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毛的書信,讀來如涓涓細流,娓娓道來。她的文字讀著仿佛是一個長輩在你面前對你諄諄教誨。總是覺得,三毛一直健在。但是否健在又有什么關系呢?她人雖已逝去,那是肉體,但是留下了思想的精華啊。她的語錄,仍然適用于今天。
三毛不提供方法,因為覺得自己的閱歷不足,她和讀者的書信往來也只是做心靈上的溝通。
《遇見未知的自己》系列書的作者張德芬老師和三毛對于生活的理解方面有共通之處,比如與自己對話,與自己做朋友,比如與大自然親密接觸。其實,道理也就那么多,不同的人也就是換種說辭罷了,但是本質上還是一樣的。
三毛這個人活的隨性有灑脫。她走過萬水千山,踏足過撒哈拉沙漠,去過50多個國家,不為生活瑣事煩惱,是一個令人喜愛的女子,也是一個謎一樣的女子。她熱愛生活,享受生命,她也是這樣勸慰讀者的:“享受生命的方法很多很多,問題是你一定要有行動,空想是不行的。”
對于讀書,她認為:讀書不能只讀一個月。
仔細想來,我一直都知道讀書很重要,也是一直標榜著自己要讀書,但是到頭來發現,自己沒有讀多少書,讀的也是雜亂無章,這里看一本,那里抽一本,看過之后很快忘記,并沒有形成系統的思維。所以我還是需要養成讀書的習慣呀。不要追求速成,總是覺得好像我這個年齡段總是太急躁了點,做什么事情喜歡立馬見到效果,讀書學到的是需要日積月累的,怎么能追求速成呢?
對于是否出國鍛煉自己,她是這樣理解的:在我的人生觀里,向上爬,逞強,都不是以出不出國為準則的。我以為,不斷的自我突破,自我調整,自我修正,才是一生中向上爬的力量。
對于旅行:是什么支持我浪跡天涯?是求知欲,是自信,更是“萬物靜觀皆自得”的對大地萬物的那份欣賞。
我認為,我們青年人,應該多出去看一看,看看人間的百態,觀察這個豐富多彩的世界,開闊自己的眼界。這樣我們會更樂觀的生活,以更從容的心態面對挫折,對這個世界多些感恩,少點抱怨。
對于死亡,她是這樣看的:死,并不是解脫,而是逃避。
少女,少年自殺的新聞屢屢見諸報端,這讓我們想到這些孩子的心靈有多脆弱,也從一方面我們青少年心理教育的缺失。其實,少年們以為,死亡真的能夠解決問題嗎?不,不能。死亡只會加劇親人的痛苦,父母承擔失去你的痛苦。而想要通過自己的自殺改變什么的朋友,更是癡心妄想,這個地球不會因為少了一個人就不再轉動。所以,朋友們,珍惜生命吧,我們不只是為了自己而活著,還有親人,還有朋友。
對于青年壓力的來源,她這樣解釋:往往,大部分中國的父母,將孩子當做命根,將孩子視為自己生命的延伸與繼續,期望自己一生沒能完成的理想和光榮,都能在孩子的身上得以實現。更以為,自己人生的經驗,百分之百,都可以轉移到下一代的身上去,又以為孩子是必須無條件聽命于父母而不可反抗的,壓力便由是產生了。
我覺得這時候需要做的就是和父母離婚,我們讀了這么多年的書,上了這么多年的學,應該有自己的想法,不要被父母的意見所左右,我們有能力為自己做選擇,并且有勇氣承擔這個選擇的后果,相信父母會理解你的。
對于大學,她這樣說:我個人也認為,進大學不是唯一的人生之路,請看社會上多少成功人物的學歷都不顯赫,可是他們成功的例子比比皆是。再說,自我教育是很重要的,如果自己不肯教育自己,一張大學文憑又能代表什么呢?做事,是一種磨煉,對任何人只有好處而無壞處。只問你吃不吃這份有代價的勞苦
對于學問,她這樣告誡青年:學問之道,是人格的建立、生命的感悟、凡事廣涵的體認---不是做一架“念書機器”。
我們讀書,是為了形成自己的思想,自己的價值觀,而不是成為“書呆子”。
對于我們應該有多少個朋友,她這樣回答:知音,能有一個就好了,不必太多。如果實在一個也沒有,還有自己,好好對待自己,跟自己相處,也是一個朋友。
我們不需要有太多的朋友,有一個能夠在你困難時候給你安慰的就好,這就已經足夠,太多反而會分散我們的精力,讓我們無暇顧及自己的事情。
朋友還有一種,就是學習型的,我認為這是可以很多這種朋友的,因為我們總是處在不斷的學習之中。倘若有一天,雙方沒有可以互相學習的東西,我覺得雙方的友誼也就到此為止了。
她的生活的感悟,是這樣的:人活在世界上,最重要的是有愛人的能力,而不是被愛。我們不懂得愛人又如何能被人所愛?
沒有人能夠在世界上能夠“棄”你,除非你自己自暴自棄。因為我們是屬于自己的額,并不屬于他人。
安靜才是化解苦痛的好方法。
最深最平和的快樂,就是靜觀天地與人生,滿滿品味出它的美與和諧。
在這個世界上,我們要學會自己愛自己,要對自己好一點,要對他人好一點,這樣我們才能被愛。
對于如何寫作,她教給小朋友的是:寫作其實一點也不難,一開始的時候,盡可能踏踏實實地寫字,不要寫那種獨白式的文體,寫自己日常生活中所觀察、所體驗、所感動的真實人生。初寫稿,寫些實在的散文體故事,避掉個人內心復雜的感受---因為那樣寫,便需要功力,畢竟虛的東西難寫。從故事開始試,人物最好不要一次出來太多,免得難以周全地在筆下刻畫他們。
你的年輕和興趣,就是寫作最大的本錢。
寫作,寫作,離不開寫。我常常覺得自己不會寫,可是今晚的記錄讓我明白,寫不出來不是沒有材料,是你自己平常沒有注意積累,沒有注意觀察。還有就是沒有輸入量,讀書太少。長久的堅持閱讀,堅持寫作,我相信終會有所收獲。況且,你還年輕,有什么可著急的呢?
對于青年如何對待父母,她認為應該懷有感恩之心,只因為:父母是偉大的!因為做父母的,從孩子一出生,便成了愛的囚犯,而且這種父母囚犯,是終生的,不能因病外保,也沒有假釋可言。
無論如何,我們應該對父母心懷感恩,感激父母把我們帶到這個世界上。
對于朋友,她這樣理解:朋友的相交,最可貴的在于知心,最不可取,在于霸占或單方強求。
一個好朋友,首先必須為對方設想,金錢之事,能不接觸,是最體諒朋友的一種行為。
跟自己做朋友最是可靠,死纏爛打總是自己人。
兩性之間,一生純凈友誼,絕對可能。只怕變質消失的原因,不在雙方本人,而在雙方配偶難以明白。
我也相信:兩性之間是有純友誼的,比同性有時候更可貴一些,雙方要盡心的去維護。
對于金錢,她是這樣解釋的:金錢最公平。富人不快樂,窮人不快樂,不富不窮的也不快樂。
我們要正確的看待金錢,利用好金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