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世界變化的太快,信息爆炸,信息過載。每年都有大量的書籍出版,擺在我們的面前的問題是書太多。而如何選擇一本好書就成了問題,就跟其他的好多問題類似,答案也是因人而異、因時而遷的。閱讀的喜好、趣味、傾向會隨著人的成長而成長、改變。
對于讀書來說,讀什么書要比讀多少書重要10倍。讀了10本無聊的書與讀了一本好書相比,哪個對人的成長更有用呢?自不用說,讀一本好書的作用更大。接下來分享幾點選書的方法,以便提高遇到好書的概率。
支招1 符合水平
和自身現有水平相關,難易適中。有些書偏重理論,有些書偏重基礎,有些書偏重案例應用。所選書籍的難度要適合自己的能力水平。難度太高,看不懂,難度太低,沒收獲。
比如,你剛開始探索某個領域的時候,就不要一上來一本高深莫測的經典大部頭。你需要從一本簡單明了的入門小冊子開始。
等你水平提升到一定的程度的時候,就可以稍微加大一點難度,找到和自己水平符合的書籍。
支招2? 快速試錯
瀏覽目錄,前言,后記,做試讀。差的書,浪費時間不說,還可能會誤導你。
一般來說,目錄是一本書精要的高度概括。你可以通過目錄,大致了解到這本書的框架和主要內容,來判斷是否適合自己。
有條件的話,最好快讀地試讀,一目十行的瀏覽一下。這樣可以更好的把握書的質量。
支招3 參考推薦
參考各類權威網站的書單推薦,可以從網絡上搜集一些相關的材料,找一些行業專家看看是否有推薦書目;或者在一些可信度比較高的如“豆瓣評分”里尋找看看是否有合適的書目;關注牛人前輩,找愛讀書的朋友推薦。
一切書單都只是參考,決定讀之前,要結合自身的需求進行篩選。所以關鍵是自己要是有心人,凡是就怕用心,真不是忽悠的。
支招4? 順藤摸瓜
好的作者本身就是一份優質書單,是質量保障。可以根據一本好書后面的參考書目來選書,或者書中提及的一些讓他受益的書。找到一本好書后,也可以尋找這個作者相關的全部作品。
比如,村上春樹在自己的作品中就提到了毛姆,有心的閱讀者就可以主動“順藤摸瓜”去閱讀相關書籍。一方面,拓展了閱讀視野,另一方面也能更好地理解前面作者表達的思想。
支招5? 專業可靠
一般來說,大的、知名的、老牌的出版社出品的圖書比較值得信賴,大型出版社的出書標準更為嚴謹。選暢銷又長銷的書,一本書如果再版或重印過很多次,口碑好,說明此書的內容出色,這樣的書流傳多年后自然會成為“經典”。
優秀的書籍都會一而再,再而三的修改、出版,如果你看到一本書上標著“第6版”“第5版”這樣的標識語,可以放心選擇。
支招6 持續買+持續學
經常逛書店,大量翻書。不選不買,對書籍質量的甄別能力永遠不可能提升。不學習,意味著思想需求不再變化,選的書永遠都是一個層次。當然,大量的試錯也是必須的。選得多了,選書能力自然就提升,很樸素的道理。
書讀得多了,尤其是好書讀得多了,自動會跳到你的腦海里來。當你讀了一定量的書,具備了自己的判斷能力后,一定要根據自己的喜歡和欣賞水平來挑選和判斷書。
在這個世界上,不管是學者、專家,乃至偉人,也無法為你開出一個量身定制的清單。但是你自己能!你的喜好,你的氣質,你的欣賞口味,只有你知道。所以,適合你讀的書,其實也只有你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