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趙老師(原創)
預計在2月14日情人節上映的歌舞片《愛樂之城》,把一個老套的愛情故事與過氣的歌舞片類型重新組合,卻獲得了意想不到的追捧。各類大獎集于一身,各路影評不吝溢美之詞。
客觀評價,《愛樂之城》的故事2分,舞美2分,音樂2分,對夢想的極致贊美3分。
先說故事。一心夢想成為演員的米婭,與醉心純粹爵士樂的塞巴斯蒂安,在現實的場景中交替演繹著壯志難酬的掙扎。米婭不斷試鏡,賽巴斯蒂安不斷彈奏。這是夢想的旋律,令人目眩,令人疲憊,令人熱血賁張,令人垂頭喪氣。
他們是洛杉磯城里沖鋒的戰士,也是游蕩的孤魂。他們身上集中了所有追求夢想的年輕人可能遭遇的重壓,可能創造的奇跡,以及實現夢想前的瑣碎生活。
影片開場便是高速路擁堵的畫面,暗喻了追逐夢想之路的坎坷,但緊接著跳下車來的追夢人大聯歡,暗喻了追逐夢想的美好。
逐夢,是人生的旋轉,是那雙停不下來的紅舞鞋,盡管艱辛無比,但有無限風光。
再說舞美。導演沙澤勒也是一位追夢人,他對黃金時代的歌舞片一往情深,有影評人細細評說了影片中的歌舞橋段,與經典歌舞片的一一對應。對觀眾來講,這并不重要。
作為一種影片類型,歌舞片因觀眾早已爛熟了套路,而逐漸淡出銀幕。商業化把歌與舞重新打造,成為獨立的搖錢樹,愈發與電影分路而行。在這種背景下,《愛樂之城》得到觀眾追捧,定是超脫了觀眾熟知的套路,讓人有耳目一新的感覺。
確實,《愛樂之城》在舞美方面,進行了全新的升級。除保留傳統歌舞片的精髓,還融入了現代的元素,包括現代人的情感,現在的科技和現代的觀念。
璀璨的星空,飄灑的雪花,落日的余暉,寂靜的夜晚,喧鬧的酒吧,迷人的眼神,唯美的街道……構成了影片獨特的舞美造型,黃金時代歌舞片精萃一個不少,現代歌舞片舞美創新隨處可見。這個逐夢的導演,也在以夢想的旋轉,仰望歌舞片的星空。
再說音樂。影片中不斷詠唱的歌曲《星光之城》,像是夢想的注釋,豐富而多變。舒緩、深情、執著、唯美、心痛和溫暖,從不同層面描畫了夢想星空下的逐夢之旅,在永不停歇的旋轉下所幻化出的五彩斑斕。
音樂是影片中的第三位主角,是夢想的化身,它無所不在的流淌,為夢想加油,為成功喝彩。
音樂是心聲的和弦,是夢想的翅膀,是憂傷的撫慰,是奮起前的助跑。
再說對夢想的極致贊美,米婭與賽巴斯蒂安就像中國的“北漂”,支撐他們堅持下去的唯一理由,是心中的夢想,帶給他們最大的感動,是對他們夢想的理解與支持。由酸甜苦辣,焦慮彷徨,冷嘲熱諷,希望堅韌所構成的逐夢故事,正是人生的縮影。
顏色,用對比醒目的色塊組合,給夢想穿上了盛裝;燈光,用對比醒目的明暗組合,給夢想注入了生氣;形狀,用對比醒目的幾何組合,給夢想創造了空間;景色,用對比醒目的場景組合,給夢想增添了浪漫。
導演解說何以用歌舞片來呈現的原因時說:“現在的我們比任何時候,都更需要在大屏幕上看到希望和浪漫,需要看到一些只有電影才能做到的事。而音樂劇作為夢境,作為我們夢的語言,作為一個可以用音樂表達自己,可以讓情感違背現實規則的世界,在我看來是那么的簡單而美好。”
《愛樂之城》口碑爆棚的真正目的原因,是觀眾被觸動的一顆早已麻木的心,感到可以跳開冷漠的現實規則,勇敢穿上紅舞鞋,讓夢想重新注入心靈,讓心靈重新舞蹈、重新歌唱。
解讀時事真相,共享國學精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