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讀書推出這本書已經有兩天了,出于對吳曉波的信任,地鐵上決定看一看。對于只有140頁的書來講,我覺得它更像篇“論文”,有深入“敵人內部”的“田野調查”就有第一手資料,有一手資料就有發言權。前6章的100頁是敘述事實,第7章的40頁是分析闡述觀點。雖然說大部分人都覺得可以直接看最后一章,但是沒有前面的過程,我們可能很難真正理解“馬化騰的七種武器”之內涵。
1.
我們先來回顧一下騰訊的發展歷程:
好了,我們可以看到從馬化騰50萬創業做一個網絡BB機服務商,到OICQ、QQ秀、Q幣、QQ空間、QQ游戲,這一步是完成了PC端的戰略布局,后來的微信進而搶占了移動互聯網的社交入口。從2004年,作為技術出身的馬化騰就提出,騰訊是服務和用戶驅動的企業,這一定位奠定了騰訊成為連接人與人的最大贏家。
企業的發展面臨著一個又一個的挑戰,非常喜歡書的末尾引用的,達爾文對動物運動的研究。
力在強烈的運動中產生,在自由中消失,力越大,消耗的越快,猛烈地排除一切障礙,克服對抗的原因,并在克服對抗的過程中毀滅自己。
力是此消彼長的,你成長的越快,力的消耗就越大,在你克服一切困難的過程中,你毀滅了自己。
2.
企業發展和人一樣,總會遇到各種坎兒,騰訊也不例外,書中總結為三大戰役。
在與MSN的戰役中,馬化騰思考出了以服務和用戶驅動的道理,不斷研究用戶痛點,通過QQ離線消息、大文件傳輸、虛擬道具等等微創新,滿足了用戶的潛在需求,成為PC端最主要的IM工具;
在游戲之戰中,騰訊用強大的自身流量和不斷的推新迭代,打敗了盛大和魔獸成為全世界最大的網絡游戲公司;
3Q大戰,可以說是最軟性殺傷力最強的一次侵略,在質疑聲中,騰訊甚至產生了自我懷疑。
最終,騰訊還是憑借先發優勢、自身強大的流量和簡潔的產品戰勝了360、戰勝了微博,獲得了三大戰役的勝利。
3.
看似簡單的成長軌跡,背后經歷了多少次的重生再重生。我們來看看馬化騰是怎樣用“七種武器”帶領騰訊走向成功的。
這部分,可謂是本書的精華所在。我將在明天的文章中與大家分享。
《創新者的窘境》中提出了創新分為延續性創新和破壞性創新。
然而破壞性創新往往不是由內而外誕生的,幾乎全部都是由外而內的顛覆,因為“大公司”往往容易陷入“創新者的窘境”——很難去打破自己現有的模式,越大的公司越是如此。
QQ秀、微信、搶紅包等等功能的誕生也是證明了這一點,他們每一步的創新都不是來自管理層,而是來自一線,這也是騰訊最NB之處。
從今天起每周讀1本書,每天思考記錄3個有意思的觀點。
by 瘦鵝 (互聯網運營/自我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