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明白這些,你就知道自己是真忙還是瞎忙
文 / 趙桂霞(歌爾國際學校校長)
2004年,當我還在教育局工作的時候,局里發起了一項自我調研活動:記錄下每天的每個時間段都做了什么,連去廁所這樣的小事情都記錄在內。
匯總一周的記錄,猛然發現,一周里,我竟然無謂地浪費了不少時間,以致于投放在我認為最重要的“閱讀”上的時間少得可憐。
比如,其中一天,我接打電話23次,其中有3次是打給同一個人的,還有5個電話是打給縣市區的。回想這3個電話的具體事項,沒有一項是當下立即要辦理的。如果我把這3個電話匯總一下,用一個電話撥出,我就節省下至少3分鐘時間。
打給縣市區的5個電話,我發現辦公室的同事也在當天打過,如果我們幾個能夠匯總,不僅節省了我的時間,更節省了縣市區工作人員的時間。
時間都去哪兒了
回想一下,我們似乎每天都這樣浪費時間而不自知:
不請自來的電話,
突然到訪的客人,
看不完的微信,
郵件箱里的郵件……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飛速發展,我們每個人的時間更是被互聯網碎片化地掠奪,每個人疲于應對永遠做不完的事情,迷失在這些緊急而不重要的事情里。不是忘了自己的主要任務,而是不知不覺地或者把時間花在了優先解決別人的事情上,或者把精力投放在瀏覽那些看似重要的不斷推送來的信息上。
原因何在?
一個人的時間大致有四種分配:
一是受上司支配的時間,用于完成上司下達的工作任務;
二是受組織支配的時間,用于滿足同級人員提出的積極支持的要求;
三是被下屬占用的時間,用于滿足下屬的需求;
四是由個人支配的時間,用于完成我們自己想做的事情。
對于前三種事項,我們都不會掉以輕心,因為我們擔心會受到直接或者間接的處罰。于是,我們總會優先完成前三種事項,而不自然地忽略了自己的事情。由于自己從來不對自己未完成的事項進行懲罰,所以,我們便不會主動對自己進行時間管理,而常常由著自己的意愿,刷一會兒微信,煲一會兒電話粥。末了,還總忘不了安慰自己:我今天太忙了,哪有時間讀書啊。
個人時間管理,分輕重緩急
今天,特別是互聯網技術發達的當下,管理自己的時間,而且是主動管理自己的時間,十分重要!
讓流逝的時間“看得見”,成為管理時間的一種重要舉措。
把上述四種事項按照“重要”“緊急”與否分為四類,即:
重要而緊急的事情
重要但不緊急的事情
不重要但緊急的事情
不重要也不緊急的事情
每個學年、每個學期、每個月、每個周、每一天,對四類事項進行分類整理,羅列出來,放在案頭。
比如,每天晚上,當總結一天的工作后,我會列出明天要完成的重要事項,把“重要但不緊急的事情”排在前面,對于“不重要但緊急的事情”進行分類處理。因為“緊急的事情”總會優先占用我們的時間,“不重要也不緊急的事情”我們不會優先關注。
這樣,每天擺在案頭的就是“當天需要完成的重要事項”,而且是“從最重要的開始排列”,每天的時間被這樣的事項有序安排。而到了晚上,再進行自我驗收,自我激勵。這樣,重要的事情每天都做,自己便成了時間的主人。持續做重要但非緊急的事情,才能走上持續發展的軌道。
寫下“需要完成的重要事情,從最重要的開始排列”,可以成為校長管理自己的時間的重要習慣。
圖 | Google 搜索
組織時間管理,重在明晰戰略目標
對于校長而言,不僅要管理自己的時間,更要管理好組織的時間。
一個組織,最重要的是明晰戰略目標并持續地實現戰略目標。
制定明晰的戰略目標成為最為重要的一個環節。每年暑假,我們都會組織全校中層以上干部和骨干教師,參加學校的“戰略發展研討會”,研討會的目的很明確:下一個三年學校戰略發展的主題是什么,新學年的戰略目標在哪里,如何實施。
專家洗腦、頭腦風暴、成員分享,每一個環節都在指向一個事項:優先完成的事到底是什么,也就是說哪些事項是重要的事項。在制定戰略的過程中,明確需要優先完成的事是最困難的環節,因為,這個過程涉及在利益沖突中做決定。在多維度交流中,在不斷碰撞中,我們最終都會做出最有價值的取舍。
一旦戰略目標確定,所有目標都要制定確切的實現日期。盡管,有的事項可能會是一個開放式目標,有的事項可能也會超期完成,但有明確的到期日和中期、短期截止日,將有助于我們集中精力,從而更有效地利用時間。
