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一同學(xué)曾有開玩笑地跟我講,說她老公在釣魚上花的錢比在她身上花的錢還要多。在我看來,這一點兒也不奇怪,因為釣魚是她老公多年來的愛好。我是覺著,若分辨一個人對一事物究竟抱多大興趣,有一簡單而有效的方法,那就是看他在這上面有多大投入。
這樣,若計較起來,在跑步上我倒也有了蠻大的投入——
首先,金錢上就有不小的花費。隨著跑步裝備的不斷升級和比賽半徑的不斷擴大,金錢上的花費也是越來越讓人肉痛,以致呢,不得不借“以跑步的名義去旅行”或“以旅行的名義去跑步”之類的鬼話來平攤在跑步上的金錢投入。
其次,肉體上的痛苦也從未消停過。跑步雖然已有好些年,但那時從未想過要去跑馬拉松。待動了跑馬的念頭后,開始著手馬拉松訓(xùn)練,痛苦也就與日俱增了。我印象最為深刻的就是,為了保證每周的跑量和每次的距離,短短的兩個月間便脫落了四顆腳趾甲,那個痛啊就甭提了。
再來,跑了這些年,跑了這些路,時間上的投入就更不必說。
我敢說,當(dāng)初在作出這些付出的時候我是毫不遲疑的。問題是,為什么那時會如此決絕呢?想來,原因有二:跑步本身能帶來快感,此其一;其二,在體驗這種快感的同時,你會發(fā)現(xiàn),跑步把我從人群中區(qū)分了出來——我和他們是不同的,這時光,快感簡直能讓人震顫。
可如今又怎樣?如今想想,尤其是六月份蘭馬歸來,我覺著跑步是好LOW的一件事兒!
我很不好!
這種感覺讓我很不好!它就像忽然之間你發(fā)現(xiàn),上一秒你還心心念念著的人兒,下一秒你就不再愛了。讓人難過的是,這根本就是一種身不由己的背棄,是對過去,是對自己。
糟糕的是,認(rèn)知上的這種失衡來的太快就像龍卷風(fēng),我不能承受;更糟糕的是,我甚至連試著把它解釋清楚都成了萬萬不可能的事了;而最糟糕的是,我還無處躲藏。
盡管遭遇到這樣的麻煩,但時間一到了晚上十點鐘,我還是會習(xí)慣性地?fù)Q上裝備,沖到公路上,邁開腳步去奔跑。必然的,這時候跑起來是異常地艱難,仿佛奔跑在剛剛下過雨的柏油路面上,說濕不濕,不濕又滑。
緊隨其后的就是精神上的折磨了。仿佛呼吸之間,追求、計劃、意義……都被誰誰誰給剪切走了,留下的只有虛空和無望。
誰有答案?
忘記是哪本書了,那里有說喬治·蕭伯納曾受到父親酗酒的沉重打擊,但他還是盡力做到了容忍這一點,蕭伯納寫道:“假如你不能擺脫家丑,你最好順其自然。”那,跑步給我?guī)砹司薮蟮穆闊矣衷撊绾巫蕴幠兀?/p>
從某種意義上講,失調(diào)理論描述了在困境中隨遇而安的一些方法。當(dāng)所面對的某種情境是消極的而且不可避免時,情況尤其如此。此時,人們會盡最大努力從認(rèn)知上將情景所帶來的不愉快減少到最低程度。
在我將近來跑步帶給我的不愉快減少到最低程度的過程中,馬斯洛的《動機與人格》一書和他的需求層次理論就幫上了大忙。
1.生理的層次
“機體在趨向于呆滯、懶惰和懈怠的同時,還有對活動刺激和興奮的需要。”對此,盡管馬斯洛說他也不知道應(yīng)如何解釋,但這個事實是毋庸置疑的。不過,在這應(yīng)當(dāng)指出的是——
第一,生理層面對活動刺激和興奮的需要是相對獨立的,而并非徹底獨立。譬如,一個認(rèn)為自己想跑步的人也許實際上更多的是尋求安慰或依賴,而不是在尋求多巴胺或內(nèi)啡肽。因為,他完全有可能通過其他活動,如攀巖、游泳等來部分地滿足需要。
第二,究竟是用跑步還是游泳或其他活動來滿足需要,要依具體活動對生理喚醒的程度而定。也就是說,你越是覺著哪項活動有格調(diào),那,這項活動在你生理上的喚醒程度就越高,你也就越有可能選擇這項活動。
