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陜州區教師進修學校郭玉紅
她是一名有著26年教齡的老青椒,學習熱情卻絲毫不減當年。因為一篇簡書,她遇見了一群志同道合的人,也遇見了最美的自己。2018年的春天,她找到了內心覺醒的力量,和春天一樣充滿了勃勃生機。母親做完手術后,她一邊照顧母親,一邊學習。在最苦最累的時候,是對學習的熱愛,對進步的渴望,對成長的需求,讓她選擇了堅持。她說,如果愛就深愛,如不愛請離開。丈夫遠在新疆支教,家里就是她的王國。聽課、截圖、記筆記、打卡、寫簡書,一條龍,成了條件反射。有時候一節課要反復聽很多遍,為了更好地學習,也為了更好地記錄。簡書中她寫下了132篇,316295字。三月份標兵學員,分科學習后獲得兩科優秀,有時候還客串去聽聽彩虹花,創意寫作,辣椒藝術等課程。暑假里她聽了涼水井的直播課,還有春暉學院的六天直播課,她還參與了從星期一到星期五的全部課程學習。曾經她也很迷茫,這樣瘋狂地學習為了啥,寫這些簡書到底有啥用?后來她明白了,學習應該成為我們生活的一種常態,而記錄是為了更好地學習,看到小伙伴們的留言和點贊更堅定了她堅持寫簡書的決心。其實,不知不覺間她也在發生著變化,變得樂觀自信了,變得強大了,變得樂于分享了,變成了一只一路歡笑,一路狂奔的小獅子。
2陜州區大營鎮官莊教學點蔡慧芳
教育大咖們的教育思想、教學技能、專業引領等方面為她打開了新的天地,讓她有了強烈的使命感和危機感。于是,她開始瘋狂的學習、實踐,她帶著一年級學生走進了互聯網公益網課。學校沒有多媒體設備,她用手機和孩子們在走廊接受微弱信號上彩虹花晨讀,堅持了兩個多月。讀詩,背詩,抄詩,詩配畫創編詩,拍照,錄音打卡,分享,孩子們樂在其中。她帶領孩子們開展的5.13母親節、5.25氣球寶貝、六一聯歡等活動,成了學校亮麗的風景。
培訓同時,她不忘提醒親朋同事積極參與,并鼓勵幫助他們。她邀請家長帶學生在“我的聲音最美”里打卡,帶動家長一起學習。青椒計劃推進會后,學校修好了擱置多年的投影儀,還購買了6部平板電腦,接通了教室網線,保證秋季開學順利上互加網課。她相信即使有挫折,也不會輕言放棄,而是心懷感恩,朝著明亮那方,繼續砥礪前行。
3陜州區西李村鄉塔羅小學的李賢亮,
她是一名從教五年的90后特崗教師,目前學校在職的教師就是她和校長兩個人,雖然老師少,學校的課程一節都不能少。2017年9月份初次接觸到互加計劃,對于她來說這是一次千載難逢的學習機會,豐富的網絡課堂資源給學校帶來了生機和活力。受條件限制,平時她都是自己在網絡上認真學好美術、音樂,舞蹈課程,課下準備材料,下載好歌詞、舞蹈等視頻,教孩子們學習。她教孩子唱《寫給媽媽的歌》、《苔》,畫出自己理想中的課堂,學習兔子姐姐的舞蹈,制作快樂手工等。并用簡書記錄孩子們的學習成長過程。青椒課程就如黑夜中的啟明星,給鄉村孩子指明了前進的方向,讓她和孩子們有更好的教育資源去學習;青椒課程猶如我的充電寶似的,每天她都能量滿滿滿;青椒計劃的到來,讓她感覺到不再是孤身一人奮戰在鄉村,而是有千千萬萬人和她一起努力。
4陜州區教體局師高海民
他是一名學習者,也是一名組織參與者,更是一名實踐傳播者。他說這次網絡學習對他來說仿佛一場頭腦風暴,喚醒了他的第二次職業成長覺悟。每個周三、周六的夜晚他都堅守在CCTALK上這個人潮涌動卻又“大象無形”的萬人大課堂, 任何有網絡的地方都是他的課堂。他把每一次作業當做是對自己聽課成果的檢閱,每次都認真對待。他的簡書作業《心有光芒,必有遠方》被評為“我的青椒學習之旅”優秀作業。在分科學習中,他多次被評為優秀簡書作者和優秀小打卡學員,先后被評為2018年3月、4月和5月份的優秀學員。為了幫助大家順利參加學習,他先后撰寫了“cctalk的下載、登陸及學習辦法”、“cctalk賬號升級及密碼修改辦法”、“ CCTALK分科學習辦法”、 “ 怎樣自主找回自己的正確賬號和密碼”、“ 關于小打卡的方法和意義”、“簡書的下載與注冊”等多篇學習攻略,反復在陜州區教師培訓群里滾動發布供老師們參考。他堅信網絡教育能夠有效填補現實教育資源的匱乏。2018年4月份以來我先后撰寫簡書30篇,小打卡日志60篇,積極傳播曾經打動過他的教育人物和教育故事——如2017馬云鄉村教師獎獲得者王菲、北師大的丁道勇教授、烏蒙山里的支教志愿者梁俊、周曉丹夫婦等,積極傳播網絡教育的新生力量和優秀資源——如利川思源中學和涼水井中學的優秀網絡課程、愛心大課表等等。在這次學習中他最大的收獲是真正認識到了網絡教育在優質教育資源共享和不同教育資源互補方面的重大推動意義。
