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東師范大學楊向東教授作為特邀專家首先給我們帶來學科專業大餐——《基于核心素養的考試命題》。學生核心素養是近來炙手可熱的話題,之前受益于牛學文老師在學科共同體中分享的文件,對由北師大林崇德教授為核心的團隊對核心素養的研究報告略有所知。本次楊向東教授的講座深入淺出,以“一個高校畢業生需要為公司制作一份項目書”這一例子引入,將核心素養這一高高在上的理論轉化為生活中的實際。楊教授談到:素養不只是知識和技能,它是在特定的情境中,通過利用與調動心理社會資源(包括技能與態度)以滿足復雜需求的能力。他將國內外對核心素養的研究對比分析,提出給孩子真正自由的發展,而不是僅僅以一些書本的條條框框來約束孩子,我們的教師需要教會孩子把零碎的東西進行整合,形成創新和創造性。知識的傳授只是讓我們給孩子以“魚”,而基于他們的發展而言更加需要的是我們給予他們“漁”。(我的疑問:這種觀點是否可以理解為小時候搭積木,將凌亂的積木方塊根據自己的理解進行重新的打亂后的整合,然后在最終的物態上出現新的樣式,這種幼兒期的對積木的打亂、組合是否可以理解為幼兒期的一種素養的提升?)
楊教授談到從核心素養的發展目標來看,在今后的考試和檢測中分層賦分理論(即solo分類評價理論)將會逐漸滲透和擴展,學業考試標準的作用:明確育人方向與質量要求,闡明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階段及其具體特性,給孩子創設機會與情境讓其學會質疑;指導老師根據學生素養水平,選擇課程資源、設計教學方式和策略,轉變學科的育人模式;為各項各類考試與評價提供上位的價值方向、理論依據和水平依據。前兩點要求在命題中更加注重知識運用來解決實際問題。綜合而言就是在作業測試評價時不僅看結論更要以注重如何形成這一結論,學生批判性思維是如何體現出來的。核心素養測評是以建構為核心的測評,學習過程就是解決問題的問題,與傳統的得知結論相比較,注重思維思考的過程更加的重要。(我的疑問:我們今天的核心素養目標是否就是過去教學三維目標的一種延伸和強化?)楊教授給核心素養能力做了另一番說明:即個體在面對真實的、復雜的、不確定的現實生活情境時,能夠綜合運用特定方式下所孕育出來的。命題的難度從簡單——整合——復雜,該過程主要是情境在變化。核心素養下的命題是以情境來逐漸加深難度,運用學科的思維來分析具體的情境。由此在核心素養背景下命題從原先的雙向細目表轉變為三維框架:
而我們的命題也逐漸向等級性評分標準問題的命制方向靠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