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線正火熱的電影非《愛樂之城》莫屬,先不多說,看看這部影片的獲獎及提名信息,羅列的長度足以證明影片的質量到底如何。
奧斯卡提名、威尼斯電影節、金球獎,我們似乎不會懷疑評獎者對影片的鑒賞力。
幾周前,導演達米恩·查澤雷的《愛樂之城》在第74屆金球獎上,贏得了打破紀錄的7座獎杯,囊括了最佳導演、最佳影片、最佳男主(瑞恩·高斯林)與最佳女主(艾瑪·斯通)在內的獎項。它獲得的7項提名全部得獎,這對于得到了這么多提名的電影來說,絕對是首次。
第70屆英國電影學院獎上,它再次獲得包括最佳電影在內的5項大獎。
在那之后,《愛樂之城》在堆積如山的贊美、獎項上再接再厲,獲得了14項奧斯卡提名,與《泰坦尼克號》和《彗星美人》持平,它們都是單部電影獲得最多提名的紀錄保持者。
這個導演潛力無限。
《愛樂之城》由出生于1985年的美國年輕導演達米安·沙澤勒自編自導。出身知識分子家庭,父親是法國人,普林斯頓大學教授。這位三十出頭的電影人本來想成為音樂家,但用他自己的話來說是“沒有那方面的天賦”。他已經憑借《爆裂鼓手》獲得多項奧斯卡提名。這位才華橫溢的年輕人是個爵士樂迷,《爆裂鼓手》里就已經對爵士樂做了熱烈致敬。
在《愛樂之城》中,更是表達了對音樂的熱愛。影片中夢幻色彩,似乎影射導演本人的追夢之旅。在接受采訪中,達米安·沙澤勒說:“我就是根據自己的經歷和體驗去寫的這個故事。”他為了自己的夢想,搬到了洛杉磯。
這個劇本創作于6年前,在開始寫的時候,他已經在洛杉磯生活幾年,但當時并沒有感覺到自己離夢想更近一點。
距離自己的夢想雖然只有一步之遙,卻又遠不可及。達米安·沙澤勒抓住了這種感受,寫入劇本里。
他說,這部電影,獻給追夢人。
《愛樂之城》其形式是近年來幾近絕跡的歌舞片。
達米安·沙澤勒從小醉心于舞片之王、法國導演雅克·德米,沙澤勒對德米的崇拜已經不是什么秘密。影片中,沙澤勒更是把德米的音樂劇代表作《瑟堡的雨傘》中那絢麗華美的色彩重新使用現代的方式展現在了觀眾眼前。
精致的長鏡頭、優美迷人的歌舞、令人唏噓的愛情觀以及眾多獻給電影迷們的致敬彩蛋,使它得到了電影愛好者們的熱捧。
歌舞劇是否如同爵士樂一樣,曾經的輝煌不再,留在我們心中的只剩下“如舊”。在這年輕的歌舞片中,俯拾皆是歌舞片最巔峰時期散落的傳奇碎片。在沙澤勒的精心創意編排之下,這些因歲月變遷逐漸從觀眾淡出的懷舊片段,再度驚鴻。讓好萊塢的歌舞劇起死回生。
沙澤勒說,其實一切都是現代的,舞美編排是現代的、劇本是現代的、愛情是現代的、追夢的歷程也是現代的,正因為運用了大眾、流行、現代的方法,將其藝術的彌久歷新之處真正融合在一起,它不“舊“,才是打動今天觀眾真正原因。
再多華麗麗的文字,都很難與視覺體驗相抗衡。這種精彩的場面帶來的享受,非得需要自己去影院大銀幕體會才行。
歌舞片沉寂太久,觀眾的口味早就被大量的影片喂得刁鉆,并眾口不同。重回到觀眾眼前,要讓大多數人都接受,并非易事。沙澤勒《愛樂之城》顯然做到了,那么,這個新高度下,歌舞片的未來會因此有所不同嗎?畢竟,知道了什么是好的之后,很難再將審美段位調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