5陜州區陜州外國語學校曲燕
第一次接觸互加,在學習過程中她驚喜地發現互加的魅力:原來足不出戶就能與北師大的教授面對面;原來我們也可以通過努力,獲得馬云鄉村教師的稱號;原來孩子們也可以通過網絡,學到更多的更豐富的課程!每一次活動都讓我感受很多:九宮格教育故事,她畫下了自己的人生歷程;彩虹花晨讀,給孩子們帶來太多驚喜;跟著兔子姐姐學跳舞時,孩子們很興奮;師生同繪一幅畫,孩子們一步步地跟著老師學畫畫……,這種的雙師課堂深受孩子們喜歡,這也讓鄉村孩子們實享受了優質公平的教育!她學到了怎樣做一個適應新時代網絡下的教師;領略了一些名人大家的風范;跟著涼水井中學的老師們學會了怎樣用小組合作的模式把課堂交給學生。網上學習給她忙碌的生活增添了一分忙碌,也增添了一份幸福,她會依然堅持,并勇敢前行!
6陜州區東溝小學杜冬梅
參加青椒計劃學習后,她被老師的精彩講解和豐富多樣的作業深深吸引,于是,她開啟了學習模式。12月的一次作業,讓她成為優秀教師,也讓她結識了全國各地的優秀教師,他們在網絡中探討交流,共同進步,相互鼓勵 ,相互見證。她學會了寫簡書,學會了小打卡,用時光手帳制作四宮格。盧麗濤教授曾講過,好教師和好學生是“折騰”出來的。在學習中,她除了“折騰”自己,還“折騰”同事,教他們小打卡,寫簡書。對于學生,她也是想辦法“折騰”他們,讓他們參加彩虹花晨讀。受條件所限,她就把彩虹花晨讀的內容抄在黑板上,和孩子們一起來讀,一起參與網絡學習,讓孩子們感受到他們并不孤單。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孩子們喜歡上了朗讀,更使她驚奇的是班上的一個小女孩,原來說話有點輕微口吃,在參加了彩虹花晨讀練習后,竟然不再口吃,能夠流利的讀詩,而且語文成績也大大提高了。她說,自從遇見了互加計劃,鄉村學校不孤單,鄉村教師不孤獨,鄉村孩子不孤寂!她說出了大家共同的心聲。
7陜州區宮前鄉頭峪學校王澤紅
他是一名有著28年教齡的專業音樂教師,現在是一名支教教師。2013年,他來到當地最偏遠的一所山區中學支教,他的到到來給很長時間沒有上過正規的音樂課的孩子們來說是個大驚喜。他教這些山區的孩子們學唱歌、玩樂器,練口才、排合唱,因為他的到來,該校第一次組織了60人的學生合唱團,讓孩子們感受到了音樂的魅力。第二年,他到了更為偏遠的一所小學支教,他給這所深山區校園帶來了生機和活力,學校因為他的到來,有了第一支國旗班;有了第一個紅領巾廣播站,有了第一支舞蹈隊,每個班都有了合唱隊,學校有了第一次歌詠比賽;有了第一次文藝匯演;后來還有了梨園小劇社。因為他的到來,學校的陽光大課間變得豐富多彩;就連幼兒園也有了歌聲;學校的對外宣傳工作有了起色。參與互加計劃學習,讓他更加堅定了奉獻山區教育的決心。以后,他會認真踐行教育夢想:讓山區的的孩子也能享受到了同城里孩子一樣的藝術、素質教育!
8陜州區陜州小學楊紅偉
他是“快樂書法”教師,楊紅偉。參與青椒計劃學習以來,對他來說,每一次聽課,都是一次精神的洗禮,每一次學習,都有頗多的感觸。近年來,他主要從事書法教學工作。編寫了書法校本教材,創新設計一種“寫字教學專用黑板”,尤其在書法教學方法上有自己的一些見解,陜州小學學生的書寫水平進步迅速,得到了上級教育部門的充分肯定及社會的廣泛贊譽,陜州小學被命名為“河南省書法教育先進學校”。2018年春節前夕,他響應三門峽市教育局在“互加美麗鄉村”開設“快樂書法”課程的號召,做了一名網師。為了能使學生真正快樂學書法,他將近些年總結的教學模式、教學方法,向“快樂書法”授課團隊傾囊相授。做為“快樂書法”授課團隊的核心成員,他經常帶領團隊教師試講、點評、磨課。經常是夜已經很深了,他們還在就某一細節反復討論、精心設計,每一節課都是集體智慧的結晶。新學期即將開始,他將一如既往投身于書法教育社會公益事業,做好授課教師的培訓與指導,不斷開拓創新,打造精品課程,受眾更多人群!
