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回到小時候的愉悅狀態和當下狀態
我們看到一個物品時,會把他符號化,比如看到一個黑白相間的球體,會把他看作是“足球”,我們在小時候,對物體感知時不會刻意的通過符號化來對事物進行把握,事物這時它是更接近現實中的物體,有硬度質感顏色冷熱。隨著年齡的增長和知識的學習,我們漸漸把物品命名,漸漸把物品給虛擬化和符號化,看到一個事物,比如黑白相間的球體,會直接把它給符號化虛擬化,直接說成是“足球”,這樣我們對這個球體的感知加深了它的概念,卻對這個球體的顏色質感輕重冷熱的感知變淡了。在隨著年齡的增長,真實的物體在腦中消失了,留下的都是一些符號在相互作用和打轉。在拉康那里就叫做符號閹割。
所以,要想達到小時候的愉悅狀態,就要盡量減少對事物的符號化感知,少看手機,多去接觸真實的事物,多去親身體驗,多去打籃球踢足球,多去畫畫唱歌等等。不加符號化的方式去感知它的質感顏色冷熱等等,也就是相當于進入當下狀態中通常所說的“不去思考”,因為思考就是要先把物體概念化符號化再去在腦中運轉。
在這里,我們無產者在勞動時享受到的愉悅是那些總是和符號打轉的資方享受不到的,勞動有它的對人的本質性的回歸童年的狀態。現代人的空虛和無聊,也有部分原因是符號化過重有關,尤其是時常和手機打交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