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惹不起”的紅娘阿姨們
縣城的人把婚姻大事看得很重,把結婚的年齡看得更重。20歲到25歲是花季年齡,有相不完的親、擇不完的對象、看不完的電影、拒絕不完的熱心阿姨。
我是91年出生的,不但過了25歲,還踩在了小縣城婚齡的紅線上。
過了25歲,熱心的阿姨們便不再偏愛你,不會主動貼上你問:“丫頭,有對象不?阿姨給你介紹啊!”也不會說:“丫頭,有個小伙子特別好,人好、家好、工作好,你肯定喜歡,去見見唄!”
那些曾經在你身上無功而返的阿姨開始繞著你走,撮合失敗的阿姨會跟旁人說:“那丫頭,到現在還沒談朋友,我介紹了那么多好的都不成,太挑啦!”
說就說唄,還總是配上那副嫌棄的表情和不想搭理的擺手動作。唉!
好心的阿姨還是有些許不忍的,會在見面時語重心長地勸說你一句:“別挑了,差不多行了。”
我困惑了。要給我相親的是你們,鼓勵我相親的也是你們。當初你們云淡風輕地說:“介紹也不保結婚啊,成不成是緣分的事兒。”
現在呢?沒有人提緣分的事兒了,多次不成就是我的問題。
如果倒霉一些,曾經跟我相過親的都結婚了,那就啥也別說了,肯定就是我自己的問題。
我冤啊!我嫁不出去就是我有問題?我只是想找個我看著喜歡、相處后想嫁的人而已。我也想嫁啊,想有個甜蜜的戀愛期,有個完美的婚禮,有個貼心的丈夫,然后生個乖巧的寶寶。
可是,問題是!重點是!嫁不嫁,我說了算嗎?我還沒遇到那個相處融洽的人,我的心還沒在任何人面前服軟過,我能怎么辦?
那句名言:“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多么勵志啊。
可是,在牽線的“紅娘”阿姨面前,我無路可走,只能乖乖在她們的“閑言碎語”里茍活,然后在深夜里握緊拳頭默默立志:趕緊找到那個“該死的另一半!”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躲不過”的前任相親對象
縣城很小,戀愛容易很甜蜜,因為街街角角都能留下兩個人的幸福時刻,每一個角落都能勾起回憶,讓感情再次升溫。
但是,小縣城不宜多次相親,因為每一次轉角,可能都是一次悲哀!
某日,偶遇曾經的相親對象牽著一女子迎面而來,大方地相視一笑,以為還不算仇家,暗自竊喜遇人賢良。
另一日,偶遇那人卻跟朋友說:“到現在還沒嫁出去,我就知道她沒那么好,好在我沒跟她結婚。”
晴天霹靂也只是瞬間,傷心自卑卻跟隨我很久。我不結婚就代表我不夠好?誰給你的權力這么定義我?
說來也是衰,在工作的地方,我曾在同一天、同一部電梯里遇到我的前前任相親對象兩次,而且都是單獨相處。
第一次,大家用微笑打了招呼,不再言語。第二次,尷尬的氣氛到了極點,他主動開口問我最近工作怎么樣,我淡定地回答,全程沒有再看他一眼。電梯門開的時候,我說了再見,就匆忙而出。
相親過的人,不是仇人就是最熟悉的陌生人。當然啦,大多數人都是希望彼此這輩子不再見的。
畢竟,曾經我們推心置腹過,你知道我的很多事,而你已與我的人生無關。尷尬的關系就是這么糾結。
唉,不爭氣啊,除了在深夜痛哭,埋怨遇人不淑,我還能怎么滴?難不成為了賭氣,到大街上隨便拉一人共度余生?
我不是真的找不著這么一個可共度余生的人,但是為了跟“那些人”置氣而隨意結婚,我是有多么恨自己啊?
人生短短數十載,我不對自己的人生負責,誰還能對它負責?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我是“她們”眼中的傻瓜
朋友見面,第一句是:“最近工作忙嗎?”兩句寒暄后,第二句就切入正題:“有男朋友了嗎?”
別懷疑,這些朋友是真的關心我,所以問的很是直接。
對話:
“有男朋友了嗎?”