2.安全的層次
如果對跑步的需要在生理層面上相對充分地得到了喚醒,接著就會上升到另一個新的層面,我們可以把它們大致歸納為安全層面的需要——遠(yuǎn)離疾病困擾的需要、對健壯體格的需要、對成為保護者需具備的實力的需要、對完美身型的需要……。
這一點,我們可以通過觀察體弱多病的人和多愁善感的人來更有效地獲得我們普通人在安全層面上對跑步的理解。因為,在他們身上,這些安全層面的需要要簡單、明顯得多。
體弱多病的人和多愁善感的人對于威脅或者危險的反應(yīng)更為明顯,原因之一在于,他們根本不敢怠慢這個反應(yīng),而我們普通人卻學(xué)會不惜代價無視它。
3.歸屬和愛的層次
如果在生理層面得到了喚醒,安全層面也得到了滿足,那么,在愛、感情和歸屬層面上,跑步的需要也就會產(chǎn)生。
愛的需要包括感情的付出和接受。如果這不能得到滿足,個人會空前強烈地感到缺乏知己和認(rèn)同。這樣的一個人會渴望加入跑步社群,同跑者建立一種關(guān)系,在團體中有一個位置,他將為達(dá)到這個目標(biāo)而努力著。
他將希望獲得一個位置,勝過希望獲得世間任何其他東西,甚至怠慢工作刷各種跑步社群,他根本意識不到:當(dāng)他失業(yè)的時候,他就會把跑步看得不現(xiàn)實、不必需和不重要了。
4.自尊層次
除了少數(shù)病態(tài)的人之外,社會上所有的人都有一種獲得對自己的穩(wěn)定的、牢固不變的、通常較高的評價的需要或欲望,即一種對于自尊、自重和來自他人的尊重的需要或欲望。自尊需要的滿足導(dǎo)致一種自信的感情,使人覺得自己在這個世界上有價值、有力量、有能力、有位置、有用處和必不可少。
跑步是找到自尊的極好工具,尤其是當(dāng)“馬拉松”和“跑者”這兩張標(biāo)簽加身,那種感覺真的挺不錯。
不過問題也是有的,那就是,一旦跑步成績長久地沒有突破,自尊需要受到挫折,就會產(chǎn)生自卑、弱小以及無能的感覺。這些感覺又會使人喪失基本的信心,甚至產(chǎn)生神經(jīng)癥傾向。
有人可能會講了,跑步不就是個愛好么,犯得著這樣爭勝?“競爭嘛,這也是沒辦法的事,誰都想搶在別人前邊。”村上春樹說的比較含蓄。這若換成通俗的說法,那就是,孫子才不想贏呢!
5.自我實現(xiàn)層次
即使上面所有層面上的需要都得到了滿足,我們?nèi)匀豢梢灶A(yù)期新的不滿足和不安又將迅速地發(fā)展起來,除非個人正在從事著自己所適合干的事情,否則他始終都無法安靜。這一需要出現(xiàn)在自我實現(xiàn)的層面上。
“自我實現(xiàn)”指的是人對于自我發(fā)揮和自我完成的欲望,也就是一種使人的潛力得以實現(xiàn)的傾向。那么,對于跑者來說,“自我實現(xiàn)”又意味著什么呢?對于跑者,尤其是像我這樣業(yè)余的,“自我實現(xiàn)”意味著,在奔跑的道路上,自己越來越成為獨特的那個人。
但在跑步已成全民狂歡的當(dāng)下,出現(xiàn)“跑步+”之類的概念也是分分鐘的事兒,試圖借跑步讓自己越來越獨特顯然是非常之困難的事了。這對嚴(yán)肅跑者來說,是個不忍直視的災(zāi)難。
想來,這或許正是像我這樣的跑者會突然覺著跑步很LOW的最大原因。不過好的是,撇開跑步,我們還有越野、騎行、游泳、鐵三……大不了,挨個著輪回。
一點說明
說到跑步很LOW這檔子事兒,必然會引起這樣的疑問:什么才是不LOW的呢?這個問題保留著,因為沒有人知道終極的人性是什么,也沒有人知道什么決定著人性的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