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又是一年粽葉飄香時,而我卻遠在浙東的一座城市,雖然離老家-中部的一個小山村不是特別遙遠,但由于種種緣由,今年卻不能回去了。但小時候端午的印記卻回蕩在腦海里,久久不能散去。
90年代的中國是個物質缺乏的年代,尤其是在農村,對于過節,大家是滿懷期待的,無論是春節、中秋還是端午,因為過節意味著大餐,意味著熱鬧。
跟中國大部分地區習俗一樣,每年的端午,粽子、咸蛋、菖蒲、艾葉是每家每戶必不可少的。
粽子。對于粽子,總是有著特殊的感情,然而如今的我,面對超市里各種精美的粽子卻再也沒有兒時那么強烈的欲望,或許是因為小時候生活并不富足,沒有太多的零食;或許是因為小時候自己親身經歷了制作粽子的完整過程,所以對粽子充滿了期待。一般而言,粽子制作可分為準備粽葉、清洗糯米、包粽子、蒸粽子四個過程:
采粽葉。總記得,每年端午節的前一周,奶奶和媽媽便會去村周圍的田地埂上尋找粽葉,野生的粽葉普遍偏小,但包粽子可以了。有些村民,不愿意自己親自去尋找,就去集市上購買,購買的粽葉比野生粽葉要大,質量也要好些。采摘完粽葉后,便是清洗了,將所有的粽葉全部放在一個大盤里,倒入足夠的水,用竹刷一遍一遍的刷,直到足夠干凈時撈起備用。
準備糯米。由于家家戶戶在種田的時候,多少會留點田專門用來種糯米水稻,一來是留著來年做粽子,二來在下半年的時候也能夠自釀米酒,所以對大部分人家來說,糯米是不用愁的。糯米的準備也很簡單,放在水桶漂洗三遍,晾干即可。
包粽子。包粽子的情景可謂熱鬧,一家人圍在一起,便聊便包粽子,而且有時候還會比賽,看誰包的粽子好看,誰包的更多。由于各地區的不同,粽子餡也會不同,在我老家,以純糯米粽子(不含任何餡)居多,還有少許的綠豆粽子、紅豆粽子。
蒸粽子。粽子一般10個一聽(就是10個一組的意思),一般農村的大鍋一次能蒸上4-5聽,記得小時候,每家每戶,至少蒸上9-10聽粽子,可能現在的我們會驚訝當時為什么要準備這么多的粽子,吃的完嗎?答案是肯定的,一來蒸完粽子,便會給同村親戚或鄰居送上一些;二來,端午節家里會來很多客人,粽子可是招待客人的重要食物;再者,端午節過后,粽子也是農民從田里勞動回來后必不可少的食物,總記得,父親每次從田間回來,由于實在太過勞累,往往衣服也不換,洗完手后便來上兩個粽子,蘸上白糖,米滋滋的吃著。
咸蛋。咸蛋分為咸雞蛋、咸鴨蛋,咸雞蛋好說,因為村里每家每戶都養雞了,因此雞蛋是不用愁的。對于鴨蛋,也十分容易獲得,雖然并沒有每家每戶都養鴨,但是附近的村莊有養鴨專業戶,好幾千只鴨子,需要鴨蛋直接去買就Ok。制作咸蛋的過程也并不復雜,準備鹽、泥土、陶罐就行了,總記得每年的三月份左右,媽媽便會花上一整天將每年需要的咸蛋全部腌上,到了端午節,經過兩個多月的時間,咸蛋便可以取出來食用了。有意思的是一般每家的小孩都會有一個用毛線制作的蛋袋,蛋袋顧名思義就是裝雞蛋的袋子,蛋袋制作也并不復雜,一般家里的姐姐們一天都能制作好幾個,做好了便給弟弟們掛上。姐姐每年的端午節都會給我制作一個精美的蛋袋,在端午節的那天,我總是掛上蛋袋,跟小伙伴一起去村里的各家各戶串門,每到一家,戶主總是會拿出雞蛋給你,這個時候你的蛋袋便派上用場了,一般而言,哪個小孩蛋袋里的雞蛋最多,往往意味著這個小孩最牛氣,他也可以趾高氣揚的向同伴們炫耀,兒時的快樂竟然如此容易滿足。然而現在端午節的小孩們,早就沒有掛蛋袋這個習慣了,早就換上了手機甚至ipad.
菖蒲、艾葉。民諺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時節,人們把插艾和菖蒲作為重要內容,家家都灑掃庭院,以菖蒲、艾條插于門楣,懸于堂中。傳說,艾葉可以辟邪驅瘴,菖蒲因為形似利劍,能夠驅除妖魔鬼怪。依然記得小時候,菖蒲和艾葉的采摘工作總是交給哥哥和我去做,每年端午節前三天,哥哥和我便去田地里四處尋找菖蒲,菖蒲喜水性,因此去河溝里找菖蒲準沒錯,一直記得在村前的池塘周邊就有許多茂盛的菖蒲,足夠大家采摘了。菖蒲易摘,艾葉就不大容易弄了,艾葉本來就少,又長在雜草叢中,很多次我都把草叢中一種類似艾葉的植物采摘回來,每次都被母親罵,至今我依然不知道哪種類似艾葉的植物是啥。近幾年,聽家里的老人說,現在村前池塘周邊的菖蒲長的尤為茂盛,卻沒什么人去摘,可能是近年來,村民逐漸向城鎮移民吧,只留下老人獨守著那個小村。
賽龍舟。提起端午,或許對大家來說,賽龍舟是不可或缺的,可是對我而言,卻并不是,在家鄉的每次端午節,我從來未曾真正看過一場賽龍舟,原因在于每次的端午節總是在鄉下度過,可賽龍舟卻遠在縣城,所以對于賽龍舟,并沒有太多的記憶,也不知該說些什么。
時至今日,中國人的生活水平相比90年代而言,已經大幅提高,人民已經不再是只有過節才能吃上一頓好的,也不再是只有端午節才能吃上粽子,現在想吃粽子,什么時候都可以。可是我總覺得現在的端午節少了當年的味道,或許只是因為我們都長大了,不再是當年那個滿村跑的小男孩,不再是吃上可口的粽子便樂的合不攏嘴,不再是蛋袋里的雞蛋比同伴多便趾高氣揚、不可一世;或許只是因為我們的父母都變老了,他們的鬢角早已長滿了白發,從他們的眼神中我們看到了他們對我們滿懷的依賴,粽子、咸蛋、菖蒲、艾葉什么都沒變,這些依然是每年端午節永恒的主題,可是變了的是我們,我們不再有年少時的心境,僅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