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四月,你想起了什么
四月是清明谷雨
滴滴答答飄落在人的發髻
只為觸碰你柔軟的內心
四月是溫柔暖陽
微風中燃盡一切明媚
只為保留你內心的一絲溫存
四月是被偷走的桃花紅
搖搖欲墜而后歸于塵土
只為讓我迷失在你的風中。
但卻有那么一個人
把親愛的人
比作人間四月天
她叫林徽因,宛若“人間四月天”的清麗脫俗,是許多人夢中期待的白蓮。她很幸運,一生有三個男人愛著她,她也愛上過三個男人,愛的清醒,也愛的平靜。
康橋之戀 ,沉淀著彩虹似的夢
“我獨自一間頂大的書房里看雨,一個人吃飯,一面咬著手指頭哭......理想的我老希望著生活有點浪漫的事情發生,或者同我同坐在樓上爐邊給我講故事,最重要的還是有個人要來愛我。”林徽因在給友人的信中回憶說。后來,那人真的來到了她的身邊。
于是在1920年,16歲的林徽因與24歲的徐志摩初識在雨霧倫敦。一場浪漫絕美的康橋之戀開始隨著康河的碧波緩緩流淌開來。林徽因在花季之齡遇上溫文爾雅的青年徐志摩,她無法做到內心平靜。徐志摩內心對自由愛情的渴望,他對徽因的愛貫穿了生命始終。
但此時的徐志摩已經是兩個孩子的父親,張幼儀的丈夫。她知道了這段愛情本就是一個美麗的錯誤,最終,林徽因選擇離開,她的善良成全了現實,辜負了愛情。
正如徐志摩寫下的: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我輕輕的招手,作別西天的云彩。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陽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艷影,在我的心頭蕩漾。
林徽因筆中的:忘掉曾有這世界;有你; 哀悼誰又曾有過愛戀; 落花似的落盡,忘了去,這些個淚點里的情緒。
相濡以沫,相思相守
徐志摩雖多才,但更多情,“而女人想要的,畢竟是一份現實的安穩”,林徽因選擇了梁思成,選擇了安穩踏實的生活。他們的婚姻就是我們印象中才子佳人的完美組合,完美中帶著一絲“苦澀”。
婚前,梁思成問起林徽因:“有一句話,我只問這一次,以后都不會再問,為什么是我?”
林徽因答:“答案很長,我得用一生去回答你,準備好了嗎?”
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
柏拉圖說:理性是靈魂最高貴的因素。那金岳霖便完美的詮釋了他對林徽因最高貴的愛。直至林徽因病逝,雖已永遠的錯過,但他還堅守著當初的誓言,這樣保持了一定距離的情感,成為他一生最幸福的回憶。
“一身詩意千尋瀑,萬古人間四月天",金岳霖對林徽因的愛濃縮在這14個字中,她在他的心中,是愛,是暖,是希望,始終是最美的人間四月天。
提起四月,我便想起林徽因,想起她與三位男子數不清的愛與剪不斷的愁思。
但,還是那樣美好,宛如四月天里,水的映影、風的輕歌、云的留痕、浪的柔波。
你們也是我的人間四月天,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煙;是新鮮初放芽的綠;是一樹一樹的花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