9張汴鄉劉寺學校李紅娜
剛參加青椒計劃學習的她,也曾遇到了各種困難和挫折,但聽了幾個專家的講座,她就深深愛上了這樣的社群化學習。感覺每天都有一種力量在召喚,她也在心里告誡自己:要有目標,有追求,要做一名好老師,也要做一個好媽媽。學習過程中,學校沒有網絡,她對網絡接觸得也少,為了能熟練運用網絡,她每天堅持跑很遠的路去學習。功夫不負有心人,在她的努力下,她可以利用手機和同學們一起學習,利用網絡把缺少的課程補上,看到學生認真學習的樣子她真的很開心,除此之外她每天都堅持聽課、打卡分享,認真完成作業。用最飽滿的熱情投入到學習工作中去!在今年分科學習中她被評為優秀學員。在未來的日子里,她會利用好互加教育這個優秀的平臺,堅持學習;堅持上好網絡課,用現代教育技術來教育鄉村的孩子們!
10陜州區雷灣小學趙云叢
自2017年九月入互加計劃,她的努力、執著、改變,大家都看在眼里。為了讓學生學習優質網絡資源,她最先引入彩虹花晨誦課,為了能讓學生們不錯過每一次晨誦,她總是提前半小時來到學校,帶領學生做好晨誦準備。從對網絡課程一無所知,班級沒網,到每次能按時上彩虹花課,她請教了多少位老師,嘗試了多少次?只有自己知道。從沒聽過美篇、簡書,拼圖,打卡,到運用自如,熬過了多上個夜晚,多少次凌晨醒來做美篇,寫簡書,再苦再累,她都在努力堅持。在她心里,再多的付出,只要學生們喜歡,學生的能力有所提高,一切辛苦的付出都是值得的。新的學期,為了讓農村的娃娃們,開闊眼界,她又在嘗試把更多的互加計劃課程引入課堂。快樂書法、生命教育、夏加爾美術、鯊魚科學等。每一次互加計劃的活動她都積極參與,并且小有收獲。村小嘉年華,她們班的誦讀節目被評為優秀節目,525氣球寶貝感恩教育,做的是有聲有色,都帶來不一樣的驚喜和收獲。因為她的努力堅持,默默付出,學生、同事、還有她自己,都正在不斷地成長,相信必將會成長為自己喜歡的模樣!
11陜州區張灣鄉雷灣小學楊麗
自從加入了青椒的學習,導師們精彩的講解讓她耳目一新,她開始愛上了這種獨特的學習,每晚都守候在電腦前,生怕錯過了哪一次課程。理論學習啟迪了我的心智,開闊了她的視野,為她帶來了一片嶄新的天地!2018年3月,她勇敢地開始了互加網絡公益課程的實踐,她帶領學生進行了彩虹花晨讀、快樂音樂、夏加兒美術的嘗試,在美好的早晨,她和孩子們一起跟著時老師美美地讀詩,開啟快樂而美好的一天。下午,孩子們在歡快的韻律中學習快樂音樂和夏加兒美術,走進了藝術的殿堂,得到了情感的熏陶,生活過得多姿多彩!世界在孩子們的眼中大了起來,精彩了起來!童年生活變得更加美好!通過網絡課程的實踐,孩子們的朗誦能力、表演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逐漸變得自信、開朗,家長們對班級的教育滿意度大大提高。兒子也和她一起學習彩虹花晨讀,參加“我的聲音最美”打卡。暑假里,她把孩子們帶進了彩虹花“我的聲音最美”打卡,孩子們每天在“雷灣小學一年級毛毛蟲班”讀詩,樂在其中。新學期,她會上好網絡公益課程,讓農村的孩子也能享受優質的教育,讓鄉村教育的明天更美好!
12陜州區張灣鄉雷灣小學張玉榮
2017年9月開始的青椒計劃學習,讓正在休產假的她感到深深的危機感,于是她開始認真學習。為了能按時聽課,不漏掉一節課,她常常讓孩子、老公提醒她,她定了鬧鈴,每次堅持按時聽課、做筆記。孩子看她辛苦,提醒她可以外掛,她抓住教育時機,以身作則給孩子做榜樣。她比以前更加認真學習,第一個月就登上優秀榜單。修完產假她迫不及待地帶領孩子們上了“夏加兒美術”、“鯊魚科學”、“快樂音樂”“彩虹花晨讀”“生命教育”等優質課程。和他們同繪一幅畫,同唱一首歌,同跳一支舞,同學“好玩的數學”。她還嘗試把專家介紹的新教法運用于她的數學課堂教學之中,學生們更喜歡數學課了。原本枯燥的數學課堂,變得好玩又有趣。每一位學生都積極參與學習,認真思考,學習成績直線上升,整體素質明顯提高。在滬江互加網課的引領和在同事的幫助下,她很快學會了寫簡書,做美篇,運用cctalk帶領孩子們上網絡直播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