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分會長-水九千
作者詹姆斯·克利爾上高二的最后一天,被棒球棒擊中面部。由于力度過大,受傷嚴重,很快他就失去意識、陷入昏迷。手術后,他帶著破損的鼻子、六處面部骨折和突鼓在外的左眼回到家中。
接下來的幾個月,除了視力上的問題,他還經受著癲癇發作的困擾。八個月后,他開始練習直線行走,并暗下決心,不能因為受傷而垮掉。一年后,他重返棒球場時,成為唯一一名被校棒球隊除名的高三學生。他從4歲起就一直打棒球,棒球是他生活中的一項重要內容。他的爸爸曾在圣路易紅雀隊效力,打過美國職棒小聯盟的比賽。他也心懷參加職業大賽的夢想。
他意識到想要實現夢想,自己負有當仁不讓的責任。受傷兩年后,他考入丹尼森大學,并在棒球隊中贏得了一席之地。當其他同學熬夜玩電子游戲時,他養成了良好的睡眠習慣,并努力保持自己的房間干凈整潔。這些不起眼的習慣,讓他重新找回了自信的感覺,改善了學習習慣,第一年便獲得了優異成績。隨后又開始養成每周舉重幾次的運動習慣。
當大二賽季到來時,他贏得了投手的首發位置。大三時,被選為隊長,賽季結束時,被選為全聯會團隊的成員。直到進入大四,養成的睡眠習慣、學習習慣和力量訓練習慣,才真正開始見效。之后被選為丹尼森大學的頂尖男運動員,并入選“娛樂與體育節目電視網”學術全美隊——全國僅有33名運動員獲此殊榮。
2017年初,詹姆斯·克利爾創辦了習慣學院。財富500強公司和初創企業開始選派領導人和員工來參加培訓。總共有10000多名領導人、經理、教練和老師從習慣學院畢業。
養成習慣的過程就是成為自己的過程
接下來讓我們從詹姆斯·克利爾的《掌控習慣》一書中,學習如何快速養成好習慣的方法。
培養好習慣四定律:
1、提示——讓它顯而易見。
2、渴求——讓它有吸引力。
3、反應——讓它簡便易行。
4、獎勵——讓它令人愉悅。
好習慣的最終目的,是用盡可能少的時間和精力來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問題。
培養新習慣的最佳方式——我將在什么時間、什么地點、做什么事情。很多人沒有養成好習慣,不是因為缺乏動力,而是缺乏明確的計劃。
習慣發生改變分3個層次:
1、改變結果:減肥、出書、贏得冠軍等,都屬于改變結果的范疇。平時設定的目標多與這個層次相關。
2、改變過程。改變習慣和體系——定時鍛煉、學習、冥想能。養成的習慣多與這層有關。
3、改變自己的身份。有關改變世界觀、自我形象以及對自己和他人的判斷。大多數信念、假設和偏見與這個層次有關。與身份不相符的行為不會持久。長期保有某種習慣的動力是讓它和自己的身份融為一體。
改變身份的兩個進程——1、你的身份來自你的習慣。一種行為重復的次數越多,其相關的身份就越得以強化。養成習慣的過程就是成為自己的過程。
2、習慣不僅會得到結果,還教會你更重要的事情:信任自己。決定自己想成為哪類人,然后用小贏證明給自己看。
掌控習慣,掌握命運
“人們很容易高估某個決定性時刻的重要性,也很容易低估每天進行微小改進的價值?!?/b>
如果一年內每天都能進步1%,那么一年下來,將會進步37倍。如果以每天1%的速度退步,現有的任何東西都會幾乎降為零。不要小看一場小小的勝利或小小的挫折,它們能積累成更多的東西。好習慣是自我提高的復利,持續的力量很強大。習慣不同,人生道路會截然不同,結果自然也有天壤之別。
成功與失敗的差距,會隨著時間的延長而越發顯著。此時此刻是成功還是一事無成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有沒有養成保持成功的持續的習慣。否則,就算買彩票中了大獎,依然會回到當初的狀態,甚至更慘的狀態。
心理學家卡爾·榮格說:“除非你讓下意識意識化,否則它將支配你的生活,而你會稱之為命運?!?/b>
掌控好習慣,摒除壞習慣,就是讓潛意識意識化,讓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