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延展
Whitney老師在講到雙手平舉、向上,或者前后,做伸展的動作時,有兩種方式:你是用手向那個方向伸過去;或者,想象手的方向是一個無限延伸的平面,這個平面的遠端在牽引你的手往那個方向。
是的,嘗試了一下,這是兩個境界的方式。
由此,想到了:企業的增長也是一樣。你的增長源于洞悉到某種真實而有價值的需求,然后你的組織在這個價值需求的牽引下持續建設核心競爭力,就是老師講的那種延展。這確確然是一種牽引。而為了增長而增長,甚至為了增長忘記了價值,比如有的品牌用激(Tiao)發(Bo)個人的欲望創造需求,我覺得是前一種。這兩者,力量完全不同,必然結果也會迥異。
那么,你生命里選擇做的事情也是。如果是興趣牽引,或者使命牽引,當然能在你的興趣/能力/意義三個圓交集的部分去牽引你,那就是一種被牽引的接近,是生命里的美好。
關于中心(真北)
第一段的課,是找到個人/組織的“中心”-中正點。
老師講的中心,就是把你分成左右兩半的那個面,和把你分成前后兩半的那個面,和與你的心口(太陽神)平的那個面,三者相交的那個點。他說,運動中,你要時刻找到你的中心。當老師讓我們分別用手延著上面講的面運動,然后移動。雖然自己的動作有點找不到協調,卻能從老師的動作中看到優雅和穩定。感覺到如果跳舞,這個就是最重要的心法。
老師反復強調:找到你的中心,然后無論如何運動時刻保持這個中心。
這個讓我聯想到一個詞:真北。于個人,于企業,都是有真北才能不失方向。因為外界的變化是必然的,而且我們處在一個流變的時代—即變化劇烈而高速,而那個真北,即不變的部分,幫助你/組織隨著變化而動,卻始終往你要去的方向。這種體會,在17年的創業過程中,我是深深get到的,我們這群人,都拙,卻一直在創造新的成長。過程中辛苦,卻從不彷徨,更不糾結。選擇,當你有真北時,很容易。你或者組織,內在的有一個陀螺儀,有一個錨。
老師說:在運動中跟隨中心建立平衡。
關于平衡和結構
在這兩個姿勢中,你和別人產生連接,并且保持一個反向的力量,然后達到平衡。你就可以Enjoy到那個平衡的狀態。
老師反復講,你要找到那種Enjoy的感覺,他說你看他們在笑。
確實生命中,很多時候人和人之間的角色看似是對手,但如果能達到那種雙方的滿意才是平衡,任何被動的妥協,任何一方都是輸家,因為失去了達到微笑的機會。
另外,你看這兩個姿勢,當你要去向一個方向時,你一個人是無法穩定在那個姿勢里的姿勢的,而有了伙伴,你可以。你們形成了一個幫助對方的穩定的結構。
關于關系里的空間
這次workshop中,老師的一句話是印象最深的:關系里要有空間,關系才會有生命力。
這句話一說出來,就能體會到內在簡單而真實的道理。在關系里的確如此,如果任何一方要求另一方一定要如何,那么就導致另一方沒有空間了,而結果就是關系在這個點上會stuck住。
想到比如親子:青春期的孩子,當他在玩CS GO的時候,剛開局,而媽媽覺得他必須吃飯了,要求他立即停,結果立刻把孩子的空間給卡死了,然后這個孩子會突然像個小獅子一樣地宣泄,關系也就緊張了;
親密關系也一樣:當你覺得對方應該在哪個時點講什么話給你聽或者做什么樣的關注,雖然只是一個期待,卻也是鎖住了對方的空間,因為人是在不同的背景里在同一個時空的,如果一方的要求/期望鎖住了對方的空間,其實也是帶給自己煩惱;
組織也一樣:除了清晰的流程、制度和條文,在人與人之間,任何一方如果要求對方一定怎么做,也是一種內部流動的阻塞。
給關系里合適的空間,就會有一個活力持久健康的關系。而關系,是每個人要學會的面對,是生命質量的重要部分。
關于螺旋
在找中心的那個環節,螺旋的形態是最難的,但是也是最優美,并且可以看到力量。
老師說,螺旋是大自然中的形態。旋風,DNA,等等~比如旋風,旋風的中心是靜止的,就是那個中心。當你螺旋蜷起來,有螺旋打開,你的中心是始終被keep住的。
