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總是吼著跟我說:看看別人家的孩子
1
“我現在才知道,他讓我等,其實就是不想陪我玩兒!”
近期,一段7歲孩童模仿父親玩兒手游,含淚為其演唱《父親》的視頻在網絡上引起瘋狂熱議。
他說:
“我爸爸是一個愛玩兒手機的人,他是手機控
我坐著給你演示一下啊,就這樣,這樣,坐著玩兒,躺著也玩兒
我說爸爸你覺得有意思嗎?
他說肯定有意思
然后我就說陪陪我吧
他說你等一等
然后他又換個姿勢繼續玩兒
..........
然后我過一會兒問:爸爸,可以玩兒了嗎?
他說一局很長
我很不開心
其實我現在知道了
他讓我等就是不想陪我玩兒”
然后,我就在想為什么爸爸會拒絕我?
握著話筒含淚說:記憶里爸爸只牽過我兩次手,就兩次,一次是游樂園玩兒的時候,要買冰激凌。還有一次是去爬山,我累了,爸爸牽著我一起走。
一句話催人淚下,試問少數的幾次牽手都能記得那么清楚,那是讓孩子寒心到什么地步!
伊板幸太郎在《一首小夜曲》中寫道:“一想到為人父母不用經過考試,就覺得真的是太可怕了”
2
朋友小K老是喜歡在大家聚餐聊得正歡的時候打斗地主,聲音還必須開到最大,他說這樣才有激情。我悄悄在私下跟他談了很多次,但都以失敗告終。他時常來一句口頭禪:“糟糕,我的豆兒還沒領!”
小K這么愛玩兒斗地主是因為他有一個超級富豪的強勁對手,每周都有兩場PK賽,贏了他就能買一款限量版的球鞋,反之輸了就得給對方洗兩個月的內褲和襪子。在這不相對稱的游戲條件下,那個老是贏的人就是他的老爸大K。
“沒有談不攏的生意,只有一局還沒PK的地主賽”這是大K朋友團的調侃。他給小K的名言就是:“贏了我,就給你買唄”于是這些年小K就不斷地獲得獎勵,不斷地洗內褲和襪子。直到有一天大K急急忙忙地跑來問我們最近有沒有聯系過小K。他說小K已經很長時間沒有回家,卻并沒有告訴我們原因。
后來才得知,小K因為巧勝大K而要求買限量版豪車,但是大K以“你已經這么大了,這是你理應自己該擔當的,天天問家里要錢,你煩不煩。”為由拒絕了小K。于是,小K變得越來越頹廢,天天跑去網吧打游戲,最后網吧攝像頭顯示:他在電腦前耷拉著腦袋,一下磕在鍵盤上,再也沒見起來。
被人發現時,他已經猝死了三個小時。
我的驕傲,是你的慣縱,我的習性,都源于你的培養。當我變得懶惰又自私時,你再來告訴我:這是你的義務和責任,那又是多么的可悲!
那些整天埋頭玩兒手機的父母,你可曾想過那是害了自己也害了孩子?
3
前段時間《中國教育報》的一篇四年級小學生作文“你是手機的爸爸”讓不少老師和家長看了后都羞紅了臉。
“我也想和同學一樣,能和爸爸拉著手一起去郊游,我多想爸爸能陪著我呀!爸爸,放下手機,好嗎?立正稍息”
邊玩兒手機邊陪孩子也是一種冷暴力,是一種對孩子精神上的冷漠。
4
最近堂姐向我抱怨,他的老公特別喜歡玩兒手機,什么三國殺、王者榮耀、仙緣劍俠還有許多都叫不出名字的游戲。
“我真的是很崩潰,他在家里玩兒,在外面也是,完全不顧我和孩子。現在小兒子也戴上了眼鏡,天天挨著他看游戲,有時候我常常在想,到底是我陪著他過一輩子,還是手機?!?/p>
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不是我在你面前,你卻不知道我愛你,而是我陪著你到老,你卻只顧玩兒手機。
這樣的事故還有很多很多,歷史一樣的重蹈覆轍:
1.陜西咸陽市民肖女士在夏日,帶著兩個孩子去海泉灣溫泉世界兒童戲水池內游泳,沒過多久,起身尋找自己的孩子,忽然發現4歲的兒子不見了蹤影,經過大家一個多小時的找尋,最終發現孩子已經意外溺亡。
事發當時,兒子正在生命一線的掙扎,而他的母親正背對著他玩兒手機。
2.重慶市開州區漢豐湖邊,一位父親全程只顧玩兒手機,孩子失足掉入水中,附近的人忙大聲呼喊,跳入水中救人,整個過程只用了15秒,而孩子的爸爸在救人上岸后才反應過來,自己的孩子掉入水中。
3.泉陽一初中孩子玩兒王者榮耀打排位賽,被父親發現后,一怒之下,把手機扔出了窗外,隨之,孩子看見手機一個弧度的墜落,也跟著一起跳出了窗外,導致了悲慘事故的發生。
英國牛津大學研究人員在《心理學》雜志發表的論文中談到:關于對待孩子玩兒手機的問題不僅僅在于孩子玩了多長時間網絡游戲,更多地在于父母能不能提供一些更有趣的活動讓孩子放下電子設備。
同理,對于孩子的關愛和照顧,家長們又是否能重要的意識到:游戲并沒有對孩子的教育更重要。
在論壇上家長的討論讓我感觸頗深: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這句話已經很好詮釋了中國式教育。
但愿你我在為人父母的道路上謹慎前行。
魚擺擺的超鏈接:您是如何的愛著您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