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讀書是一項能力,會挑書更是一項技能。
經常有朋友想要我給他們推薦一些書籍,一般情況下,我會根據自己過往的閱讀書籍來跟大家做一些推薦,但是很多時候,這樣的推薦只是基于我自己的理解。每個人的性格和興趣不一,關注點不一樣,對書的認知理解也有差異,發(fā)現這種推薦的效果談不上特別好。
在浩瀚萬千的書海中,如何建立自己的專屬書單,還是挺重要的,畢竟我們的時間和精力都有限。
一本好書,本身就可以幫助我們認識自己、認清世界,弄清百思不得其解的疑惑,并最終讓自己不斷地成長和精進、持續(xù)升級。
而一本差的書會影響我們的心情,浪費我們的時間,嚴重一些的,反而會擾亂心智。
因為從小就養(yǎng)成了讀書的習慣,閱讀現在已經成為了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對于喜愛閱讀的人來說,最為開心的事,就是每一年都能遇到上好書,不用多,一到兩本就好了。
2022年,很開心邂逅了兩本重要的書,一本是周嶺的《認知覺醒》,一本是李笑來的《財富自由之路》。
《認知覺醒》竟然已經讀了近三遍,也寫了讀書筆記;《財富自由之路》正在二刷中。
對于我而言,我很少會有無書可讀的困惑,自身的興趣愛好廣泛,涉及到的書籍門類也很多,除此之外,也有一些方法去充實自己的書單,主要是下面四種:
一、關聯法
最常用的方法!我認為也是最好的方法。通常在閱讀一本書的時候,會在書中看到作者提及到了其他的書籍或者作者,這個時候我也會將這些提及到的書籍等信息進行記錄。
這種方法可以一步步將我們帶到深入學習和關聯學習的領域,不斷擴寬現有的閱讀。
二、朋友圈、微信社群及公眾號、身邊好友推薦法
處處留心皆學問。生活中缺少的不是美,而是缺少一雙會發(fā)現的眼睛。
這種方法可以用“集思廣益,包羅萬象”來形容。無論是朋友圈的好書推薦,一些讀書會的社群也會推薦;身邊也有一群喜歡看書的朋友,大家看到好的書時,也會第一時間進行分享。
在知識內容大爆炸時代,有一些專門做圖書的公眾號,也會定期或者不定期的整理一些主題書單,個人比較喜歡的有:中信書院、湛廬文化等等,大家也可以關注。
所以看到類似的信息,我就會加以留意,自己會上網看一下評價、風格、主題等等,看看是不是符合自己的興趣,感覺還不錯的話,就會加入自己的書單。
三、目標法
這種方法就是在遇到一些困惑,或者一些具體問題時,就會采取聚焦目標、集中閱讀的方式。
2016年的時候,我對醫(yī)藥行業(yè)非常感興趣,我就會主動搜索這塊的書籍,集中購買、大量閱讀;
2021年我集中閱讀了關于基金定投、指數基金類的書;
2022年對認知升級、個人成長類的書籍感興趣,就集中的看了這塊的書籍,也寫了一些感悟。
這種方法的好處,就是可以在相對集中地一個時間段內,集中精力去弄清楚目標的一些概念、應用等等,在短時間內建立一個大致的知識框架,快速的進行應用,缺點就是理解的層次會淺一些,需要后續(xù)持續(xù)的思考和實踐。
四、各大圖書網站榜單法
關注類似于當當、京東圖書等的各種榜單,重點關注前十名,看是否有自己感興趣的。主要會看年度排行榜和月度排行榜,起到一個參考的作用,
一旦有看了不錯的書,我就會加入到自己的書單名錄。
平常買書,用的比較多的就是在當當網上面;對書籍新舊不在意的話,多抓魚這個平臺其實也挺不錯的,主要是以二手書為主,價格也便宜一些。
如何選擇版本?
經常閱讀的朋友知道,同一本書的版本,有的時候也很多,特別是一些傳統(tǒng)文化的書籍、經典不衰的書籍,都會有多個版本存世,令人眼花繚亂。
這個時候,如何有效避雷呢?建議可以遵循下面的5條原則,一般情況下,我們都可以選擇到令自己心儀的書籍版本。
1、知名出版社的。像人民文學出版社、商務印書館、人民出版社、中華書局、上海譯文出版社、三聯書店、中信出版社、機械工業(yè)出版社、人民郵電出版社等。
2、重印次數多的。代表書籍很暢銷、知名度高。
3、評論數和評分,相對來說在前列的。
4、經典書籍。代表經歷了歲月的檢驗。我一般都會優(yōu)先選擇看那些在人類歷史上經久不衰的作品。
5、一般選擇增訂或者修訂版本。
我們自己有了選擇書籍和相應版本的方法后,基本上后續(xù)就很難會有這方面的一些困惑了,可以從容的選擇到自己想要去閱讀的書籍,而且隨著大數據、人工智能的技術發(fā)展,后續(xù)在登錄網上書店的時候,強大的算法會根據過往的查找記錄、購書記錄等,來給我們做針對性的推薦。
只不過這種我個人不是很喜歡,總感覺自己的隱私被泄露了。
平常多留心、多留意,多注意收藏,你的書單相信就會建立起來了,而且也會不斷地進行擴充。
不過咱們可不能舍本逐末,畢竟打造自己的專屬書單不是目的,最重要的是,我們要去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