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樂頌》這部精彩的電視劇第二部開始播放了。它講述了五個性格迥異,不同家庭環境成長的五枚女子成為鄰居,在上海為了生存生活而發生的故事……
安迪,家庭安全感缺失,情感障礙;邱瑩瑩,情商低、精神不自立、依賴性強;樊勝美,虛榮,做事寡斷,格局有限;關雎爾,沒有愛好,不會打扮,但是很努力;曲筱綃,獨立自信、無限的……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女主角們變成了現在的自己?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我們是不是能夠汲取精華?
家庭教育是影響孩子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一個孩子應先有健康的身心,才能有健康人格,繼而才能發展成為高素質人才。
家庭教育理念與方式,基本上決定了孩子的將來,在這期間,父母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橫豎都是這個理。即使孩子將來想拼命擺脫這種困境,走上自己想去的道路,也需要幾十年的時間。
那么,我們父母能做些什么呢?
1 ? 認清自己和孩子
只有清楚看見自己的優缺點,才能對癥下藥。看清孩子的缺陷,從正、側面進行糾正和完善。明確自己能給孩子什么,不能給孩子什么,什么東西需要他自己去爭取……
切忌瞎鼓勵孩子,你給他一水池的雞湯,他可能還給你幾張零分試卷!
2 ? 重視孩子精神教育
按照調侃的方式說:談物質,好俗哦,讓娃娃有點內涵撒!
父母能做的,除了在身后做她堅強的后盾,就是從小在精神上給他養料,讓他做一個樂觀、堅強的人,培養他的人格和精神,也許這樣,才能幫助他無論陷入何種境地,都能做到最優的選擇。
想象一下,當有一天,孩子在物質條件上一無所有,他該怎么生存下去?沒有堅強的意志力、抗挫能力、人際交往能力,怎么玩得轉?
3 ? 減少攀比、從眾
不攀比、不從眾的家長少之又少。攀比有良性攀比和惡性攀比之分,適當的攀比可以督促孩子成為更優秀的人。
我們做父母追求的是,孩子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進入好的學校,學習正面有力量的知識,交善良優質的朋友,做適合的高大上的工作。這樣,也就夠了。
4 ?陪伴孩子,減少孩子的孤單
父母的陪伴少了,孩子容易胡思亂想:是不是爸媽不愛我了?是不是工作比自己重要?是不是成績太差被嫌棄了?
孩子孤單了,就不擅長與人相處,下意識將自己和小伙伴隔離起來,然后形成惡性循環。
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是看得見的溫暖和呵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