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 ?——西藏旅行記
? ? ? ? ? ? ? ? ? ? ? ? ? ? ? 前言
那是一篇長達萬字的導讀,記得開篇是這樣的,“我就像將這本書小心地擱在神龕上,時不時看上幾眼,以此度過我的人生。”度過一生,該是如何繁雜的而鄭重的事情,他卻輕易地用一件事情理清了。除了嘆服村上大道至簡的人生智慧,便是思索這部書之于村上的特別意義。
我承認是喜歡讀村上的。喜歡他的文字中獨有的那份旖旎感傷或是澄靜如水,喜歡他和世界保持的那份疏離感,喜歡他那顆因敏感而孤獨的心。這是喜歡他的理由,但確定不是全部。因為縱然還有文字所不能及的地方。
古語有云:愛屋及烏。權且如此譬喻吧。總之,我開始閱讀了這本書——菲茨杰拉德《了不起的蓋茨比》。乍一看到書名,腦海中便會閃現這樣一個問題:蓋茨比了不起在哪里?帶著一個大大的疑問,開始了我的閱讀之旅。
正如村上所言,“這部小說講述一個夏天優美而悲傷的故事”。簡而言之,確實可以如是一言以蔽。年輕時的蓋茨比并不富裕,可他愛上了年輕貌美的黛西。戰爭爆發,兩人分手。不久,黛西嫁給了富家子弟湯姆。后來,蓋茨比成為了富人。他在她的對面建起了一座豪華別墅,徹夜笙簫,只想挽回逝去的愛情。愚笨的蓋茨比以為可以通過物質喚回黛西,其實黛西早已不是舊日的她,后來即使蓋茨比洞悉了一切,仍然幻想重溫舊夢,最終付出了生命的代價。黛西是他的夢想,他把一切獻給了自己的浮華舊夢。蓋茨比是愚者中的愚者,也是勇士中的勇士,他是一個悲劇的英雄。一生只愛一個人,一世只懷一種愁。他是真正以夢為馬的人,他當然受得起“了不起”的贊譽。
在如今這個浮躁的時代,現實主義大行其道,理想主義走向沒落。可是,人活在這個世界上總是需要一些信仰的,即便這信仰是“痛苦”的。于是,我想到了這個成立于1999年的痛仰樂隊。一個在地下音樂圈里受到廣泛稱道的地下搖滾樂隊。無論是一路前行的“公路之歌”,還是駐足體驗的“曠野之歌”,他們從來都注重的是內心的表達。在路上汲取養分,然后在路上傳播能量,這是痛仰擅長并喜歡的。
不知從何時開始,西藏變成了一種情結,似乎只有去過西藏人生才能最終圓滿。或許,我多少也是有西藏情結的。西藏,是一個被神化的地方。于是,有人去西藏尋找初心,有人去西藏尋找生命的意義,還有人去那里尋找天堂。久而久之,總覺得諸如此類的言語帶著幾分矯情。西藏,它不過是一個單純的存在。它一直就在那里,從未改變。我向來不喜歡給存在的任何事物附加莫名的意義。
生命不能承受之重,愿一顆心永葆原有的純凈。想去西藏,只因為它是西藏。
像蓋茨比那樣以夢為馬,像痛仰那樣踐行信仰,惟愿不負青春年華。在路上,遇見最美的風景;在路上,遇見最真實的自己。這一次西藏之行,青藏進,川藏出。我,在路上……
2015年7月19日上午十點整,西藏之行正式開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