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菜菜
1
打開微博,仿佛置身游戲世界。
迪麗熱巴又一次因為尬人設被群嘲了。不過這次不是尬吃,是尬蠢。
面對真實記錄你的尬的攝像頭,熱巴笑著說出了「同事正在做合同,我會直接刪掉」的絕世金句,那真誠的眼神,讓我們以為這是歡樂喜劇人決賽的遺珠,全世界都不該錯過你的幽默感。
采訪文字:
記者:同事怎么評價你?
迪麗熱巴:我經常會,我一去公司就不得安寧了,公司里就會雞犬不寧的,我去公司到處看看有什么,然后有吃的全吃完,要不就塞包里就帶走。
要不就是他們在那邊工作,然后我就把他們的凳子拉走,因為他們還在凳子上面,我就把他們拉走,因為其實我的力氣挺大的,然后刪掉他們電腦里的文件,他們正在做合同,我就會刪掉。
雖然每一個看完這段對話的人都由衷體會到采訪記者的尷尬,甚至對當事人有些感同身受的憤怒。評論里依然有粉絲盡心地為自己的本命吶喊:
這只是玩笑啊!
一聽這話我二大爺都笑了。
闖入別人的境地,打破別人的舒適區,用自己的方式來取樂,最后還覺得自己萌萌噠。這對很多人來說確實是一種游戲方式。
只是制定游戲規則的人并沒有意識到別人的不舒服,因為他們樂在其中。
他們的行為,就是踩過界。
2
最近有一部網劇,剛好講這個題材。
《踩過界》,又名《盲俠大律師》,講的是一個因車禍致盲,在福利院長大的盲人律師,運用法律作武器,幫助自己和小眾弱勢群體的故事。
盲人律師長得帥、聰明、學識淵博,有過人的聽覺、觸覺、嗅覺以及學習能力。
他獨來獨往獨居,可以依據腳步聲和氣味判斷來者是誰,也可以用聽電臺的方式完成法律知識的學習,買菜做飯也有他自己的獨特方式。
也就是說,他并沒有因為視力的缺陷而失去生活自理能力。
但他的朋友顛姐并不這么想。
顛姐是盲俠多年的合作伙伴,是他的師爺,主要工作是幫助盲俠接案子,并且處理一些法律文書。
在盲俠心里和嘴上,兩人的關系都是先工作伙伴后朋友,甚至連每分錢都要算清楚。
有一次顛姐以關心的名義,主動給盲俠帶去一些生活用品,怕盲俠沒吃飯,還給他帶了飯。順便還多帶了一副碗筷,沒等盲俠同意就坐下用餐,儼然一副女主人的樣子。(我看到都忍不住吐槽:誰允許你 freestyle 了?)
當場被盲俠懟了回來。
盲俠冷血嗎?不,他只是不想自己獨居的空間被別人隨意出入,哪怕是朋友也不行。他不想他們的關系過界。
有一個案子的被告是一名變性人,因為原告的歧視和偏見,變性人因為性騷擾被起訴。維護小眾群體的權益,是盲俠擅長且喜歡做的事。
于是,顛姐第一時間就把變性人的案子推薦給了盲俠,并且了解到實際情況后,在委托人(變性人)面前夸下海口說,盲俠一定會免費幫你維權的!
盲俠又一次懟了回去。
顛姐說你為什么這么冷血,他(變性人)是我的朋友,你為什么不幫忙?
其實,從我們旁觀者的角度來看,盲俠并不是冷血,相反,他也是一個受害者。作為律師,他有獲得勞動所得的權利。同樣,他也有選擇放棄勞動所得的權力。兩種權利(力)是不同的,前者的依據是法律,后者的依據的是自愿。
但是顛姐一次次剝奪他主動選擇的權利,一次次突破他的原則和底線。在該談錢的時候你講感情,在該談感情的時候你談錢,不懟你懟誰?
看完劇發現,顛姐是一個很討喜的角色,因為她很關心別人。顛姐也是一個很討厭的角色,因為她經常關心過了頭。
3
那么善良就一定是壞事嗎?當然不。
關心別人有兩種:
一種是了解到別人真正處境就采取行動,
一種是了解到別人真正處境就采取行動。
兩種一樣?不,前者是確認對方目前的真實情況,并綜合考量對方需要的、自己能做的等多方因素,再采取下一步行動。這里要注意,不行動也是一種行動。
后者是了解對方情況,然后發朋友圈。
別笑,查看一下你的朋友圈,里面有尋人尋物尋寵啟示嗎?你除了動動手指轉發,你知道他們現在的下落嗎?如果每個人把自己當成行動者,而不是傳播者,朋友圈里的謠言還會屢禁不止嗎?
網劇《尋人大師》里有一個情節,女生在微信群看到一則尋娃啟事,愛心驅使她趕緊轉發。不止自己轉發,她還的動員自己同事一起轉發。
男主角,她的同事之一,拒絕轉發朋友圈。
女:你這是沒愛心!
男:你能復述一下你剛發的朋友圈嗎?
女:……
男:你轉發過那么多愛心信息,那些丟失的人和物,他們現在在哪兒,你知道嗎?
