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的意義不是讓人讀 而是讓人學以致用
BOOK
?“智慧”?
● ?一定要有信仰,有信仰才能把欲望之心收回來,哪怕沒有宗教信仰也不要緊,信仰文化也可以。只要有信仰,人就能跟自身的欲望抗衡,就能回歸恬淡安寧。
● ?為什么莊子淡泊名利、超然物外?因為他看破了,他寧可逍逍遙遙地活著,說自己愿說的話,做一個自由的人,不為名利所縛,不為欲望所裹,完完全全為了自己的心活著。正是因為如此,他才能留下那么好的思想,用思想震撼了世界。
● ?莊子肯定是成功的,老子也肯定是成功的,但老子不是什么諸侯霸主,莊子也沒有高官厚祿,他們的成功,在于能主宰自己的心。
● ?人最需要的,其實不是財富,不是名位,不是權力,不是讓自己凌駕于別人之上,不是統治別人、駕馭別人、超越別人,而是一顆屬于自己的心,是一顆恬淡自在的心,是一顆能感受到個體與大自然的和諧之美的心,是一顆自由、清凈、飽滿的心。
● ?生命中短暫易逝的一切,時刻把一種東西放入你的生命,然后比較一下,在相同的生命時間之中,你更值得去做些什么,什么才能讓你的生命真正變得飽滿,讓你的心靈真正變得博大,讓你真正地體會到人之為人的快樂,讓你真正地體會到道的快樂。
● ?不去羨慕那些成功人士,也不去推崇那些人在物質和金錢上的成功,追求做人的成功,追求靈魂的自主,那么我們就沒有爭名奪利之心,靈魂就不會那么焦躁,很多困擾心靈的問題都會消失。這時,就是大手印文化所說的,不是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而是本來就沒有問題。
● ?欲望一生,六賊出現,你的心就不能自主了,你的生命能量就開始消失。我們所說的能量,當然不一定是物質性的東西,它有可能是物質的,也有可能是功能性的。總之,就是令你的生命非常飽滿,令你的生命力非常旺盛,令你的靈魂非常強大的東西。
● ?在真正的主人公沒有出現之時,我們每個人都是民,什么是君?當我們不能自主時,外部世界就是我們的君,我們的心不屬于自己,總是被外界控制著。外界讓我們幸福,我們就幸福;外界讓我們痛苦,我們就痛苦。
● ?人的欲望是永無止境的,一旦生起貪心,又不超越它的話,貪心就會膨脹,你永遠都得不到滿足。
● ?事實上,個體生命需要的,僅僅是一份覺悟,除了覺悟之外,還有一份快樂、一份健康,能明白健康地活著,每天都開開心心的,人就沒有理由不幸福。如果能在這個基礎上,再做些該做的事情,人生也就圓滿了。
● ?我平時腦子里不想什么東西,也沒有什么大的欲望,因為我明白,無論我怎么想,想破了腦子,生命也會很快從世界上消失。不要覺得自己能活多長,不要覺得還有多少人生可“消磨”,人生其實很短,就一眨眼的長度。相比之下,該做的事卻太多了。
● ?淳樸的社會容不下算計的人。在一個真正的信仰群體里,也容不下算計者。
● ?做到了最好的自己,你就成功了;做不到最好的自己,你就沒有成功。跟別人沒有關系。這種成功才是你自己的成功,其他的成功都不是你的成功,它終究不屬于你。
● ?一定要知道,你之所以會怕這個,怕那個,是因為執著,如果你沒有執著的話,就什么都不用害怕。
● ?我們提倡精進,但我們反對功利。道家說無為而治,就是一個道理。不功利地修,不功利地做事,不在做事、修道之外尋找目的和理由。
● ?世間萬物都終究會消散的,該走的始終會走,該來的還是會來,該散的終究會散。有生必有死,一切都在變化。真正的聰明人把握變化,珍惜變化,安住在每一個當下,這就是“解其紛”。
● ?證道者的文字,是可以載道的。為什么有些文字具有神奇之力,能征服人心?就是因為它承載了道。證道者的文字都合道。
● ?只有對道有信心的人,才能感受到道的存在,才能見道,才能修道,才能證道。如果對道沒有信心,對道沒有感覺,他就見不了道,會一直迷下去。它靠心靈的契合來感應,所以說“心誠則靈,有求必應”。
選自?老子的心事 ┃ 雪煮《道德經》第一輯
雪漠XUEM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