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看《小強升職記:時間管理故事書》,書中中提及的衣柜整理法,感覺有點意思,于是整理了這份讀書筆記,這算是馬上就做的行動了吧哈,當然后期還需要繼續(xù)加油,努力學習中,簡書第一篇讀書筆記,?( ′???` )比心
| 捕捉:清空衣柜
捕捉環(huán)節(jié)就是把一切引起我們注意的事情都收集下來(白話就是將需要做的事情收集起來,收到一個收集籃里面)
捕捉工具:收集籃可以是紙質的便簽,也可以是智能手機,亦或者是錄音筆等
a.捕捉工具的要求:
①捕捉工具越少越好。不要既用便簽,又用手機,又用Outlook
②保證5秒鐘進入錄入狀態(tài)。捕捉工具在日常中要容易觸及到,不要等需要用的時候找半天
③定期清空這些工具。定期需要清空收集籃
| 明確意義(判斷及分類的過程在大腦中思考完成):為衣物分類
對收集籃中的事情分辨出哪些是“可以行動”的,哪些是“不能行動”的(在大腦里完成判斷哪些是可以行動,哪些不能行動,并對它們進行分類)
a.清空收集籃應該遵循以下的處理收集籃的原則:
①從最上面一項開始處理
②一次只處理一件事情
③永遠不要再放回收集籃
b.“不能行動”的任務三大類:
①垃圾。浪費時間,浪費生命的事情
②將來某時。比如哪天有空打羽毛球,只有當某些條件成熟了以后才會做
③參考資料。對于參考資料,進行歸檔就好,以便后期查看
c.“可以行動”的任務六大類:
①2分鐘行動。打一個電話是2分鐘可以解決的事情,這種事情采取立即去做。
②項目。這個是需要多步驟,并且是需要多部門協(xié)調(diào)的事情。比如“周五之前拿出新產(chǎn)品的銷售策略”
③任務。由多個行動組成。任務幾乎都是自己要解決的事情。比如“制作項目進度計劃”
④行動。就是可以直接去做的事情。比如“就項目出現(xiàn)的問題與小明溝通”
⑤指派給別人完成的事。可以把事情甩給別人
⑥特定時間做的事。這些事情需要寫在日程表里。比如“下周三14:00督促小明提交用戶使用報告”
| 腦袋里只裝一件事
a.腦袋只裝一件事的好處:
①專注。
②成就感。做完一件事,劃掉,可以使我們保持一個旺盛的斗志,也就更有成就感
③擺脫壓力。壓力是自己給自己的,腦袋里只想一件事,壓力自然就小了
④更好的結果。專注于一件事,最后的結果肯定會更好
b.腦袋里只裝哪一件事?
腦袋里應該只裝著“下一步行動”
“下一步行動”就是某一件事情的下一個可以直接去做的事情。任何復雜的事情都是由簡單的“行動”組成的,“下一步行動”驅動著你的人生。
因為最后都是落實到“下一步行動”,但是在寫行動的時候,要注意以下幾點
①動詞開頭。比如“打電話給某某某”,“準備會議資料”
②內(nèi)容清晰。比如“準備會議資料”要描述清晰,需要準備哪些資料,幾點開會,會議提什么問題
③描述結果。比如“早晨9:00帶著做好的計劃書在會議室開會討論營銷計劃,說服與會者認同我的營銷計劃”
④設定開始時間,周期,最后期限。
c.行動,任務,項目的區(qū)別:
行動:可以直接去做的事情,決定它的下一步行動是決定執(zhí)行的時機
任務:由多個行動組成,任務下的行動基本上由自己獨立完成,所以任務的重點是事情本身
項目:由多個行動組成,項目可能需要多個人共同完成,所以項目的重點是與人溝通協(xié)調(diào)
豎著是“知道”和“做到”,橫著是“更關注事”和“更關注人”行動關注事情的執(zhí)行,任務是找到實現(xiàn)結果的途徑,更關注事情本身,而項目需要既懂得怎么搞定人,還有把握好執(zhí)行情況。
| 組織整理:將分類的衣物重新儲存
a.“3+1”的清單系統(tǒng):
①日程表:存放特定時間要做的事情,比如開會,約會等。比如:“兩天后更進小明的用戶體驗報告進展”
②將來清單:將來清單的內(nèi)容可能要很長時間才會執(zhí)行,每周回顧,看是否有可以孵化成行動的。比如“哪天有空去打羽毛球”。將來清單里的雜事孵化成任務,變成行動清單的內(nèi)容
③行動清單:每天的主要清單。行動完成后就在清單上劃掉。比如“就項目出現(xiàn)問題與小明溝通”
④項目清單:比如“周五之前拿出新產(chǎn)品的銷售策略”
| 深思:對衣物做到心中有數(shù)
a.進行“3+1”清單系統(tǒng)深思的好處:
①孵化雜事。不做深思,我們的將來清單的內(nèi)容會越來越多,需要及時將將來清單中的雜事孵化成行動或者及時剔除。
②產(chǎn)生靈感。
③提升高度。
b.選擇深思的時間:
①每天下班:每天下班問自己四個問題:今天做了些什么?對哪些比較滿意,哪些不滿意?推進了哪些重要的事?明天的規(guī)劃是什么?
②每周回顧
每周回顧的步驟:
清空收集籃
檢視將來清單,行動清單,項目清單:將來清單有沒有可以孵化的,行動清單上周都做了哪些?項目清單的完成度是多少?
檢視日程表:查看下周有哪些會議,進行日程的調(diào)整
本周收集到印象筆記里的內(nèi)容:再次瀏覽本手收集到印象筆記的內(nèi)容,加深印象
年度目標:每周檢視年度目標,比如:健康的目標,每天早起的目標
| 行動:選擇最佳方案
在選擇具體執(zhí)行哪一個行動的時候,通常會根據(jù)四重標準進行:
①重要性。取決于你的職業(yè)價值觀
②環(huán)境。利用環(huán)境將事情集中處理,可以提供工作效率。比如:工作分為打電話,計算機旁,外出處理等
③時間。
④精力。
| 【分享】
我們的工作和人生可以劃分為六個高度去進行檢視和規(guī)劃:
①原則(五萬英尺):思考自己的價值觀,原則(書中原則:高效率,慢生活)
②愿景(四萬英尺):包含3~5年的工作目標。可從幾下幾個層面問自己(我想要什么?哪些人已經(jīng)做到?他們是如何做到的?那時候我的工作和生活會是怎樣的?)
③目標(三萬英尺):目標是比愿景更細化的東西,通常在一年內(nèi)可以有一個階段性的成果。(比如每天堅持閱讀40分鐘,擴充知識面)
④責任范圍(兩萬英尺):工作上的角色,生活中的角色,興趣愛好的角色等,要把每個角色扮演好,就需要具體執(zhí)行任務來縮小差距
⑤任務(一萬英尺):這包含了項目和任務。
⑥下一步行動(跑道):最細枝末節(jié)的事件,需要將它放入行動清單,并一一消滅
我會利用一個月的時間,思考自己的未來發(fā)展,然后制定一個“自上而下”的職業(yè)規(guī)劃,規(guī)劃確定后,“自下而上”的搞定自己的工作,并在工作中隨時修訂規(guī)劃,這就是書中的工作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