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社交才是比寫作累一萬倍的事
那天有朋友說,水清,我真佩服你,看書寫文章這么枯燥的事,你一堅持就這么多年。
我說:看書寫文章真一點都不乏味,在我看來,社交才是比寫作累一萬倍的事。
我從小性格內向敏感,討厭一切聚會,只喜一人獨坐,安靜地畫畫或者看書。
長輩們有的責怪我呆氣,有的擔心我長大后怎么生活。他們不會知道,這種不被肯定不被喜歡所造成的自卑,會讓敏感細膩的我,時不時地進行自我否定,覺得自己配不上那些更好的人和事。
直至現在,人一多就緊張的毛病也并沒有消除。
偏偏此生選擇了教書,一開始面對底下烏泱泱一片會語無倫次。十年過去了,面對學生我已經可以做到嬉笑怒罵侃侃而談。
但是只要有老師坐在后面,無論是一個還是十個,都會讓我無可救藥地大腦斷片,面部神經僵硬,整堂課枯燥無比。
很多人告訴我們,這個世界是屬于外向者的,你必須外向開朗,能言善道。
是的,外向者更容易受到群體的關注和喜愛,他們有著較高的多巴胺,他們熱情開朗,在社交方面似乎有使不完的精力。相比之下,內向者高敏者就顯得默默無聞了。
我這個人吧,很沒用,一到公眾場合,就恨不得蜷縮在角落,最好化身透明人。一群人聊天,我永遠跟不上節拍,只能選擇傾聽。所以,很多朋友喜歡找我傾訴秘密,因為我永遠不會把秘密轉告他人。
我的反射弧特別長,長到別人話里有話,我要半天才反應過來,然后遣詞造句思索如何回應,然而此時早已時過境遷。所以,一旦吵架,我往往是那個悲催的落下風者。
工作后,社交圈漸漸擴大,終于發現我不是一個人。身邊有很多人,明明討厭社交卻不敢不去;有很多人,明明不想聊天卻硬要強顏歡笑。
他們的痛苦我明白,為了生活,在假裝外向的過程中,那種疲憊感像子彈一樣向我們襲來。到家后,形神俱散,之后要花很長很長時間,才能讓自己的靈魂收攏起來。
2、內向高敏者的十大優點和十大缺點
慢慢地,我知道了,內向高敏者兼具內向和高敏的特質,大多數時候喜歡安靜,寡言少語,而且比較容易受到外界刺激而影響情緒——雖然表面看起來波瀾不驚。跟外向者喜歡社交不同,內向高敏者更愿意待在自己的一方小天地里,讓人感覺不易接近。
這樣看來,是不是內向高敏者的幸福指數低于外向者呢?
德國著名的性格咨詢專家、語言學家西爾維亞?洛肯本身也是一個內向者,她撰寫了《內向高敏者——如何在外向的世界自在生活》一書,來談論這個問題。
那么,內向高敏者有哪些特點呢?
內向高敏者擁有十大典型優勢:謹慎、專注、自我探索、善于傾聽、安靜、獨立、善于分析、擅長寫作、持之以恒、有同理心等。
表現在行為上,內向高敏者更注重追求安全感,更喜歡有規律的工作和生活;我們的大腦不容易受外界刺激,更能保持安靜,因而專注力更強,更擅長分析和獨立沉靜地工作;我們對外界反應敏銳,更能捕捉到細枝末節,因而我們的生活中藏著很多美好。
以上種種,都讓我們感到快樂。
洛肯博士在書中說,幸福感有兩種來源,一種是因內心的喜悅而產生的幸福,另一種是有合適的生活方式帶來的幸福。
而亞里士多德早在2000多年前就曾說過,只有合適的生活方式和正確的行為,才是讓我們真正獲得幸福的方法。
內向高敏者普遍擁有謹慎認真、堅忍不拔的生活態度和良好的生活習慣,發現沒有,擁有這些生活態度和習慣的人,往往能夠擁有幸福的婚姻,良好的人際關系和更積極向上的工作環境。
然而,光明處必有陰暗,內向高敏者也有缺點:包括恐懼、過于注重細節、易受刺激、被動、逃避、過分理智、自我否定、固執、孤僻、害怕沖突等。
這些缺點一旦把內向高敏者吞噬,就很容易成了支撐木桶的那塊最短的板,幸福就會與我們失之交臂了。
3、我們需要改變自己,成為外向者嗎
很多內向高敏者有這樣的困惑:我們需要改變自己,成為外向者嗎?
相信你肯定試過,周末跟一群不太熟的人出去唱歌,結果,獨坐歌廳一角,尷尬地要命。
你被爸媽拖去參加朋友聚會,你拿出九牛二虎之力跟一群陌生人聊天,結果,你討厭笨嘴拙腮的自己,爸媽也討厭不會左右逢源的你。
假裝外向的我們,就像穿了一件梅雨天沒洗過的衣服,哪哪都不舒服,哪哪都感到身心俱疲。為何非要東施效顰,給自己和他人帶來痛苦呢?
