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問我從哪里來,我的故鄉在遠方,流浪…….為了天空飛翔的小鳥…..為了山澗流淌的小溪…..流浪…..”齊豫的《橄欖枝》唱響了全中國,而這首歌詞的作詞人三毛更是影響了無數的大陸人和臺灣同胞。李熬說三毛是:白虎星式的克夫運,白開水式的感情…..雖然李熬對三毛的評價不怎么友善,但是如今仍然有那么多愛著三毛的讀者。不管自己穿梭在那座城市,走到哪個書店,跟著社會趨勢出版的暢銷書賣得多么火,但都會為三毛的著作留下一席之地。《撒哈拉沙漠》、《稻草人手記》、《萬水千山走遍》、《送你一匹馬》……三毛出版的書籍都被整整齊齊的放在書架上,而那本被拆掉透明膠紙的書早已被無數翻閱的讀者留下了痕跡。為何就算三毛離世幾十年,很多愛著三毛的人每年都會在三毛離世的那一天在家里自己包餃子,煮餃子吃,只因為三毛生前最愛做餃子給荷西吃。
那三毛到底是怎樣的奇女子呢?值得那么多人紀念終生,她的作品經久不衰。
三毛原名陳懋平,祖籍浙江,幼時曾在重慶呆過,后跟隨父母去了臺灣。在國中時因無法適應老師的教學方式,輟學在家,十多歲時曾在墳墓旁讀名著而忘了回家,輟學后跟隨顧福生學畫畫,并在寫作方面展現了天賦。后做為臺灣文化大學的旁聽生學習哲學。后出國在西班牙留學。愛生活,愛閱讀,愛學習,愛寫字,愛結交新朋友。
三毛的一生感情經歷充滿了曲折,在結婚前一天,德籍的未婚夫因心臟病猝死在她懷里,后來她離開了臺灣,認識了那時還在讀高中的荷西。遇見荷西,三毛的寫作源泉源源不斷,寫的作品時常在瓊瑤夫婦創辦的《皇冠》雜志上發表,在臺灣受到了熱烈的歡迎。
那三毛的丈夫荷西是怎樣的人呢?荷西遇見三毛時,他還是個在讀高中的男孩,三毛大他近7歲。荷西家里的墻壁都貼滿了三毛放大的照片。他們經常出去玩,荷西對三毛說:EHCO你在等我6年,服兵役2年,大學四年,6年后我娶你。對于還是在讀高中的荷西說出的這些話,三毛雖開心,但并不放在心上。離開時,荷西倒著走不斷的向三毛揮著手說:再見。
6年后,荷西長大了,成了一個大男孩,當他與三毛再次相見時,三毛幾乎認不出他就是荷西。6年了,荷西的心沒有變,他還記得他的承諾,三毛感動了,覺得遇見了這么真心的荷西,這輩子還求什么呢?于是她決定這輩子就跟隨著荷西。
三毛決定要去沙漠,荒涼的沙漠什么都沒有,去必定是接受會接受很多磨難。而荷西卻先一步去了撒哈拉,在找到工作,找好住的地方在等著三毛來撒哈拉。三毛在枕頭套里藏了很多在她臨走時父親給她的錢,荷西堅決不讓用這部分錢,并讓三毛把它存了起來。從此三毛過上了沙漠上的生活,她在外面撿到輪胎,回家經過裝飾后當做座椅,覺得坐在上面好似一個君王。在與荷西去教堂結婚時,三毛沒有刻意去打扮,穿著長裙把隨手把青菜戴在頭上就隨著荷西去了公證之處。沒有婚禮,沒有高朋滿座的場景,唯一有的只是幾個工作人員真誠的鼓掌祝福。三毛把父母從臺灣寄來的食物變著花樣做給荷西吃,荷西不知道這些菜是,三毛故意編出很奇怪的名字告訴荷西。三毛常帶上兩袋零食去荷西工作的地方,趁著荷西休息時兩人并排坐吃起來,三毛總感覺這樣美好的日子就快要結束了,因為太美好了,她在心里也做上了最壞的打算。可她覺得這輩子遇見荷西值了。
撒哈拉沙漠發生暴亂,鬧獨立,三毛逃出來了,而卻沒有任何關于荷西的消息,打電話接不進沙漠,發不上電報,寫的信也被西班牙全面封鎖了。十天了,沒有收到荷西的任何消息,最后她看見荷西來找她了,豈止他人來了,連把三毛所有的東西都帶來了:書籍、小鳥、抹布、碗、駱駝頭骨…..撒哈拉的飛機早已禁飛,船也禁止通行,三毛是乘坐軍艦來的,最初是不被答應的,因有一艘軍艦被卡住,必須要有潛水人員下海探究竟找到原因進行修理后才能繼續行駛,荷西就對他們說:我可以下海替你們修,但前提是修好后你們必須帶上我和我身上的這一車東西上車。荷西就這樣來到了三毛的身邊。三毛覺得荷西很勇敢很聰明。
在三毛父母來歐洲旅行時,三毛去接父母,無奈卻收到了荷西因潛水下落不明的事故。三毛聽到這樣的消息,連夜返回自己居住的島,海很大,工作人員打撈荷西的尸體好幾天都沒有打撈到。當有一位穿著潛水服的人被打撈上來后,讓三毛去認領。三毛不敢看,這到底是不是荷西。她一個人進小屋,把父母擋在門外,關上門,是的,這就是她的荷西,海水早已造成荷西的身體浮腫,但是三毛知道這就是荷西。他牽著荷西的手對他說:荷西,今晚是我們夫妻相處的最后一晚,荷西,我上有高堂,我不能跟著你走……三毛說完這些話,荷西的眼睛里留下了血淚。
荷西離世后,朋友們都擔心三毛想不開,也會追隨荷西而去,瓊瑤給三毛連著打了4小時的電話,直到三毛自己承認“不死、不死”,瓊瑤才安心的掛了電話,而三毛的父母更是日日擔心掛念著三毛。
有一個叫馬中欣的人,為了去尋訪三毛的足跡,踏遍了三毛去過的所有地方,甚至還去拜訪了荷西的父母與他的家人,去了解三毛在書中說的那些話到底是不是真的,還有以為深愛著三毛的讀者,不惜翻閱萬水千山,她說來到這里就要去替三毛看一次荷西。三毛已離世幾十年,荷西的墳墓早已被人遺忘,而這位讀者拜托朋友到警察局及其他部門去查找關于荷西的一切資料。后來終于在一本發黃的記錄著資料的文件里找到了:荷西x年x月死于潛水,并埋葬于xx。這位讀者找到了這個地方,她今天來到這里替三毛看望荷西來了,每次三毛來都會在墓碑上不斷的加深印痕,一遍遍的畫著訴說著自己對荷西的思念。而在也沒有三毛來看望的荷西,荷西的墳早已沒有了墓碑,雜草叢生,這位讀者為荷西立了一道碑并告訴荷西:因為三毛,你被無數中國人知道,你卻從來都沒有踏上過中國的國土,可是你與三毛的故事早已印在了我們心里,你被萬千讀者知曉,你們的愛情值得我們一直記下去,早已活在了我們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