煎蛋模型:以價值創造為模型
這種以價值創造為目的的產品設計思路可以用“煎蛋模型”來加以分析和說明,一個核心的產品不僅是一種產品(蛋黃:產品本身),還有很多的配套服務(蛋白:服務衍生的價值)。這如同煎熟的蛋,每份蛋黃其實都差不多,比如普通電視機去電商標就很難判斷是哪個品牌,但蛋白卻大異其趣;也就是說,在產品差異不大的情況下,配套服務的差異才是制勝的關鍵。
新一代智能工業革命:6M+6C=Industry 4.0?
蛋黃——“6M”
傳統的制造系統在前三次工業革命中主要在其中5M的領域進行改善和競爭,包含:
Material——材料,包括特性和功能等;
Machine——機器,包括精度、自動化和生產能力等;
Method——方法,包括工藝、效率和產能等;
Measurement——測量、包括六西格瑪、傳感器測量等;
Maintenance——維護,包括使用率、故障率和運營成本等。
傳統的制造業向智能化轉型過程中,第六個M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Modeling——數據和知識建模,包括檢測、預測、優化和防范。
蛋白——“6C”
傳感器只能解決數據來源問題,不對數據加以分析是產生不了價值的。那么,為了使傳感器、設備、群體乃至社交網絡等之間的連接更有意義,到底如何獲取數據并能從數據分析中萃取洞察力和新價值呢?這就離不開“6C”,也就是“蛋白”,即:
Connection——連接,設計傳感器和網絡、物聯網等;
Cloud——云。即在任何時間按需獲取的儲存和計算能力;
Cyber——虛擬網絡,包括模型與記憶等;
Content——數據內容與來源背景,包括相關性、含義、決策;
Community——社群,包含交互、分享、協同等;
Customization——制定化,即個性化服務與價值。
為此,我們對工業4.0環境下的智能制造與智能系統展開進一步強化說明。也就是說,現有的制造系統需要對制造設備本身的以及制造過程中產生的數據進行更深入得分析,將輸入轉化為指導生產活動的信息,再利用信息產生優化的決策和個性化服務來創造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