比如,我們會把每個年度要實現的目標轉化為“工作項目”,明確項目負責人、團隊成員、實現時間、中期調度時間、督查方式等,這些舉措都在確保組織時間的有效管理,也才能最大程度上推動目標的實現。
當然,目標必須具體,才能制定好完成目標的相應時間點。
比如,提高質量不是目標,只有確定為如“每節課的達標率達到90%”、“每個學生要獲得一項藝術技能、一項體育技能”才是提高質量的具體目標,這樣的目標也才能制定出相應的時間點來。
時間管理要“防止誘惑”
在實現目標的過程中,防止誘惑,也是時間管理的重要手段。正如英國前首相托尼·布萊爾曾經說的:“領導的藝術在于拒絕,而非同意”。史蒂夫·喬布斯也曾說:“人們認為,專注意味著贊同正著手之事,其實不然,專注的含義應該是拒絕其他無數的好點子”。那些好點子,猶如“不重要但緊急的事情”一樣,容易不知不覺地消耗掉你的時間。
實施戰略目標的過程中,校長還需要進行過程中的時間管理,“便箋”便是過程管理的一種重要手段。校長的現場調研、督查、階段性結果的反饋,都會捕捉到最有價值的信息,整理這些信息形成的一些小決策,可以通過便箋發出執行指令,確保主要任務一直被大家關注到。當然,這些指令同樣需要明確完成的時間節點。
管理自己的時間有很多種方法,最重要的是,找到自己浪費時間的環節在哪里,使用適合自己的方法。如此,才能打贏時間戰場上的戰爭,贏得時間。
/ 延伸閱讀 /
關于校長的時間管理技巧清單
文 / 小新君
1. 把該做的事,依重要性排列出來,刪除沒有意義的事。區分緊急事務和重要事務。緊急事務往往是短期性的,重要事往往是長期性的。給所有列出來的事都定一個完成期限。
2. 學會說“不”。一旦確定了哪些事情是重要的,對那些不重要的事情就要說“不”。
3. 遵循你的生物鐘,把最困難的事擱在工作效率最高的時候做,例行公事一類,應留在精神較差的時候處理。
4. 每天早晨比規定時間早15分鐘或半個小時開始工作,這樣,非但能立下好榜樣,而且有時間在全天工作正式開始前,好好計劃一下。
5. 計劃別排得太滿,要有靈活性。一般來說,只將時間的50%計劃好,其余50%應當屬于靈活時間,用來應對各種無法避免的打擾和無法預期的事。
6. 開始做一件工作前,先將所有的資料、報告放在桌上,避免為尋找文件浪費時間。
7. 隨時利用手機便簽或手機錄音記錄自己的工作思考、靈感,以節省后期重新回憶的時間。
8. 養成將構想、概念、憑據及資料,存放在檔案里的習慣,在會議、討論或重要談話之后,立即記錄。這樣,雖然事過境遷,仍會記憶猶新。
9. 將文件在辦公室里整齊放好,知道哪些東西在哪個位置上,這樣可以避免找東西的時間,更不會出現與人洽談時翻箱倒柜的事。
10. 利用好空閑時間,將例行工作放在空閑時間來做,比如哪位訪問者失約或提前結束談話,可以順手找些工作來做。
11. 該處理的事都放在桌上視線范圍內,避免遺漏。
12. 試試訓練速讀,想想看,校長的時間那么寶貴,如果閱讀速讀增快2—3倍,將節約下多少時間?
13. 瑣事纏身,務必果斷擺脫。盡快將事情做完,以便專心致志地處理較特殊或富創造性的工作。需要口述長時間的內容時,只講重點,其余讓分管的主任替你完成,讓主任明白應該講什么事、講清楚就可以。
14. 當校長遇到一個很健談的訪客,最好站著接待。這樣,對方很快就會打開天窗說亮話,道出真實來意。
15. 電話、微信聯絡雖然不可缺少,但如果完全被私人事務占用,未免太過浪費。另外,接聽重要電話前,準備好每件要用的東西,如紙、筆、預定話題、相關材料等。
16. 除了業務上的需要,盡可能在晚上閱讀瀏覽式信息,而將每天的寶貴時間份額,用在看文件或思考業務狀況上,這樣可以保證每天工作更加順利。
17. 開會時間最好選擇在午餐前或下班以前,這樣你將發現每個人都會很快地走出最終的決定。
18. 繁忙的工作中不忘休息片刻,來杯咖啡、茶、冷飲,甚至只需要在窗前伸個懶腰,就足夠使你精神恢復了。
19. 每天花一定時間思索近期的工作,可尋求出各種增進工作方法及滿意度的靈感。這對忙碌是常態的工作狀態受益匪淺。
20. 巧妙地“拖延”。如果一件事情不想做但必須得做,可以將這件事細分為很小的部分,每次只做其中一個小的部分就可以,或者對其中最重要的部分花費較多精力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