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提出:我國一直有著悠久的道德教育傳統,歷來也十分重視人的道德品德教育,而且人們普遍認為,學期時期正是對兒童進行道德教育德最佳時期,因此,自古以來,在童蒙教育的內容中,都會滲透著良好品德禮儀的教育。例如古代就有《弟子規》中的“謹”篇詳細的講述了幼兒在一天生活中該養成的良好品德禮儀。
2001年教育部頒布的《幼兒園工作規程(試行)》中指出:幼兒園品德教育應以情感教育和培養良好行為習慣為主,注重潛移默化的影響,并貫穿于幼兒生活及各項活動之中。“領會規程”中指出的德育重點和主要途徑,遵循幼兒道德品質和行為習慣形成的規律,在堅持體、智、德、美全面發展的基礎上,注重把德育有機和諧地滲透到幼兒教育中去,使教育實現整體優化便成了我們思考的主題之一。
為了使幼兒的行為能更好的適應社會需要,我們作為幼兒教師,應該積極利用幼兒園的一日活動,學習古代的傳統美德,遵循幼兒道德品質和行為習慣形成的規律,在堅持體、智、德、美全面發展的基礎上,注重把德育有機和諧地滲透到幼兒教育中去,來幫助他們學會與人分享,消退以自我為中心的意識,有目的、有計劃地探索在幼兒園對幼兒進行良好道德行為培養的途徑和方法,為幼兒道德行為的養成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
操作定義:日常生活是實施學前兒童德育的基本途徑,它為學前兒童道德品質的形成提供了行為聯系和實踐的機會。在幼兒園的一日生活中,入園,離園,進餐,盥洗,午睡等活動均為兒童提供了自然的交往機會,他們正是與同伴,承認交往的過程中,了解了人,事,物之間的關系以及一定的行為準則和規范,并通過進行各種行為的·重復練習,逐步培養了友愛,同情,自信等積極情感學會了互助,合作,分享等良好行為,養成講禮貌,講文明,講衛生,愛護公物等道德行為習慣。
而作為國學的《弟子規》中的“謹”篇中的“朝起早,夜眠遲,老易至,惜此時”等,全面講述了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而作為幼師,我們要通過各種”生活小事件”和”生活小插曲”來捕捉兒童的心理變化,了解兒童的行為動態,并從中發現各種潛在的思想和問題,因勢利導,有針對地開展道德教育.
研究目標:
(一)【勿踐閾,勿跛倚,勿箕踞,勿搖髀。】
培養孩子講文明,講禮貌的好習慣
? 文明,禮貌的行為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標志。文明禮貌的行為習慣是從小開始,長期實踐而形成的。有些幼兒面對他人的時候走姿,坐姿十分不端正,其實是十分不禮貌的。因此,要求幼兒從小待人和氣,熱情,有禮貌,坐姿端正。
(三)【用人物,須明求,倘不問,即為偷。】
培養孩子誠實的好品質
當孩子需要用其他孩子的東西時需要先詢問別人,不論拾到什么東西都要交公,不隱瞞自己的過錯,并要勇于改過。
(四)【置冠服,有定位,勿亂頓,致污穢。】
培養幼兒勤勞,儉樸的品質
幼兒勤勞儉樸的品質是通過勞動來培養的,幼兒勞動主要是自我服務的勞動,做到自己的事自己做。自己穿衣,洗臉、刷牙,吃飯,收拾床鋪、玩具等。自我服務勞動能培養幼兒生活的條理性,獨立生活的能力,并為幼兒參加家務勞動和社會公益勞動打下良好基礎。
研究內容: 1.弟子規”謹”篇在幼兒園一日活動中的有效運用的研究
2.如何利用現有資源,對幼兒進行德育的滲透
課題研究的過程
一:研究的方法:
1、文獻資料:通過資料查尋,不斷豐富對幼兒園德育工作的認識,并把這種認識轉化為行動。
2、調查分析法:即通過訪談、問卷等科學方式,搜集有關德育問題和現狀的資料,分析課題實施前調查和實施后調查,并進行對比分析,為課題研究提供科學事實。
3、個案研究法:對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學生作個案研究,及時寫好個案研究報告。
4、行動研究法:用研究指導行動,用行動提升研究,在研究的同時重點寫好相關文章,以便更好地指導行動。
5、經驗總結法:各主要操作者在各自探索的基礎上,形成一定的經驗,通過總結上升至一定的理論高度。
二·研究思路與基本步驟:
由幼兒園成立主課題研究組,加強課題組成員的理論學習,從文獻研究、調查研究入手,整體思考研究內容,制定課題研究方案,分工落實研究任務,逐步達成研究目標,邊研究邊總結,邊總結變修正,確保研究方向正確,措施有效,最終將研究成果逐步成為園所文化的奠基石。
主要過程:第一階段:準備期
主要任務包括資料查閱、收集資料、成立課題研究小組。
? 第二階段:啟動期
教師層面全面研讀:《弟子規》 《幼兒園工作規程》中德育目標。這樣的行為提高了教師的認識,增強了德育意識。在研究實施課題的整個環節中,我們都自始至終的要求我們的老師作好榜樣師范的作用,
