”。
巴以沖突再起。
此后。
以色列悍然發起多輪攻勢。
截止2024年1月12日。
據巴勒斯坦通訊社消息。
自新一輪巴以沖突爆發以來,已有24190名巴勒斯坦人喪生,逾6.4萬人受傷。
其中。
加沙地帶。
以軍行動導致23843名巴勒斯坦人死亡,另有6萬多人受傷,超過10000人失蹤;
約旦河西岸。
以軍行動導致包括83名兒童在內的347人死亡,近4000人受傷。
此外。
約193萬名加沙居民流離失所,占加沙地帶總人口的85%。
②
以色列
叛逆的孩子自食苦果?
▽
早在1937年。
英國為更好地“委任統治”。
就提出在巴勒斯坦地區建立一個猶太國家和一個阿拉伯國家。
2012年。
聯合國大會承認巴勒斯坦為非成員觀察員國。
到目前為止。
已有139個國家承認1967年邊界內的巴勒斯坦國。
不過。
美國和大多數歐洲國家雖然一再呼吁推動“兩國方案”,但至今拒絕承認巴勒斯坦的國家地位。
2023年10月18日。
據伊朗官方通訊社IRNA報道。
伊斯蘭合作組織在沙特吉達舉行部長級特別會議,討論正在升級的巴以沖突。
伊朗外長阿卜杜拉希揚會上呼吁成員國對以色列實施政治和經濟制裁,同時呼吁穆斯林國家與以色列斷交。
他還建議伊斯蘭合作組織設立法庭,審判以色列的戰爭罪行。
10月26日。
在“爭吵數天”后。
歐盟各國在布魯塞爾舉行的領導人峰會上就巴以沖突達成共同聲明。
各國一致強調確保所有平民安全的重要性,對加沙地帶日益惡化的人道主義局勢表示“最嚴重關切”,并呼吁各方“為人道主義需求暫停”沖突。
10月27日。
以色列外交部發言人利奧爾·海亞特表示,“以色列反對在此時實施人道主義休戰或停火。”
而一名以色列高級官員表示,停火的呼吁似乎“誠意不足”。
與此同時。
以色列駐聯合國代表埃爾丹在發言時炮轟“這是聯合國和人類至暗的一天”,“決議中只字未提哈馬斯,仿佛戰爭是無緣無故發生的”。
他甚至宣稱。
“聯合國的合法性已經蕩然無存”。
就在聯大通過呼吁停火決議之際。
以色列國防軍首席發言人丹尼爾·赫格里表示,以軍當晚將擴大地面軍事行動。
10月29日。
伊朗總統萊希在社交媒體發文,斥責以色列的行為已經“越過紅線”,并警告說這“可能迫使所有人采取行動”。
10月31日。
俄羅斯外交部長拉夫羅夫在與敘利亞外長費薩爾·梅克達德討論以色列近期一系列空襲時表示,將沖突蔓延到中東其他國家的做法是“不可接受的”。
11月6日。
約旦首相比謝爾·哈蘇奈為以色列劃下“紅線”。
他警告說。
任何試圖將巴勒斯坦人驅逐出加沙地帶或約旦河西岸的行為,都將被約旦政府視作“宣戰”。
哈蘇奈還強調。
若以軍繼續“升級侵略”,“所有應對方案都已擺在臺面上”。
11月7日。
在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稱將“無限期地”對加沙地帶承擔“全面安全責任”之后。
白宮警告以色列不要重新占領加沙。
11月15日。
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稱以色列是“恐怖主義國家”,在加沙地帶犯下戰爭罪并違反國際法。
12月29日,
南非向海牙國際法院提起訴訟。
指控以色列在加沙犯下“種族滅絕罪”。
2024年1月9日。
正在訪問以色列的美國國務卿布林肯敦促以色列做出“艱難的選擇”,與更多鄰國實現關系正常化。
他沒有呼吁停火。
也拒絕南非對以色列提出的“種族滅絕罪”指控。
以色列表示。
繼續并加強進攻。
1月15日。
以色列安全機構前領導人表示。
在巴勒斯坦建國前。
以色列安全得不到保障。
1月18日。
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當天發表爭議言論,拒絕了美國國務卿布林肯關于落實“兩國方案”的呼吁,明確反對巴勒斯坦獨立建國。
他聲稱。
大多數以色列公民都反對建立巴勒斯坦國,以色列政府將抵制相關建議。
1月21日。
哈馬斯首次以英語和阿拉伯語發布公開報告,為去年10月7日突襲以色列進行辯護。
哈馬斯在報告中拒絕了國際社會和以色列試圖決定加沙戰后未來的任何努力。
“我們強調,巴勒斯坦人有能力決定自己的未來,以及安排自己的內部事務。”
報告稱。
“世界上沒有哪一方”有權代表他們做出決定。
1月23日。
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在安理會巴以問題高級別會上指出。
以色列領導人反復明確拒絕“兩國方案”是不可接受的。
安理會本月輪值主席國法國外交部長斯特凡納·塞茹爾內說。
國際社會需要向以色列發出“必須有巴勒斯坦國存在”的信息。
緊接著。
就是英美兩國的“溺愛”發言。
巴勒斯坦建不建國不重要。
重要的是。
巴勒斯擔建國后才能有效約束自己“保護”以色列。
③
中東亂成一鍋粥?
