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秋天,是這個城市最美麗迷人的季節,但對于一個遠離祖國和家庭一年之久,在非洲執行維和任務的奶爸來說,卻經歷著人生和家庭中最忙碌的季節。
哥哥家生了二胎,母親需要坐十幾個小時的火車去照顧剛上小學的大侄子和襁褓中小侄子。這個節骨眼上,岳父需要做個手術,岳母又馬上要趕回老家醫院陪床。最要命的還是老婆產假也剛剛結束,白天必須要上班,早八點至晚六點的帶娃的艱巨任務,毫無懸念的落在我這個剛從非洲任務區回來仍在倒時差的維和奶爸身上。
與第一次奶爸經歷截然不同,現在的小家伙已經六個月大,開始進輔食,手腳動作麻利,捏拿抓爬,啃咬踢打基本樣樣精通。當然,最明顯的特征還是發脾氣時的哭聲比原來嘹亮了不知道多少倍,尤其是夜深人靜之時。
本次維和奶爸的工作沒有任何預熱,到家就必須進入狀態。老婆每天晚上下班回家后第一件事就是給我安排好第二天的各項帶娃任務,包括各項娛樂活動安排以及輔食食譜和進食時間。雖然自己也通過看書上網儲備了一些育兒常識,然而,六個月大嬰兒善變的心情和起伏的狀態,時間上幾乎是分分鐘,豐富性上就像蒙羅的雨,誰都不確定什么時候開始下,下多大,又不知道什么時候突然又停了。閉上眼睛就能想象到,維和奶爸開始的幾天幾乎都是手忙腳亂外加滿頭大汗。
每天8點到9點是居家娛樂時間,具體項目有玩玩具,聽兒歌,看氣球等等。9點到10點的回籠覺必須要睡好,10點之后在沒有霧霾的情況下,必須抓住這大好機會推著嬰兒車出去遛彎曬太陽,如若不然,等待自己的除了兒子的強烈反抗還有老婆不停的微信電話催促。
小區里大概有十幾個差不多大小的孩子,根據老婆指示,要從小培養多和其他小朋友交流的習慣。由于北京空氣好的時候確實不多,每次戶外活動,十幾個小朋友必然扎堆,只是這些小寶貝們完全是嬰兒版吃瓜群眾,高談闊論的都是那些媽媽,姥姥,奶奶們。
每次活動先從小寶貝兒們的身高、體重、顏值、才藝的大比拼開始,然后是寶寶媽媽,奶奶、姥姥們的育兒經驗研討交流會,中間還穿插著母嬰用品,尤其是各式童裝玩具展銷會。
突然一天,一票女性主導下熱烈進行中的研討會和展銷會中冷不丁冒出來一個大老爺們,雖然都不認識我,但每家的寶寶早就耳熟能詳。先是好奇發問了解具體情況后,紛紛有了恍然大悟豁然開朗的感覺,贊許目光雖也有,但更多還是對我帶娃能力的懷疑眼神。
為了能盡快融入這個群體,盡可能多學育兒常識,最重要的還是琢磨著給兒子找個合適的小美女,多創造交流溝通條件,提前打好感情基礎,盡早進入狀態。老婆早就在不同場合給我暗示了小區目前的男女比例高達4:8。要知道,這年頭,僧多粥少的局面讓每個男娃父母都或多或少的有點心理壓力,誰也不敢保證20年后,這些嬰兒車里時而活潑,時而安靜的美男子們會不會突然給你帶個男朋友回家。
除了給兒子創造“相親”機會之外,我還不經意在研討會上的透露自己之前惡補,老婆千叮萬囑的那點兒育兒絕學。哪成想,幾個回合下來,我的觀點在幾個奶奶和姥姥的滔滔不絕中顯得那么的蒼白無力,有的觀點還被人家反駁的啞口無言。
旁邊跳廣場舞的大媽們注意到我尷尬的表情后,紛紛向我來憐憫同情的目光。一位在長凳上曬太陽的七十多歲的老奶奶用拐杖點著我說:“小伙子,有什么不懂的就多問問我們這些歲數大的,可千萬別把孩子帶出毛病來了嘍。”最后還不忘起身糾正我抱孩子的姿勢。當時的我突然有種哭笑不得、欲哭無淚的感覺。
孩子他媽也不消停,雖然把人交給我,但真是一百個不放心啊。先是通過微信語音遙控指揮各項活動,隔半個小時又來電話提醒下一步帶娃工作安排,最關鍵的加奶和喂輔食任務堅決要求通過視頻全程進行監督。
戶外活動任務順利完成,女寶媽媽們的微信當然也借學習育兒經驗的理由主動加上(這顯然是額外任務)。下一站就是回家準備輔食,首先要把兒子用安全帶固定在專門進輔食小椅子上,然后打開音樂活躍氣氛,據老婆說也有刺激食欲作用,不過每次先產生饑餓感的倒是我這個當爹的。水果泥、蔬菜泥、米粉上下午各一次,中間還要穿插喂奶瓶和加水。
