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樂樂
圖|來自網絡
90后演員徐婷,在花一樣的年紀得了癌癥,痛苦的失去年輕的生命,她沒有大紅大紫過,卻因為自己的死,而一下子被我們所熟知。
我想不僅僅是一個年輕演員生命的終結,能夠被人們這么的被關注,也是反映了社會中的很大一部分的,社會人群和徐婷相似的命運。
出生在農村,父母沒文化沒能力,家里很多兄弟姐妹,靠著自己獨自打拼,將家里變好的責任統統都壓到自己的身上,將家人的幸福當做自己最大的滿足,優質的鳳凰男/鳳凰女。
事實上真的有太多的人,就是用自己的一己之力去承擔肩負起家族的興旺使命,因為他們不行,那么自己就必須行,要很強大很強大,在苦在累只要看到家人開心,自己就開心了。
因為天生長得美麗,自己也夠努力學了表演,上了大學,因為要讓家里過的更好,要北漂要拼命的演戲,攢錢并給家里寄錢,一個無形的吸血洞因為親情的關系,不斷的吸著,能靠的上就會有人去想著,又上演了歡樂頌里,類似于樊勝美身上相似的情節。
有些事情有能力承擔的最好,可是更多的是無盡的承擔,一種無力與被綁架的束縛,不能止息,不能懈怠,用生命去拼金錢,生命也會給予最深刻的回饋,抵抗力下降,疾病的出現。
美好的祈禱又有什么用,事情既然發生了,必然還是有本質引起的原因。
為什么一家人住在新房里都沒事,就她出了事兒。
為什么一個小姑娘家的就要承擔起一家興衰的重任。
為什么一個人就要去承擔所有人的責任。
就是因為孝順與親情嗎?
在中國親情至上的傳統,都是父母養了孩子,孩子就要養著父母,父債子還,我把你養大你就應該養著我,在很多人看來就是無可厚非,也對。
講到這里又使得我想到了關于,我不行你就要行的問題,我那個時候沒有完成的事情,你就要來實現,沒有任何理由,因為你是我的孩子,因為你是我的希望,因為我養了你。更多的因為自己的逃避,就要加到能夠加到的人身上。以親情之名來要求,以愛之名來要挾,有一種無奈,叫做無可奈何也不過如此吧。
這真是中國這種關系倫常的一種病,我更喜歡的是中西結合的關系處理方法,如果純西式的未免有些過于冷漠,中式的未免也有太多無奈,中西結合的這種關系處理的方式,一方面是來自于自身的自我成長獨立,另一面也是來自于真正的尊重、愛與幫助。
為什么這么講呢,因為西方發達國家的人早早的就教孩子,獨立獨立,十八歲以后管的就很少很少了,都是自己要去打工養活自己的,當然人家的各項福利保障制度也要比中國的健全,可是這一面真的很贊,每個人到成年以后都是獨立的個體,成年不僅僅意味著離開父母,成立自己獨自的家庭,也意味著經濟、人格、情感的獨立,能夠自己去承擔自己應該承擔的責任,自己為自己做主,享受自己承擔責任以后應該享受到的回饋。
而愛是什么,尊重又是什么,因為成年人是獨立的人,所以不要過多的去干預他的生活,讓他自我成長,不要過多的將自己的想法加在對方的身上,感同身受對方的情緒就是尊重,能夠狠下心來,讓對方獨立成長,只有在必要的時候給予幫助,就是一種幫助,不要拖對方后腿,管好自己的事情,就是一種愛。
彼此獨立又彼此依賴,愛從未消失,換一種愛的方式,各自去承擔各自該去承擔的東西,授人予魚,真的不如受人與漁。
或許那些從貧苦山區出來的孩子,有了一點點起色,又不得不管不顧家里的父母親戚,這些天理倫常關系,可是管和管也有不同,孝和孝也能有區別,有界限的去愛,做好自己最大程度能做到的已經夠了,拼盡全力消耗自己,不見得就會有更好的結果。
能夠使得每個人自己去自我成長,鼓勵與支持,引導與潛移默化,這真的比赤裸裸的給予,更加科學與理性。
END
原創作品,轉載請聯系作者
喜歡就點個贊唄,或者打賞一下,讓樂樂明天吃個肉,嘿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