▽
俄烏沖突打到現在已經邁向第三年。
巴以沖突給巴勒斯擔人民帶去深重的苦難之于。
戰火已經外溢。
2023年10月8日。
以色列襲擊黎巴嫩南部一小鎮。
11月8日。
以色列空襲敘利亞南部的軍事地點和敘利亞首都大馬士革附近的黎巴嫩真主黨軍事據點。
此外。
以色列還空襲了敘利亞首都大馬士革附近的黎巴嫩真主黨軍事據點。
12月3號。
胡塞武裝的發言人對外表示。
當天胡塞武裝向紅海曼德海峽內的兩艘以色列船只發起了攻擊,一艘為“團結探索”號,另一艘為“九”號,其中“團結探索”號所屬航運公司由以色列富豪投資。
12月25日。
以色列戰斗機越境空襲敘利亞大馬士革。
造成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準將賽義德·穆薩維死亡。
伊朗官方證實此消息。
伊朗總統萊希誓言以色列“將為此付出代價”,外長則稱以色列“正面臨倒計時”。
2024年1月3日。
伊朗東南部城市克爾曼市前后不到10分鐘發生連環爆炸案。
造成至少95人死亡。
超200人受傷。
對此。
伊朗總統萊希表示。
敵人不僅針對蘇萊曼尼,還針對那些去紀念蘇萊曼尼的民眾,在克爾曼市犯下恐怖罪行的肇事者將付出慘痛代價。
同時。
他警告以色列稱。
“你們將為自己所犯下的罪行付出代價,你們將深感后悔”。
隨后不久。
“伊斯蘭國”分支組織“ISIS-K”宣布對此次“伊朗國內歷史上最嚴重的襲擊之一”負責。
1月15日。
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使用彈道導彈發射兩輪空襲,先后瞄準了分別位于伊拉克的“間諜中心”和敘利亞的“恐怖主義據點”。
伊斯蘭革命衛隊明確指出。
以色列摩薩德組織位于伊拉克庫爾德斯坦首府埃爾比勒的總部是此次襲擊的目標之一。
除了以色列。
美國在中東卻是罕見的慫了。
1月28日。
美軍駐約旦基地遭遇無人機襲擊,致3人死亡,超40人受傷。。
“伊斯蘭抵抗組織”已宣布負責。
但拜登政府將此歸咎于伊朗并誓言報復。
對此。
1月30日。
拜登政府表示。
不尋求在中東地區引爆一場更廣泛的沖突。
1月31日。
白宮國家安全委員會發言人約翰·柯比表示。
美國認為。
美軍基地遇襲事件的幕后黑手為伊拉克民兵武裝“伊斯蘭抵抗組織”。
同一天。
四名美國官員證實,
此前美驅逐艦在不到一英里距離上才擊落胡塞反艦巡航導彈,并表示這是胡塞近幾月以來距離成功命中美軍軍艦最近的一次。
拜登的態度不難理解。
畢竟。
現階段。
美國人正在忙著競選了。
哪有時間煽風點火。
最后。
我們再聊幾句。
這一次。
雖然美英罕見的低頭了。
但能給巴勒斯擔的待遇也不過是以色列之下的“二等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