其實,內向高敏者要走出的最重要,也是最關鍵的一步,就是要接納和肯定自己的性格。
我們總是習慣性地盯著自己的缺點看,其實我們內向高敏者有很多優點:
做事謹慎,能靜下心專注地做事,分析問題全面而深刻……
如果我們能夠充分發揮這些優勢,那么,在某一感興趣的領域里做出一番成就,那是顯而易見的。
努力而卓越的你,就是自己最好的人脈。一旦有了成就,自身成了發光體,即便我們自己不去主動結交朋友,也有一些人會被我們的光芒吸引過來。
從古到今,那些知名的藝術家、文學家、科學家,其實很多都是內向高敏者。他們敏感謹慎,做事極度專注。
張益唐是美國新罕布什爾大學數學系的“隱形人”和“獨狼”,數十年如一日,他幾乎謝絕了所有的社交,每天坐在自己狹小的辦公室里,獨自思考。
這份專注,使得他在孿生素數研究方面取得了突破性進展。
同樣內向高敏的我喜歡閱讀和寫作,這兩年每年閱讀100本書,寫下二三十萬字,寫過40余篇的十萬+,同時,有一本書等待出版。在文字的王國里,我是我的女王。我一個人的內心世界足夠完整而強大,因此自信從容又快活。
而《內向高敏者》這本書的核心觀點便是:外向或內向性格,沒有誰優誰劣,你自己如何看待和運用才是關鍵。
詩人汪國真說:“太美麗的人,感情容易孤獨;太優秀的人,心靈容易孤獨,這是因為他們都難以找到合適的伙伴。就像太陽是孤獨的、月亮是孤獨的,星星卻顯得繁多且喧嘩。”
內向并沒有什么不好,沒有真本事才是真正的不好。
所以,與其假裝和世界親密地抱在一起,憋出內傷,不如坦然接受內向高敏的自己。然后,相信自己,并且發揮自己的性格優勢,挖掘出自身的獨特價值。
4、如何修正性格劣勢
正如硬幣的一體兩面,內向高敏者既有性格優勢,同樣也有缺點,而這,恰恰是困擾內向高敏者最大的問題。性格雖是天生的,但也不是一成不變的,我們可以在此基礎上進行恰當的修正。
1、 太敏感——客觀地看待自己和他人
內向高敏者洞察入微,也擅長分析推理,因此,常常會特別在意一件無足輕重的事情,比如別人無意中的一個眼神,一句話,從而展開了豐富的內心戲。
很多事情歸根結底,還是自己想多了。
我們要試著擁有鈍感力,有厚著臉皮抗壓的能力。學會客觀地看待自己和他人,讓自己擁有難得糊涂的灑脫、吃虧是福的自我消解和一蓑煙雨任平生的豁達。
2、人際關系太被動——讓出門習慣化
內向高敏者喜歡安靜,不喜歡社交,大多比較宅,有時候會在人際關系上處于被動狀態。
針對這個問題,洛肯博士給我們分享了一個方法,就是把自己想做的事情習慣化。
比如,把出門變成一種習慣。每周六去超市采購,或者每個月約朋友聚一次。把這些事情變成和刷牙、洗臉一樣習慣做的事情,那就會變被動為主動。
3、 害怕改變——勇敢邁出舒適區
內向高敏者追求穩定,穩定的生活和工作能帶來秩序感和安全感。對于需要冒險的事,除非有九成以上的把握,否則不會輕易去做。但也正因此,我們錯失了很多良機。
樹挪死,人挪活。如果要讓自己獲得更大的進步,那么就應該勇敢走出舒適區,去嘗試,去拼搏,才能贏得更多機會。
跳出舒適區,也沒有我們想象中那么難,不需要換工作,生活也不會發生天翻地覆的改變。我們只要在能力范圍內,向外拓展一點點,日積月累,你就會發現,自己已經走地很遠。
4、不敢拒絕——勇敢說“不”
內向高敏者很害怕與他人發生沖突,因此對于別人的不合理要求,總是硬不下心說“不”。
因為不敢拒絕,一些人得寸進尺,不斷地占你的便宜;
因為不敢拒絕,你把心愛之物借給別人,被弄壞了還不好意思讓人賠償;
因為不敢拒絕,你做了本不應該你做的事,承擔了本不應該你承擔的工作責任。
如果要讓自己活得更從容,那么從現在開始,遵從內心,對這些不合理要求,勇敢地說“不”。
也許你開不了這個口,那么,先從小事開始,語氣可以委婉一些,但是拒絕的態度一定要堅定。
多次拒絕以后,你就駕輕就熟了,從此,再也不會為不懂拒絕帶來的煩惱而發愁了。
洛肯博士在書中說,“我們的劣勢其實也可以成為重要的路標:它會幫我們看清自己的需求,并為達到目的做好準備。”
對于其他性格劣勢也是這樣,如果我們覺得它影響到我們的生活,那么,不如化被動為主動,溫柔而堅定地去改變它。
5、小結
有作家曾說:“內向的人最好的生活態度是:風大了,就表現出逆風出列的風骨;風小時,就展現出積羽沉舟的耐心。”
我們要堅信自己的性格優勢,修正自己的性格劣勢。在這個喧鬧的世界里,讓自己扶搖直上,成為一棵挺拔的樹,在塵世間獲得幸福。
作者簡介:水清,十點讀書等多家平臺簽約作者,曾寫過40余篇十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