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的飯局上,不僅有喝酒,還有喝茶,酒文化和茶文化我們都應該至少略知一二,看完文章后,便能快速由一枚茶文化小白晉升為懂得基本茶禮儀和基本茶知識的人。
我們都知道茶的最早發(fā)現與利用,是從藥用開始的。我國是世界茶葉和茶文化的發(fā)源地之一,茶起源于神農氏、聞于魯周公、興于唐朝、盛在宋氏。
茶葉發(fā)展史
在唐朝時期,茶已成為“人家一日不可無”的普遍飲用之品。飲茶的風氣頗為盛行,無論上層貴族還是民間百姓飲茶之風都大為流行。因此也誕生了茶圣陸羽,并著有《茶經》一書。
唐朝主要表現為煮茶法,簡單來說就是煮水,水稍沸后放入茶粉,等到水沸成泉涌時把茶沫撈出,繼續(xù)煮至完全翻滾,再把剛撈出的茶沫倒回去均勻混合,就是最后飲用的精華了。
而宋代主要是采用點茶法,至今還被日本很好的保留了下來。點茶法即是將茶葉碾成末,再用少量沸水點沖調成膏,然后注水用茶筅擊拂,形成泡沫。
由此在宋代經常會有斗茶,斗茶自然就有各種技藝的比量,而傳說中的“茶百戲”更是一門高超的技藝。茶百戲有點像現代的咖啡拉花,就像去咖啡店喝一杯卡布奇諾,上面有奶的泡沫,在泡沫上有著有趣的花紋。
到了元代,茶葉成為邊疆各族人民相互交易的重要商品,但未能呈現唐宋時期的輝煌狀態(tài)。而到了明代,斗茶之風已逐漸消失,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棄繁從簡,將團茶也改為了散茶,并簡化了飲茶流程,崇尚品嘗更天然本質的茶葉本身的滋味,自此開啟千古清飲法。
到了清朝,開始將茶葉分類,著名的六大茶類七大茶系就是從清朝開始分出來,茶館也開始興盛起來。然而進入封建末世的清朝,卻日況俱下,與明代的盛大狀況相比,簡直不可同日而語。
茶葉產區(qū)
中國有四大茶葉產區(qū),分別是:
1、西南產區(qū):包括云南、貴州等地,多古樹、老樹和大葉種。屬中國古老的茶區(qū),有普洱茶、紅茶、沱茶。西南茶區(qū)的茶葉主要分布在云貴高原。一般認為這一帶是茶樹的原產地,地理和氣候很適宜發(fā)展茶葉生產。
2、華南產區(qū):指南嶺以南的產茶區(qū),即廣東、江西等地。是我國最南的茶區(qū),以生產紅茶、烏龍茶為主。
3、江南產區(qū):是我國茶葉市場最為集中的地區(qū)。包括長江中下游以南的浙江、安徽、蘇南、江西、湖北、湖南、福建等地。茶的品種較多,有紅茶、綠茶、烏龍茶等,產量也很大,品質好。
4、江北產區(qū):是我國最北的產茶區(qū)。包括長江中下游以北的山東、安徽、蘇北、河南、陜西、甘肅等地。主要的產品是綠茶。
茶葉形狀
對茶熟悉的人,即使沒喝過那款茶,但見到時,也大概能猜出叫什么名字。這就是從茶葉的形狀來作最初的判別,茶葉的形狀歸結起來有八大類。
扁平狀:外形扁平而挺直,比如龍井。
螺旋狀:像田螺那樣的螺旋狀,最常見的就是碧螺春。
顆粒狀:形狀似小顆粒的茶葉,緊卷成一粒一粒,如凍頂烏龍。
螺丁狀:螺丁狀的茶葉很容易跟顆粒性的茶葉混在一起,粗略一看真的很像。螺丁狀的也有點像蝌蚪,比如鐵觀音。
針狀:外形似針狀的茶葉,如黃茶中的君山銀針、白茶中的白毫銀針、綠茶中的南京雨花茶、安化松針等茶葉。
尖狀:外形兩端略尖的茶葉,如綠茶中的太平猴魁。
條索狀:外形條索緊結壯實,稍扭曲,比如大紅袍。
束形狀:即用結實的消毒細線把理順的茶葉捆扎成束,如綠牡丹和龍珠。
茶葉內含物
茶葉中含有多種有益成分,并有保健功效,主要的內含物有四種:茶多酚、茶堿、茶氨酸和無機化合物。
茶多酚最大的功用就是女孩子們最喜歡的,抗氧化、抗衰老。茶多酚有清除自由基作用,抑制皮膚線立體中脂氧合酶和脂質過氧化作用,有抗衰老的效應。同時,茶多酚是水溶性物質,所以很多女生會用茶葉水洗臉,因為它具有清除面部油膩,收斂毛孔的作用。一般未發(fā)酵的綠茶和花茶中茶多酚含量較高,約17~19%,紅茶則通常不超過10%。
茶堿有促進中樞神經興奮的作用,還可以使血管擴張,加快血液循環(huán),增強肌肉收縮能力,有強心的功效,因此對于一般性的心臟病的人群是可以喝茶的,當然,嚴重性的則不能。另一方面,茶堿會影響人體對食物的消化,所謂的飯前飯后半小時不宜喝茶就是這么回事了。
茶多酚和茶堿會隨著溫度的升高而積累得越來越多,茶多酚在茶葉中顯現的口感是澀味,茶堿顯現的口感是苦味,這也就是為什么夏天采摘的茶葉一般多苦澀。
茶氨酸能夠顯著提高機體免疫力,抵抗病毒入侵。在“非典”流行期間,國內外專家都提到飲茶可增強抵抗力,預防傳染病。據美國的研究顯示,茶葉的這種作用可能與茶氨酸有關。
茶氨酸還可以改善學習能力和記憶力,增強智力。現在很多保健品的成分都添加了茶氨酸,也是因為它的這個作用。
茶氨酸在茶葉中的口感顯現的是甜味,隨著溫度的升高積累得會越少,所以一般生長在于深山幽谷中的茶受光照直接照射比較少,價格往往貴一些,臺灣地理位置好,因此多高山茶。采摘的最好季節(jié)當屬春季,春茶茶氨酸含量高而茶多酚含量低,就更好喝,帶有鮮甜的味道。夏茶和秋茶生長采摘時溫度較高,光合作用旺盛,就遠不如春茶好喝了。
最后,同樣奉上一副淺顯易懂干貨滿滿的茶葉思維導圖!更多思維導圖茶知識請?zhí)砑庸娞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