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都去哪了,還沒好好感受年輕就老了?
朋友開玩笑說,為什么我看《左耳》和《何以笙簫默》心里都沒有泛起一點漣漪?絲毫沒有感覺,難道我沒有青春?我想說,不是沒有青春,而是在青春的時光里沒有好好感受,倏地,就老了。
感知時間,才覺察到時間愈來愈短促,就如縫紉機的線軸,當線軸還滿事,踩著踏板,看線軸轉得不會那么快,一旦線逐漸用盡,線軸愈窄小,就會轉得愈快。青春年少時,不易覺察時日如何流逝,仿佛還有很多時間,這個小時過去了,還有下一個小時、兩個小時,直到年紀漸長,才會感到一天過一天,真的是歲月待人。
正如4月回顧中說到,整月的主旋律和關鍵詞是工作,而在我的時間開銷記錄里面,工作的時間也是占了大頭比例,其次是睡眠、陪伴家人等。雖然自我管理、興趣培養和娛樂的時間被擠壓,但分析時間開銷記錄的時候已不再向以往那樣焦慮,簡單的圖表讓我清晰時間都用在哪里了,哪個時間段的效率高,而哪些時間是被浪費掉的,也會根據記錄適當調整自己的時間分配和精力配置。做了時間開銷記錄,慢慢地能感知到時間的流逝,是的,一天二十四小時,在我看來那是八萬六千四百秒,如此秒秒認真,就感到內心踏實。時不時,都在一時,不需分別這個”時“還是那個”時“,過去的拉不回,未來的不可知,重要的事把握當下這一秒,才是真實的”時“,真有這一秒。假如以“秒”過日子,就會珍惜分分秒秒,以”日“度過,總覺得過了今日還有明日,過了今年還有明年,稍一不慎就空過時日?!笨者^一天,不如實用一秒“,一日八萬六千四百秒,若是在無所事事中過去,就浪費一天; 能好好地利用一秒鐘,就是八萬六千四百分之一日能受用, 真正在心中有收獲。
俗話說,”一年之計在于春,一日之計在于晨“。早起時光的寶貴和重要性相信每個人都心中有數,可是很難做到早起。每個人的差異就在于晚上的8點到10點你在做什么,也取決于早上6點到8點間你在做什么。對生活充滿期待和目標的人,內在驅動力會讓他在天亮瞬間意識到該起床了,對自己有要求和管理的人,外在有形無形的壓力會他睡臥不安而慢慢發展成為晨型人。中島先生在他的《晨型人更容易成功》一書中寫到要對早上時間進行戰略性地規劃和利用,核心觀點是早間45分鐘改變人生,所以在提到如何做到早起的建議時,我和朋友一起來實踐,事實證明,親測有效。在這里同時推薦的是他的另外一本書《4點起床》,很多人不能理解為何要4點起床,睡眠不足8h 怎么辦?我想說,看完書就知道了,如果還不夠,再次推薦Kacper M Postawski《神奇的睡眠》(Powerful Sleep)。
時間在哪里,用atimelogger ?看一看。這一款比較好用的時間管理app,當然也推薦ihour 和番茄時間管理。如果感興趣,可以堅持記一周、兩周、一個月、兩個月,回顧分析就知道時間都去哪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