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珊珊相遇,是在深圳讀書會的“101書房”活動。那日我加班晚了,心里卻一直記掛著當天的活動主題;匆匆吃完快餐趕到,還是遲到了。還未坐定,一眼便看到眾星捧月般坐在中間的她。內心有能量,外在就會自然地閃光。后來我對她說,借用安妮寶貝的話,你就是那種內心有一片海水的人。
當天活動的主題是《從瀨戶內海藝術祭看日本的當代藝術》。我從小就喜愛日本的藝術和人文,甚至可以說喜歡日本人的生活態度,所以期待已久,心里很有隱隱的小雀躍。確如我所期待的,這天晚上,珊珊為我們打開了一個新世界。
第一次聽說瀨戶內海,與舉世聞名越后妻有藝術祭有關。瀨戶內國際藝術祭的藝術總監和越后妻有藝術祭的策展人都是北川富朗。記得以前看過一篇北川的采訪,他說道:「這是一個與金錢無關的世界,要是這個環境如此惡劣的地方也能成為一個烏托邦的話,哪怕只有一瞬間,我都想把它一直這樣做下去。」所以,我們看到,他選擇的地方,不是僻靜少人的鄉村,就是老齡化十分嚴重的小島。從那些充分與當地氣質結合的藝術作品中,我們能看出策展人,以及每一個參展的藝術家,對于這片土地的熱愛。為了方便大家閱讀,本篇就將兩大藝術祭一并介紹。
越后妻有大地藝術節自2000年開始,三年一度,2015年7 月舉辦第六屆。瀨戶內國際藝術祭則是以瀨戶內海島嶼群為舞臺所舉辦之當代藝術國際藝術節,自2010年起每三年舉辦一次。
越后妻有大地藝術節堪稱世界上最大規模的戶外型國際藝術節,在日本新的越后妻有地區(新縣的十日町市和津南町)廣達 760 平方公里的山野間,將日本農耕傳統文化與各種形式的現代藝術作品融合成一個神奇的自然體。從 2000 年開始,32 個國家和地區的 148 組藝術家曾經來到這片土地上,通過 1000 個以上的作品,表達人和自然、時間和歷史的錯綜關系。最為特別的是,生活在當地的人們,無論是務農的老伯還是食堂里的阿婆,都毫無違和感地和這個 760 平方公里的“美術館”融為了一體。
越后妻有地區位于日本本島中北部的新縣,即使是對于外省日本本國人來說,也是一個存在感并不那么強的地區。越后妻有位于整個新縣的南端,群山環繞之間的信濃川流域,距離東京大約兩個小時的電車車程。南面日本海吹來的海風和北面高山的阻隔,使得這里自古便是世界上屈指可數的豪雪地帶,每年的累積降雪量平均可以達到十米以上,一年中幾乎一半的時間都處于冰雪覆蓋之中。不過也因為豪雪,清冽的雪水養育出了這片山野間美味的大米和蔬菜,也釀出了好喝的日本酒等值得夸耀的物產。豪雪帶來的另一樣東西便是至少持續了一千五百年以上歷史的農耕傳統生活方式,在越后妻有地區,人們仍舊以村莊群落的方式聚集居住,過著夏耕冬讀的生活。在信濃川的兩岸,你可以看到經過河流數萬年沖刷而形成的階梯狀山丘,這里曾發掘出了很多繩文時代的人類生活遺跡。群山之間的梯田、山溪、溫泉等風景,則是延續至今的日本農耕風貌。
但是,由于近幾十年來日本城市化進程的發展,越后妻有地區和日本的其他農村地區一樣,人口借著教育和工作漸漸向城市轉移,導致大量民宅空置,學校也逐漸被廢棄。這些狀況導致當地老齡化問題嚴重,65歲以上的老人占當地人口總數的30%。富饒優美的土地,卻因為壯年人群的離開而喪失了農耕時代的生機。面對這些狀況,出生于新潟縣的日本當代藝術策展人北川富朗感到非常憂心。
北川富朗是大地藝術節以及日本瀨戶國際藝術節的總策展人,于 1946 年出生于新縣高田市,畢業于東京藝術大學美術部,從大學時代開始,他就十分熱心于藝術的全民化事業。1990 年代,日本的經濟泡沫破裂之后,日本農村各區域都面臨著因為人員外流、老齡化等問題而引起的當地衰弱化。“如果這樣下去,整個農村文化就會消失殆盡。包括新,農村文化其實是支持日本全國各地交流溝通的最主要的文化部分,如果農村文化消失了,那么人也會最終消失,如何守護大都市東京以外的日本,便成為了一個重要的問題。”1996年來到越后妻有地區時,他生出了要用藝術改變現實的想法。和通常人們所認為的,藝術與商業向來有著緊密的關系不同,北川富朗提出“人類是自然的一部分”的理念,希望用藝術使越后妻有成為“展示人類與自然如何建立關聯的示范區”。在當時看來頗為天真,這卻成為了后來推動整個地區經濟、文化發展的奇妙力量。
從2000年正式舉辦第一屆開始,每一屆越后妻有大地藝術節都會吸引來自世界各地的藝術家前來,結合當地的自然和人文景觀進行創作。到目前為止,藝術家草間彌生、日比野克彥、克里斯蒂安·波爾坦斯基、伊利亞與艾米利亞·卡巴科夫,以及在中國被人熟知的蔡國強、邱志杰、榮榮&映里、劉建華、管懷賓等藝術家都在這里進行過創作。他們真的踐行了“人類是自然的一部分”的理念,將水壩、遮雪棚等日常物品、設備、地點,經藝術家的改造,成為了啟發人思考人與自然關系的藝術作品。北川的選擇十分正確,因為大地藝術節,至今已經有大約 16 萬參觀者來到越后妻有,使新整縣的經濟收益達到了 46 億日元。而且,據統計,在日本國內的藝術節之中,大地藝術節的多次回訪率也高居前列。
瀨戶內藝術祭同樣也是三年舉辦一次,主要的展出場地就在瀨戶內海大大小小的島嶼上,主要的島嶼有12個,包括大家比較熟悉的直島、豐島、小豆島,另外還有高松和宇野港,也都有展品陳列。瀨戶內藝術祭分春、夏、秋三個時段,參展的作品略有不同。
當晚珊珊帶來的《從瀨戶內海藝術祭看日本的當代藝術》,正是她作為數以萬計的游客中的一名,用語言和照片,為我們帶回的思考和感動。因為內容太多,在本篇中我們先欣賞部分影像記錄,下篇再繼續展開話題。
瀨戶內海初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