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話點評:
這部篇名的句式太出名,以至于我們時常忽略它本來的意思。
順藤摸瓜的活計在閱讀這條枝蔓上是屢試不爽。村上春樹是他的粉絲,用同樣的句式寫了部《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么》。去年我也寫過一篇關于《太極跑》這本書的讀后感,那時半年跑了五百多公里,落筆才發現:關于跑步,我們又真正知道些什么呢?
梅爾說:“我本來要告訴你們一件事,我是說,我想證明一點。注意了,這件事發生在幾個月前,現在還沒結束,它會讓我們感到羞愧,我們在談論愛情時,說起來就像知道自己在談論什么一樣。”
如果說以前所看不多的短篇小說,像電影的一個片段的話,那卡佛的短篇小說,更像是一個生活的片段。是那個我們實實在在生活在其中的片段,簡單的生活事物描寫,便勾勒出了整個真實的觸感。似乎走錯了劇場一般,帶著我毫無頭緒地進場,在人物的“胡言亂語”中稍有眉目,大戲又戛然而止。
她不停地說著。她告訴所有的人。這件事里面其實有更多的東西,她想把它們說出來。過了一會兒,她放棄了。
我看書曾是一板一眼的,必須從頭到腳這樣順著看完。就像小時候總喜歡買上別致的本子,但是寫上第一頁又十分嫌棄地撕掉它,然后廢棄到一邊,寫完的不多。僵化的思路不知從何而來,卻已根深蒂固,掙扎著放飛自我的這一小步,花了好大的力氣才邁出。
“所有這些,所有這些我們談論的愛情,只不過是一種記憶罷了。甚至可能連記憶都不是。我錯了嗎?我說得太離譜了嗎?如果你們認為我錯了,我希望你們立刻給我指出來。我想知道。我的意思是,我什么也不清楚,我率先承認這一點。”
《當我們談論愛情時我們在談論些什么》,這個故事是四個人,兩對夫妻一次午后的聊天,內容是愛情。一點兒也不抽象,說的都是仿佛發生在我隔壁鄰居身上那樣很有真實觸感的事。然而醫生給的例子和觀點,確實是超乎我的想象的。也許直率地說,關于愛情,我們真的不知道談論的都是些什么,我們自己確切知道愛情些什么呢。
與其說卡佛改變了小說的寫作方式,不如說他改變了讀者的閱讀方式??ǚ鸷喖s的寫作手法給讀者留下了很多想象空間。那些不完整的情節和似乎沒有結局的故事迫使讀者思考,更加關心那些沒有寫出來的東西,并根據自己的理解得出不同的結論。這種介入式的閱讀對大腦極富刺激,增強了閱讀過程中的愉悅。
但《家門口就有這么多的水》就讓我疑竇叢生了,丈夫在干嘛,釣魚這幫人干了嘛,最后怎么突然親熱起來了,確實隱藏著很多信息。這無疑讓我感覺很熟悉,生活中不正是有這些很謎的事,很謎的人,聽著很謎的話么。
卡佛一直著迷于人們在溝通和表達上存在的缺陷。卡佛小說中的人物往往不能明確地表達自己,在很多情況下,人物之間的溝通存在缺陷,對話經常是無頭緒的,他們聽不清或不愿意聽對方的話。
而故事《平靜》,則更加震撼。理著理著發,莫名聽了一個莫名其妙的故事,然后莫名搬走了。
P.S?
看到卡佛其人的自傳評價,挺多人說“個人品行”有問題。
不過和對待電視劇的態度一樣,喜歡某個角色,最好的就是控制住自己的好奇心。
千萬別去擴展其扮演者,因為劇中的扮相和角色,便是唯一需要在記憶中保留的。
- E N 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