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唯美不忍下口
幼時對于元宵節的印象恐怕只留兩件,一是元宵當日必吃的小湯圓,小小的,圓圓的,沒有五彩的;因貧瘠的文化和物質條件,沒有兔子燈和舞龍燈燈一說,只記得一幫小伙伴們舉著燃著的火把,在麥田里一陣狂奔,一是自創的“燈”,二是這個時節的麥子被踩似有促進“發育”之說。那時沒有現在每年隆重的燈會,也沒有諸多特色元宵,更沒有創意燈籠,依舊過得有滋有味,哪怕30年過去依舊向往不已。
因對于儀式感重視,所以今年特意帶著小兒去買了民間手工的兔子燈。
純手工制作
據說手工師傅是93高齡,每年都有人尋上門早買兒時的記憶,順帶給現在的娃買一個。如今手藝不得已傳給退休的女兒,也算得上是傳承了。
93高齡的手工師傅
其實有些粗糙,但是架不住新奇,孩子牽著走很是開心,仿佛萬眾矚目的感覺。
溫暖祥和
于是今年的顯擺造型如下
全副武裝遛燈去
順帶著做了創意燈籠哦!
做個燈籠掛燈謎
明年其實很想和你做小鞭炮,一起做糖葫蘆……善于折騰才有生活的樂趣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