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嫻在《友情的豬油》里寫道:“深夜兩點鐘來到豬油撈飯吃夜宵,本來沒什么心機,但是一邊吃一邊聽蔡瀾說笑話,忽然覺得,有朋友真好。只要受一點苦,就有很多朋友關心你,甚至愿意熬夜陪你吃夜宵,說笑話給你聽,本來怕胖,可為了感恩圖報,也吃了小半碗豬油撈飯,吃的是友情。”
生活在城市,尤其是一個陌生的城市,想要約朋友吃個飯,聊個天,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打開微信,發現同城的朋友少之又少,偶爾約吃個飯,都要提前幾天,見面的當天盛裝赴會,這感覺,明星也如這般吧。能見上一面還好,若突然有一方要加班或者另有急事,那期待很久的見面便又要等下一次,落空的感覺,失戀也如這般吧。
在每天忙忙碌碌連一頓完整的茶飯都吃不暢快的時候,你一定很煩惱,雖然你的口中說“還好,還好”。雖然你說自己無所謂,但我知道你有所謂,其實我們都有所謂。
我一直覺得,在社交軟件里聊的再開心都不如一次對坐共飲。熱氣氤氳中,三杯下肚,相談甚歡,互相打趣。許久未見,你胖了或瘦了,你更精神了還是黑眼圈更重了,一眼便知……這是你無數個深夜里躺在黑暗的房間,拿著手機和老友聊天,卻始終無法感知的。
如果用一句話形容“好友”的關系,你會怎么說?
“你是我以后每次想吃章魚小丸子石鍋拌飯重慶火鍋自助烤肉壽司炸雞喝奶茶的時候,第一個想到的人。”
表達友情的方式很多很多,但是對于我來說,吃飯的時候會想到的人才真正重要啊。
所以,“你不在都沒人陪我吃飯了。”我且把它當作一句美麗的情話吧。
不論親情、友情或是愛情,一切情感的真諦,都是在一頓頓陪伴彼此吃飯的過程中逐漸升溫。
如果你在吃著一碗沒放鹽的面條或者不辣的火鍋的時候,都能感覺到幸福和美好,那你一定是愛的寵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