第三階段:實施期
抓住鍥機,將課題的開展溶入在日常生活中,對幼兒隨時隨地進行德育教育。從整體上提升保教質量
第一部分教學方面? 實施國學誦讀 教材使用:《弟子規》選擇關于道德培養的故事進行講解。,引導幼兒學習,理解國學中的一些淺顯的、關于品德培養的內容,并在日常生活、與人交往等活動中實踐這些品德目標,
第二部分生活方面? 我們需要從常規教育入手,使道德教育與生活實踐相結合,隨時隨地的進行教育。如:自己用小匙吃飯、洗臉、穿衣、疊被子……,教師運用獎勵和表揚的方法要求孩子,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孩子不僅手變巧了,小腦瓜變靈了,每天的勞動習慣也養成了。我們要把道德教育滲透到幼兒的衣食住行,言談舉止等生活的各個方面,為幼兒良好品行的形成打下堅實基礎。例如以下是我幫我園確立的一日活動中的德育教育內容。
課題內容一覽表:
生活環節
常規要求
促進幼兒品德發展的內容
入園
1、能用普通話進行問候。
2、能高高興興地入園。
3、能配合老師進行晨檢。
1、培養幼兒的獨立能力。
2、培養幼兒的文明禮貌。
3、培養幼兒與他人合作的能力。
入廁
1、不隨地大小便。
2、分組入廁時不推不擠,遵守秩序。
3、不將廁里的物品扔入便槽內。
4、不浪費手紙和水。
1、培養幼兒良好的衛生習慣。
2、熱愛幼兒園。
3、培養幼兒的獨立性和自理生活能力。
喝水
1、幼兒排隊倒水時不推不擠。
2、遵守秩序。
3、不浪費水。
4、不把水濺到活動室內。
1、培養幼兒遵守規則的意識。
2、培養幼兒環保意識。
3、培養幼兒的自理生活能力。
4、愛惜別人的勞動成果。
盥洗
1、正確洗手。
2、不浪費水。
3、洗手前卷袖子。
4、洗手時排隊,遵守秩序不推不擠。
5、不要把水濺到衣服上。
1、培養幼兒環保意識。
2、培養幼兒遵守規則的意識。
3、培養幼兒的自理生活能力。
4、文明行為的培養。
進餐
]、為集體做事,幫助小朋友分發碗、筷。
2、盛飯時排隊,遵守秩序。
3、安靜進餐,不大聲講話。
4、不挑食,不撒飯菜,保持地面、桌面、碗里干凈。
5、進餐后能放好碗筷分組收拾餐桌。
1、尊重別人的勞動成果。
2、培養幼兒遵守規則的意識。
3、培養幼兒助人為樂的精神。
4、愛惜糧食。
5、培養幼兒的自理能力。
睡眠
1、幼兒安靜進入午睡室。
2、能自己脫、穿衣褲并能把衣物整理放好。
3、安靜入睡,不影響別人午睡。
4、不尿床、有尿意后自己悄悄起床入廁。
5、起床后能動手整理床上用品。
6、愛護幼兒園的床上用品,不去有意破壞。
1、培養幼兒遵守規則的意識和自控力。
2、培養幼兒的獨立性和自理生活能力。
3、培養幼兒心中有他人的意識。
4、熱愛幼兒園,愛護公物。
離園
1、能正確使用禮貌用語。
2、離園時放好小椅子。
3、能向老師介紹出接幼兒的家長的身份。
1、培養幼兒愛護幼兒園公物。
2、培養幼兒文明言行。
3、培養幼兒安全意識。
預期成果
1),在活動中,生活中被提升了的道德意識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把德育教育滲透到幼兒的衣食住行、言談舉止等生活的各個方面,將德育教育與生活實踐相結合。如:孩子說出有禮貌的話語時,教師要就抓住時機隨機表揚好的典型;對出現孩子爭搶、打罵等現象時,教師及時引導幼兒討論這樣的做法對不對,為什么?應該怎樣做?引導幼兒從小養成辨別是非的好習慣,同時也凈化了孩子的心靈。通過生活中幼兒親身經歷的小事,幼兒很容易理解和掌握。
2)、孩子走出了狹小的空間,學會了簡單的人際交往
我們在研究中經常為孩子創造交往的機會,讓孩子走出狹小的空間。例如,通過到田野里看綠油油的麥苗,了解叔叔阿姨的工作,愛惜他們的勞動成果、學會尊重他人,使孩子的交往面得到發展。在晨間活動時,鼓勵幼兒談談來自遠方的見聞。
3,幼兒擺脫了以自我為中心的不良心理,學會共同分享快樂。幼兒興趣容易轉移,他們喜歡活動的材料,針對這一特點我們發動孩子把喜歡的玩具帶到幼兒園,開始小朋友自己玩自己的玩具,過一會兒,三五成群的在一起,你玩我的,我玩你的,并把玩具輪流給沒帶玩具的小朋友,是大家玩得很開心,讓別人玩自己心愛玩具的同時自己也參與到活動當中,在這里幼兒學會了分享與輪流,逐步走出以個人為中心的小圈子。,
課題組織
? ? ? 專家指導
? ? ? 課題組領導組
? ? ? 課題組組成:
主要文獻參考:
1.《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
2.錢文忠? 百家講壇《弟子規》
3,《幼兒園工作規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