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感是什么?百度詞條上的解釋是:存在感是存活于世的自豪感,是被需要的幸福感。
在互聯網愈來愈發達的時代,當大家更多的依靠網絡社交,當面對面溝通越來越不容易,“存在感”這個詞也越來越多的被提及。看看低頭族,頭也不抬的只盯著屏幕,不停地刷朋友圈、微博、QQ……目的只有一個——刷存在感。
在我開始跑步的時候,為了能讓自己更好地堅持,加入了一個跑步群。最開始,想跟大家混臉熟,就經常泡在群里積極發言。一天天的下來覺得日子忽忽過得飛快,每天吃飯坐車下班后的大部分時間都被用來跑步或者聊天。一直說話覺得自己是在虛度光陰,一旦停下來又覺得不舒服。好像有人可以互相聊天,自己就不是孤單的。甚至有人因為說話再三得不到大家的回應,覺得存在感嚴重缺失然后退了群,當時覺得這人該是怎樣的孤獨。大家好像都在通過不停的聊天刷自己的存在感,只是那時好像沒感覺到。
后來,跑過了一段歷程之后,有了新的體會:跑步其實是一個人的事兒,而跑步本身也是適應孤獨的過程。真正的孤獨其實是處在人群里卻找不到自己的節奏。甚至我開始不再喜歡一天到晚泡在群里跟新來的每個人都混臉熟,于是悄悄變得沉默。只是偶爾看到圈我的老朋友,會聊上幾句;偶爾也會約了熟識的跑友跑個LSD。當我不再需要靠不停聊天來刷存在感的時候,我也真正變得愉悅。
大家說存在即合理,果真如此的話,我們似乎沒必要為自己的存在多作證明,就像路邊的石頭一樣,實實在在地位于那里,毋庸贅述。但現實卻相反,在這個社會里,大家都爭先恐后地為自己代言,好的壞的言論,唯恐遲一秒說出口,別人就看不到聽不到我們似的。我們不懂什么事真正的沉默,也不愿沉默,我們迫不及待地證明自己的存在,卻覺得存在感愈發稀薄。
我想是不是因為人們覺得越來越孤獨,所以希望通過刷存在感來證明自己的存在,引起他人的注意,尤其是那些缺乏安全感和自信的。有自信的人是不用刷存在感的,越是拼命刷存在感的,內心越是恐懼和孤獨。
當一個人優秀到一定的程度,存在感自然而然就已經存在,何須再去刷。所以,存在感其實是一個人自身所帶的某種屬性,靠刷得來的只會是過眼云煙。
存在感君,再見了。時間如此不禁用,要勇敢舍去無效的社交,專心地做自己的事情。提升自己比其他都來的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