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幣網5月9日發布的消息稱,微信首款區塊鏈小程序上線“小協議”上線不到6小時即遭遇封殺,現在已經全面從微信平臺下架。那些同時看好區塊鏈和微信小程序的人傻了,本來還想借助熱門概念賺快錢,這下子直接虧的血本無歸。小協議的下架提醒了我們,即使是在國家大力倡導區塊鏈技術的當下,學會如何揣摩監管層的意見仍然非常重要。國家的話不管是正著說還是反著說,我們都沒有忽視它的資格。
筆者認為,此次小協議的下架是因為它主推的智能合約觸動了監管層的逆鱗。
筆者了解到,小協議與其他微信小程序在設計上并沒有什么太大的不同,唯一不同的就是因為加入了區塊鏈概念,將所有信息都寫入了以太坊的網絡。用戶在小協議上寫入信息后,信息會生成智能合約,后續無法再進行篡改。開發者認為這是基于區塊鏈技術的創新。但小協議面向的群體是普通大眾,這意味著小協議的受眾是不受控制的。
這也就是說,如果有人想用小協議寫入一些違法的內容,那么相關的信息將完全無法刪除。這世界上沒有哪個國家會允許民眾無限制地在網上發布信息。在Facebook創立后,有人曾這樣形容Facebook給世界帶來的改變,從此,處于世界各地的人們可以脫離自己的國家,獨立地聯結成一個社群。如果智能合約得到大規模應用,那么將會對世界帶來第二個巨大的改變,從此民眾們可以自由地在網上發表他們的意見,政府將失去對言論的控制。
在知乎上有一個問題,有哪些東西是你認為剛剛開始,其實已經達到了輝煌的?筆者覺得現在的區塊鏈小程序就是這樣。智能合約不受監管的特性,注定了它無法在普通人群中得到大規模的應用,因此微信小協議上線的這6個小時,可以說就是它最后的輝煌時刻。如今那些對政策敏感的區塊鏈平臺都紛紛遷往了國家政策的新實驗地海南,以求在接下來的監管大潮中存活。如果區塊鏈企業想存活下來,必須擯棄讓用戶自由創建智能合約的想法。正如央行數字貨幣的主管所說的,區塊鏈去中心化在國內是行不通的。目前來看,這應該就是監管層的底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