“還沒有。”
“唉,該談了,縣城好男孩兒越來越少了。”
“我知道,但是遇不到合適的啊。”
“其實哪有愛情啊!別固執了。比如說我,跟老公結婚前也是各種不滿意,相處后發現,兩個人也就是那么回事兒,只要人好就行。”
“我也知道。但是相親的人,總是帶著狩獵的眼神考量我的家庭和工作,有點受不了。”
“這正常啊,大家都是這么挑選對象的。你這個年齡,再不找一個,就真的遲了。到了30,誰還選你啊。”
“嗯。”
“別挑了,真的,其實結了婚都一樣。”
“嗯”
“我等著你發喜帖啊!”
“唉,那先等著吧。”
想想多年前,幾個乳臭未干的黃毛丫頭,在星空下的竹席上乘涼。
“將來,我要找個我愛的人,然后跟他周游世界。”
“以后誰給我做我最愛吃的菜,我就嫁給誰。”
“除了愛情,我誰也不嫁。”
“我要穿最美的婚紗,給我最愛的那個人看。”
那時的我們都有想要嫁的對象,沒有考慮過結婚的年齡。婚姻只是儀式,那個出現在儀式上的人才是關鍵中的關鍵。
現在,變了,趕緊脫單才是“正事”。
我所有女性朋友結婚前都在愛與現實之間痛苦徘徊過:不久要嫁的人,不是最愛,但是卻適合結婚;適合陪自己完成成人禮;適合讓自己擺脫現在“落單”的境地。
愛,在世俗對婚齡的界定里,在女多男少的城鎮比例里,在即將漲一歲的現實里,已無足輕重了。
我抗拒世俗,遵從內心,是她們眼中的不識時務,是她們眼中的不懂把握,是她們眼中無知的“傻瓜”,但,我是自己的勇士。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我是自己的勇士
舅舅家的兩個表弟訂婚了,姑姑家的表妹也定下了婚期,去年參加了三場同事婚禮,給同事當了一次伴娘,又給兩個閨蜜當了伴娘。
我沒有被家長催婚,卻被一場場婚禮催婚。
坐在酒席間,周遭不是正在讀書的,就是已經結婚生子的,我也確實像格格不入的另類。大人們倒沒說什么,可能是為了顧全我的面子,但是每每投來的異樣眼神卻撒不了謊啊,大家還是“擔憂”我的!
看到身襲長紗的甜美新娘,旁邊站著俊朗帥氣的新郎,你說我羨慕嗎?我也問了自己,羨慕嗎?
默默地搖了搖頭,真的不羨慕。
突然在想,我們為什么要把別人的幸福時刻關聯到自己身上?每個人因不同的事在不同的時刻幸福,我們干嘛要跟他們同步?
每個人的人生軌跡各不相同,幸福時段又如何保證全部相同?強求同步的是世俗觀念還是人格不夠獨立的內心?
不要因為“與眾不同”而責備自己、懷疑自己、放棄自己,我們都是獨特的個體,會有獨特的人生。珍視了你的人生,過濾掉閑言碎語,不斷前行的是你自己,遇見幸福的也是你自己,與世俗無關,與他人無關。
深夜,靈魂和自己對話:
“想嫁嗎?”
????“想啊!當然想!”
“嫁個什么樣的?”
“以前想嫁騎著七彩云來接我的那個人。模樣是……”
“現在呢?”
“沒想過七彩云的事兒,也忘記了模樣。我想,在他該出現的時候,他會有自己的出場方式和他特有的模樣。”
“聽起來,你也不難嫁啊,為什么還嫁不掉?”
“我也不知道啊。一輩子的決定,總不能不聽從內心吧。”
“那心怎么說?”
“它說:還沒遇到那個人。”
嫁不嫁,我真的說了不算啊。
因為心比我有話語權,生活比我有部署權,緣分比我有選擇權,命運比我有預知權。只有在天時地利,還有人和的時候,我才能嫁。
別問我想嫁什么類型的人,畢竟這世上人的各種類型我還沒認全呢。擇偶條件,無論是苛刻的,還是隨意的,遇見想嫁的那人時,曾經的豪言壯語都是浮云。
也許,我嫁的就是每天跟我無數次擦肩而過的陌生人,現在還互不相識,嫁他的時候,他就是我今生最親近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