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心簡書的都會進來圍觀,所以,你進來了。進來了,我們就是一伙啦(看過《聯盟》這本書后就再也不輕易用“家”這個詞了),現在我們是自己人了。既然是自己人就可以隨便噴哈。
聲明一下,本文與簡書公司以及簡書中的任何人沒有一毛錢的關系,我只是因為喜歡簡書,所以愿意為簡書義務思考并執筆動手,至于簡叔看完后是否愿意支付稿費,那就是簡叔自己的事了,當然,非要付,19.99長長久久一筆勾銷啦。好了,開始出干貨了。
1
商業模式的定義:相關利益者的交易結構。
解釋一下,相關利益者分內部利益者和外部利益者。
內部利益者:股東、老板、管理人員、員工。也可以理解為公司發工資發獎金的人。
外部利益者:顧客、供應商、合作伙伴等。公司不用為其發工資和獎金,但有某種業務聯系的人。
交易結構:就是發生業務關系。也是分內部和外部兩類。
內部業務關系:指公司內部的制度和流程等。
外部業務關系:指和顧客、供應商、合作伙伴的直接或間接的業務流程。
其實,每一個制度或者流程都可以看做是一種交易,只是交易性質和對象不同罷了。
我已經用我認為最劇透的方式解釋什么是商業模式了,還不懂,問百度娘吧,或者看書《發現商業模式》作者魏煒、朱武祥。
2
簡書在商業模式的定位。
商業模式的定位與營銷的定位不同,安利一下,你想喝咖啡有三種方式可以實現,一是去星巴克咖啡店;二是去商場買速溶咖啡回家自己沖著喝;三是自買咖啡豆和咖啡機。
商業模式的定位:滿足客戶需求的方式。
上述三種喝咖啡的方式,實際就是三種滿足客戶喝咖啡需求的方式,不同的方式它的業務流程不同,價值鏈也不一樣,每一種方式的背后都是一個獨立的產業結構,只是主體企業在價值鏈中的位置不同。
簡書的定位似乎是:寫作平臺。“交流故事,溝通想法”強調的是“寫作”和“社交”,但,重“寫作”輕“社交”。一個平臺的活躍度取決于社交的深度和廣度。
如何做好內容社交需要深度思考!
簡書滿足了用戶的“寫作需求”。
但,“寫作需求”似乎是一個偽需求,寫作的目的應該不是為了寫,而是為了被認可,被關注,被發現,至少是90%以上的寫作者應該是這樣的想法吧(沒調查過自己猜的),不排除有自嗨的個人娛樂的,但是這一類恐怕也不是簡書的目標用戶吧。
簡書的用戶應該是想寫、喜歡寫、寫的不錯然后被人發現關注后通過寫作實現了某種價值的人。當然這是平臺的輸出結果,在他們之下還有一大批寫作愛好者或者寫作小白。
3
簡書的商業模式應該是一個基于好模式的獨特的盈利能力,而這獨特的盈利能力是競爭壁壘,對手很難在短時間內超越的。
兩方面來描述這個問題。
一個是入口。
寫作好像是一個入口,但這個入口的不夠剛,不夠寬。
如何是剛性入口呢?這和前面的需求結合起來講,大多數人的寫作是有“目的”的,而假如簡書恰恰是能夠最大程度的滿足這些“目的”的,比如:初寫者在寫作培訓上有很大的需求,有些人甚至可以“傾家蕩產”來學習寫作,那么簡書為何不做這個事呢?我們有這么多的客戶需求,完全可以把全中國乃至全世界的寫作老師請過來開各種各樣的寫作課和寫作訓練營的。
寫作培訓簡書全國第一,全國第一也就是全世界第一了,我們背后有14億人支持我們的。
有了這個效果,簡書是不是就可以成為這個寫作需求的剛性平臺了呢?
但現在的情況是,簡書一哥二哥等成名后都單飛了,到處去開寫作課,而這樣寫作課和簡書一毛關系也沒有。
簡書需要思考!深度的思考!抽支煙,泡好茶,找一個海邊6星級酒店,思考他三天三夜。
再者就是簡書的價值鏈,簡叔是否這樣做過呢?呵呵
寫作——內容社交——寫作培訓——寫作變現(出版、撰稿、開公號、廣告、電商)
寫的停不下來了,內容有點多,再寫多了怕簡叔不高興,而且也留點箱底下次再噴。
有興趣的可以一起思考幾個問題,也可以簡信交流。
一、簡書的關鍵資源能力是什么?
二、簡書的現金流結構是咋樣的?
三、簡書的盈利模式是什么?
四、簡書的融資平臺和投資平臺如何建立?
五、簡書的團隊?這個更關鍵,這是根本!
一個找到新跑道的職場老司機? ? 寫作小白堅持日更需要你的鼓勵
今天的分享希望對你有用,喜歡就點贊或者簡信撩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