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首心酸的歌——《哭泣的藏羚羊》,其中一段歌詞是:我本是一頭,自由自在的藏羚羊,美麗的高原,是我生長的地方。多少年我們,生活和平安康,是什么勾起你槍殺我們的欲望,……啊,藏羚羊,我是哭泣的藏羚羊。
面對對它產生欲望的槍手,藏羚羊選擇了哭泣和哀求,好心的人看到了它的哀傷,作詞為它吟唱,有多少用呢,可憐的藏羚羊。
今天人民日報公眾號以“女大學生欠‘校園貸’被逼拍裸照:太想買新手機了”為題,再次發出提醒。
“裸貸”已經不是一個陌生的名詞,幾年前當它被發明并曝光出來就已形成過激烈議論。文中19歲的揚州姑娘張凡(化名)事后表述中也聲稱在借第一筆貸款前知道“裸貸”這回事,但借第一筆錢并未讓其拍照,只寫了欠條。欲望的獵人已經盯上了可憐的藏羚羊,面對獵人一步步的設計,在危機面前她選擇了屈從,最終拍下了照片。
人生一世,難免因為自己或環境的原因面臨危機,在巨大的恐懼下,很多人在還有選擇的時候選擇了屈從、選擇了逃避,寄希望于奇跡的出現,幻想著危機自己能消失??晌C自己不這樣想,它不會因為藏羚羊式的哀求或鴕鳥將頭鉆入沙中式的逃避而離開,相反,懦弱的選擇反而是其成長的營養,只會讓它越來越大,直至吞噬了一切,使對方再也無從選擇。
恐懼,深深的恐懼,多少危機剛開始并不是危機,或者只是小危機,那些弱小的心靈就是因為被恐懼的外衣嚇壞了,慌了,亂了。事后回顧,當初恐懼的常常只是恐懼本身而已,若直面以對,又有多少后果是真正不能承受和化解的呢。選擇時放棄了面對,放棄了家人、朋友的愛,放棄了法律的保護,放棄了除了乞求和逃避以外所以其他的選擇,最后的走到了沒有選擇,面對了真正不能面對的后果,承擔了最大的傷害。
《活出生命的意義》作者維克多·弗蘭克林,以自己在納粹集中營九死一生的親身經歷詮釋了“任何時候,人都有選擇的自由”
上面這張著名的照片,是旅行者1號探測器在即將飛出太陽系時回頭拍攝的,看到圓圈中那個點了嗎,那是地球。
很喜歡朋友的一句口頭禪,——“那都不是事!”
備注:上圖是那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