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一些公司為什么崛起,一些曾經的大公司為什么遭遇下滑挑戰,根本原因或許在于此。
◆◆◆
文 | 陳春花
看到一篇文章介紹谷歌的書,書名叫《How Google Works》,Nick撰文寫道:在該書作者看來,未來組織的關鍵職能,就是讓一群Smart Creatives聚在一起,快速地感知客戶需求,愉快地、充滿創造力的開發產品、提供服務。什么樣的人是Smart Creatives?一句話,Smart Creatives不要你管,只要你營造氛圍。所以傳統的管理理念不適用這群人,甚至適得其反。
首先,你不能告訴他們如何思考,只能營造思考的環境。給他們命令不但會壓抑他們的天性,也會引起他們的反感,甚至把他們趕走。這群人需要互動、透明、平等。書里反復強調,凡是不受法律或者監管約束的信息,谷歌都傾向于開放所有給員工,包括核心業務和表現。谷歌采用的就是這樣一種模式,員工自然將慕名而來,這也讓谷歌保持了非常好的創造力和領先的行業地位。
一次和女兒聊天,她將要開始碩士研究生的階段,我們一起聊未來的工作和設想,她告訴我,她更傾向于去一個小一點的公司,而不是到一個大公司,我問她為什么,她說,因為小公司可以讓你獲得更多、更全面的訓練機會,但是大公司可能僅僅是一個很窄的角色。當時,我還反對她的想法。
結果看到了《福布斯中文網》2015年7月25日刊發一篇文章,作者是Natalie Robehmed。文章的題目是“為何大學畢業生成批涌向初創公司?”文中開篇介紹:“如果問一批近年來畢業的大學生-——他們目前在哪里工作的話,有相當一部分人會回答說‘在一家初創公司工作。’初創公司曾經是一個指代小企業的行業術語,但現在卻讓人聯想到一種令人興奮的具有企業家精神的生活方式——越來越多受過高等教育的年輕人正在選擇這種生活方式。”由此看來,我自己也需要調整自己的看法和視角,這就是女兒他們這一代人的選擇和價值取向。
在作者的統計中,Y世代(Generation Y,又稱為千禧世代,通常指1980年代至2000年代初期間出生的年輕人)中有47%在員工人數少于100人的公司工作。
我曾經和一部分年輕人交流過,也認識一些被稱之為連環創業者的人,這些年輕人特別強調在初創公司工作,或者設立初創公司,最令他們感到愉快的是,沒有等級職位劃分的層級結構,沒有大系統的僵化與內耗,擁有很多讓他們自己覺得自己可以貢獻價值的感覺,并可以看到最終的結果。
許多人表示,在初創公司里,能夠非常迅速地學會涉及范圍更廣泛的一系列技能,而不是像大型企業那樣被固化在一個狹窄的職位通道里。最重要的是,他們都希望自己能夠產生影響,并做出貢獻,這些影響和貢獻能夠得到及時的反饋。最后這一點,大公司里根本做不到。
一些公司為什么崛起,一些曾經的大公司為什么遭遇下滑挑戰,根本原因或許在于此。因為這些公司組織臃腫,層級復雜,條塊劃分,每一個新進員工,都需要一番艱苦的歷練,才有機會表現自己的才華。這一切,讓那些具有創新精神的新員工望而卻步,但是如果一個企業得不到擁有創新精神的員工,也就是谷歌中的“Smart Creatives”這樣的人,企業也就隨之喪失了創造力。(完)
原點學習社
如果想要了解學習更多7位大咖老師的深度干貨內容,
關注公眾號:原點學習社
添加微信:bp18938655925
讓原點小助手帶你進入原點學習社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