女:……
男:你這是偽善。
女生被說得滿面通紅,趕緊根據啟事里的聯系電話,和丟失孩子的家長聯系。家長接了電話就說:我的孩子就丟了20分鐘,電話已經3個小時沒停過了,求求你們別轉發了。
其實男主角已經通過網絡查詢到孩子已回家的信息。他沒有轉發朋友圈,但他做了正確的行為。
這個故事里的家長和天天被顛姐關心的盲俠一樣,他們需要愛,但不需要不恰當的愛。那些不分青紅皂白、上來就要幫助他們的人,往往給他們造成進一步的傷害。
對盲俠來說,多余的愛,時時刻刻在提醒他,自己和別人不一樣,自己是弱者,自己需要幫助。對曾丟失過孩子的家長來說,多余的愛,意味著隱私進一步的泄露,意味著痛苦回憶的不斷重復。
這,真的是他們需要的嗎?
在關心別人之前,請先確認一下對方是否需要,需要什么,和自己是否做得到。有時候,什么都不做也是一種尊重。
4
歡樂頌的五個女性角色里,邱瑩瑩總是被一邊倒地譴責。笨,沒眼光,感情路上屢屢遇到挫折,遇到“渣男”也不自知。
但我們仔細回顧,邱瑩瑩是一個被剝削嚴重的角色,很值得同情。這一點之所以會被大家忽略,因為樊勝美主要是物質被剝削,而邱瑩瑩主要是精神被剝削。
剝削她的人,就是曲筱瀟。what?估計很多人這時候已經在質疑了。你一定會用一句話來反駁我:曲筱瀟明明是幫她最多的人啊!
在邱和曲剛做鄰居不久,小蚯蚓和同公司的白主管談戀愛。隨后白主管出現在了22樓的鄰居聚會里。在那次聚會上,小曲釣魚執法,用幫朋友試探男朋友的名字,給白主管暗送秋波。
白主管果然上鉤了。邱瑩瑩無奈“被失戀”。
事后我們也看到了邱瑩瑩的反應,她沒有先去追究白主管,而是來問責小曲。因為小曲不僅讓她失去了男朋友,也失去了對這段感情的把控權。
換句話說,你沒有權利替別人分辨真善美,更沒有權利替別人解決假惡丑,除非別人主動委托。
最近一期《腦力男人時代》里,兩個嘉賓寧靜和張騰岳吵起來。起因是面對一道“給單身女性的科技產品”面試題,張騰岳給出一個回答:“我的機器人可以識別渣男,幫單身女性避開渣男……”坐在旁邊的寧靜一下打斷說:“怎么可以!遇到渣男,女人才能成長。每個女人都應該遇到渣男。”
我雖然不是特別同意“每個女人都應該遇到渣男”的說法,但只要不違法,感情的事,別人沒法替你做決定。
在邱瑩瑩第二段感情里,曲筱瀟同樣過了界。
曲不僅會給鄰居們的每一任曖昧或者戀愛對象做背景調查。在那段著名的處女情結飯局上,她還出手打了有處女情結的應勤(邱瑩瑩第二任男友)。
她的動手確實很解氣,但這種過火的“關心”,再一次剝奪了邱瑩瑩在感情里的主動權。
我們很期待邱能在一次次感情挫折里成長,可惜沒有。因為她從來沒有選擇道路的權利,甚至連直面丑惡的機會都沒有。
她認知的丑惡,都是她的“好姐妹”曲筱瀟告訴的。
她是一個可憐的弱者,更可憐的是,她有一個把她當弱者的“好師父”、“好姐妹”。
曲筱瀟的關心是一種“你做不了我就替你做”的強者邏輯。
她只會把這種沒來由的“幫助”發揮在邱瑩瑩、關雎爾、樊勝美3個人身上。而面對安迪,她總是小心翼翼。
我們無法武斷評判一個人是好人還是壞人。對于曲筱瀟,我更愿意這樣評價她:總喜歡用扭曲的方式,去幫助別人,并滿足自己的關心癖。
如果她把邱瑩瑩和自己放在平等的位置,就應該理解,邱瑩瑩在感情中最需要的,是自尊自愛的能力,是正確認識自己認識愛情的能力。她的問題并不是愛錯人,而是根本不會愛。
邱瑩瑩面對愛情卑躬屈膝,即便遭受男朋友的輕賤辱罵,也覺得問題出在自己身上。
曲的幫助,用再多力氣,也是治標不治本。
所以請謹記一點:首先,尊重,其次,幫助。
幫助別人,是因為別人需要你幫助,而不是別人比你弱。如果帶著歧視的有色眼光去幫助,被幫助者不會念你的好,反而有可能會反噬。
5
上學的時候我有一個朋友,家里很窮,窮到經常連續一個星期每天只買一袋1塊錢的方便面果腹。
有社會人士要捐助貧困學生,找到了學校,學校找到了他。他拒絕了,說,我不想出現在學校的光榮榜上,以這樣的方式。
我理解他,窮并不能抹殺他的體面,他可以選擇做自己人生的掌舵者。
在一段關系里,沒有人應該是永遠高高在上的,也沒有人愿意一輩子背負“弱者”的名字。
如果你給不了起碼的尊重,
如果你不了解事實的真相,
如果你沒有讓對方舒服的能力
那么,
請收好你的關心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