老師為了中心,提到螺旋。除了老師講的,關于螺旋,我還有些其他的體會。在持續的創業過程中,我體會到生命是可以螺旋向上的。不經歷困境的突破、成長的突破、自我認知的突破,以及順境逆境時是否可以平靜的突破,這種螺旋向上的情況不會發生。我曾經在我們的純蒸汽發生器中,學到這樣一個工況:當沿著一個certain的角度,給蒸餾水加熱形成的蒸汽一個切向流的力,純蒸汽會產生螺旋,氣態的會向上而出,液態(其實很微小)和雜志就會向下。這是個簡單的二相分離。而,人生又何嘗不是如此?沒有持續水平向前的,要么讓自己輕盈,螺旋向上,要么向下。這是規律。
關于空間、運動和生命
老師的原話是:我在幾十年前接觸到Spacial Dynamics,這是關于空間運動的一個amazing的領域,空間里有運動才有生命力。實話,這話是一上來的5分鐘內Whitney老師講的,我沒有感覺。而到第一個上午結束時,我已經能理解他講的話了。他講到,每個人可以去一個部位一個部位地覺知你的身體的部分,要讓這個部位的空間里有運動,然后這個部位會有生命力,會告別僵硬。
關于混亂和秩序
其中一個游戲叫Secret Triangle。
這是個讓人驚嘆的游戲。不經歷,還真不太能自己去洞悉。
規則很簡單,籃球場里,大約40人。老師講,你們每個人在人群中默默確定2個人,和你組織三角形,不要讓對方知道,然后,你們要時刻組成一個等邊三角形。然后宣布開始。
自然,每個人都在動。因為你的另2個伙伴的位置一動,你就得跟進到合理的位置保持一個等邊三角形。大大的移動。然后,你會看到,漸漸地,移動變緩了,接近靜止了。老師讓大家閉上眼睛,應該是拖動了幾位,然后讓大家睜眼。于是,再次的移動,不過幅度已小。很快,你發現整個場子里的人都靜止了,而這中間形成了N多的等邊三角形。
這個游戲,不用解釋,讓你體會了看似混亂的現象,內在卻有極其簡單的規則在起作用,終究歸于規則。
由此想到,在DBA過程中,我們就是在透過一些對于現象的洞察,試圖找到極簡的,非顯性的,卻確定存在的規律,形成這個課題里一點點的建樹。我想,在思考和研究的過程中,我會常常想到這個游戲。
這個游戲中,安定的速度,取決于參與者的平靜指數。老師說,我們這個團隊,安靜指數還是很高的。哈哈,也許安靜指數真的可以是一個洞察團隊的維度~
關于指向的偏差
這個環節,有點難以用語言表達清晰。
老師請一位美女用手指向遠處高處的物體。美女瞇起眼睛堅定地用手指住。然后老師請大家沿著美女的手指看她指在什么上。于是,大家發現,美女眼睛看到然后手指向的東東,她很確定,而旁邊人會看到奇奇怪怪的方向。
這個,也是組織中的常態。所以,目標的指向,往往要根據對方的感知去調整手的指向。眼睛和手,其實在一個平行線上,旁人的偏差會小很多。
這個,好像只能這么表達,需要團隊一起試一下,體會一下。
關于力量
老師用”wave“的方式,輕輕推出對掌的對方,那是延綿的力量。
然后,老師讓你感受直接推出的力量。
這個,也不太容易文字表述,需要動作體會。體會肌肉的力量vs. Intention的力量。
Wave的另一個令人深思是:接推力的人,如何護住自己的空間。你在倒退的時候,要護住自己的空間,才是一種正確的接收對方推力的方式。老師舉了一個例子:生活中,假設你作為老師,沒忍住大聲呵斥了一個孩子,孩子的母親找你理論,她在過程中將她家庭和先生的沖突、工作的不順利等等怨氣全部向你砸來,你需要接收她的合理的訊息,反思到自己對于孩子的態度欠妥,卻要護住自己的空間,只接收這個點,其他關于她的種種不順,一概不需要接收。這使自己平靜、客觀。
關于連接意圖的力量
這個和wave的力量異曲同工的感受。
老師請一同學,緊握拳頭伸出右手,他用手去壓同學的手臂,同時讓同學向上抵抗。同學應該是用力抵抗了,但還是輕易被老師的手摁壓下去。
然后,老師請這個同學,看遠處墻上的一個標志物,讓同學用手指指向它,并集中意念用手指和它連接,這時老師再去摁壓時,費老大勁。
然后分組大家嘗試。體會亦然。(這里,指向的同學,要真正學會這種”連接“)
老師講了,這個簡單的論證,讓你體會”連接意圖”的力量。---一句話:totally different power.
如果你能從簡單的實踐中,體會到這個點,你會生出對于“連接意圖”的力量的覺知。那么,在很多成長的過程中,會有這種覺知去推動你在做同一件事時獲得更強的力量。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