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的定義
成本是放棄了的價值最高的代價。做一個選擇,你放棄的是所有其他選項當中價值最高的那個選項。選項是選項的成本,選項與選項互為成本。
成本的概念要注意兩個要點:
* 負面的感受不是成本。
修游泳池:正面感受100分 負面感受70分 凈幸福30分
搭帳篷:正面感受50分 負面感受10分 凈幸福40分
你要修泳游池,你的成本是放棄了搭帳篷的凈幸福40分,而不是修游泳池的負面感受70分;反之,你要搭帳篷,你的成本是放棄了修游泳池的凈幸福30分,而不是搭帳篷的負面感受10分,游泳池和帳篷互為成本。
* 你的成本由別人決定。
你有一家在長安街的店鋪,決定不租出去自己賣茶葉蛋,那么你賣茶葉蛋的成本,就是別人對這個店鋪的出價,今年如果出價是2萬,那你賣茶葉蛋的成本就是2萬,明年漲到3萬,你賣茶葉蛋的成本就是3萬。
貨幣成本不是全部成本
弗里德曼建議將征兵制改為志愿兵制
強制征兵有個最大的問題就是忽略了全部成本,雖然強制征兵能讓政府省去很多開支,但一個士兵去當兵了,他的成本有可能就是放棄了當一名小提琴家,或者經濟學家,或者教師。如果改為志愿兵制,政府承擔開支,就會自動篩選出一批最合適當兵的人,那些賺不到當兵收入的人自然會考慮服兵役,而且會把它當作一份值得努力和把握的機會,當兵將會是他們最好的選擇。中間商賺差價,讓商品更便宜
每當做決策的時候,我們要權衡的是全部成本,而不僅僅是錢。在大多數情況下,中間商是幫我們減少總成本,而不是增加總成本。而中間商之間的競爭,會使我們的總成本降到最低。
沉沒成本不是成本
比如說看電影,往往電影開場15-20分鐘,我們就能判斷電影是否和自己胃口。其實電影票已經買了,錢已經付了,如果電影不好看,最合適的做法就是選擇離開,因為買電影票的錢已經沉沒了,不再是成本。
邊際成本和邊際收益決定行為選項
既然沉沒成本不是成本,那知道我們行動的指南又是什么?
當下時點的決策取決于,我們還要投入多少才能得到預期的回報?比如這種說法“出國掃便宜貨,買得越多,賺得越多,能把機票都掙回來”,沉沒成本不是成本,機票已經花掉了就不再是成本,這個時候假如買些不需要或者便宜的東西,去獲得補償機票的心理滿足往往得不償失,所以不能盯住過去花的錢,而應該盯住邊際成本和邊際收益。
薛兆豐的經濟學課
20170313-2017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