甜酸的水果泥和噴香的蔬菜泥都是孩子最喜歡的環節,盛美食的盤子一出,兒子開始活蹦亂跳,張牙舞爪,尤其是水果泥環節,那雙小眼睛滴溜溜的看著碗里的食物,稍有延誤,抓勺搶碗是家常便飯,哭鬧伺候更不少見。
等到吃奶瓶時,又開始左躲右閃,推三阻四,奈何你用盡各種哄騙之術,即便是臨陣磨槍學來的絕活也收效甚微。小少爺最后的態度那是相當堅決:就是不吃!當時那種連六個月大孩子都搞不定的挫敗感真的是難以用語言來形容。然而,待到晚上媽媽下班回家之時,這小家伙馬上活力四射,開始全神貫注,滿頭大汗的吃母乳。
幾天下來,哄笑陪聊逗開心,這些規定動作早已爛熟于胸;戶外放風遛彎,參與集體活動和研討會展銷會等自選動作技巧也基本掌握;但是,吃奶瓶加輔食這些難度系數較高的動作卻仍具挑戰性。
拿吃奶瓶為例,每天的難度系數都根據兒子心情浮動,但基本都會在5.0以上。據小區里幾個資深媽媽權威發布,嬰兒吃奶瓶問題也是全球性難題。每次戶外活動,我都特別謙虛認真的向她們學習,順便也幫兒子打聽下小區里幾個明星小美女的近況。她們看我悟性還不錯,又很好學,尤其是毫不吝嗇的對別人家寶寶進行褒獎鼓勵,便毫無保留的把見縫插針法、睡意朦朧時、輔食穿插中等喂奶瓶的最高端絕活傳給了我,雖然最后也交代了不能外傳的保密任務,我更是頻頻點頭表示收獲很大,但每次實際操作都是不盡人意。
除了喂奶瓶,哄娃睡覺也是一項高難度技術活。輕拍、搖擺、呢喃、哼唱等技術必須拿得起放得下。除此之外,還得會幾樣簡單舞步增加節奏性和旋律感。由于處在出小牙的特殊時期,孩子白天的焦躁直接導致晚上睡覺也不老實,一張大床被他從頭翻轉到尾,最難受的還是有時半夜一兩點起來哭鬧,不過對我這雙在飽經非洲發電機轟鳴蹂躪的耳朵來說,哭鬧聲早被我的呼嚕聲打壓下去了。
老婆可不管那一套,每次直接上腳給我踹醒。沒辦法,閉著眼睛也得用雙臂當搖籃,雙腳跳舞步,嘴里還得碎碎念。等到孩子再次進入夢鄉,自己早已睡意全無,只能回客廳開電腦碼字記錄下這段辛苦卻很有意思的奶爸生活。
從此以后,我充分而清醒的意識到人生最痛苦的事不是神馬有錢沒錢,房價高低,而是白天一個人帶娃絞盡腦汁,半夜又被老婆踹醒哄娃千方百計。
奶爸工作有痛苦也有快樂,有付出也有收獲。這個秋天,我學會了沖完奶粉后堅決不能上下搖晃奶瓶,順時針或逆時針晃動才能最少限度限制起沫或不起沫;了解了香蕉泥和油菜泥可能在預防和治療小兒便秘效果最好,而蒸熟的蘋果泥又能有效阻止小兒腹瀉;也能從孩子半夜的哭鬧聲中大概判斷是困了餓了還是不舒服;創造性的掌握了如何在孩子高興的情況下見縫插針,教會他幾種有利于發育的手腳動作;主動學習了如何給幾乎每天忙乎著練平板支撐和高難度瑜伽動作的兒子進行全身SPA(撫觸)的關鍵技術。
當然,縱使帶娃陪聊逗笑萬千回,散步遛彎積百里,哄睡加奶幾十夜,維和奶爸最終還是要重返任務區履行維和使命,艱巨的奶爸任務終究還是要移交給媽媽,奶奶和姥姥,雖然嘴上很不舍,其實心里更不舍。
但是,維和奶爸仍執意記錄下這些點滴細節并主動和大家分享,不是為了讓親人和朋友圈理解為人父母的辛苦,因為所有的這些工作都應是一個當父親的應有的責任和擔當;不奢求多少點贊打賞,(你若執意要打,也能更好的玩耍)因為自己寫作不是為了掙錢,而是希望能記錄日常生活的點滴,留下一段珍貴的回憶;也不奢望孩子將來能為自己有一個維和警察爸爸感到驕傲自豪,因為從事神圣崇高的維和警察事業,必須要先學會如何做一個合格的普通父親。
待到孩子長大成人之時,有機會看到爸爸寫的這些有意思的點滴小事,能或多或少的理解當年父母在常期兩地分居,生活條件并不優越,工作任務繁重的情況下,也能始終夠保持一種積極樂觀的態度,勇敢的去面對工作和生活中的困難。
也許,這種積極樂觀的態度會讓他受益終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