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施記錄:12個小朋友自由組合分成四組,發每人一杯紅棗湯(感謝洼爸事前細心準備,每杯都有三種棗)
計劃趕不上變化,第一個喝紅棗湯環節,就有不喜歡生姜的,有討厭紅棗的,不過還是有躍躍,小勇等幾個小朋友全吃完了。我讓大家把杯子放回茶幾,不論是否已經吃晚紅棗,喝完湯。
現在分發小組報告單和紅棗樣本,每組一張報告單,每人三顆不同種類的紅棗。實際分發過程最后演變成對不同種類紅棗的哄搶,看來要維持一幫小鬼的活躍度把握,還真是一門大學問呢。
每個組都填寫了報告單,尤其是菲趙組合,分工明確,一個人負責品嘗三種紅棗,一個人負責記錄特點,有商有量,觀察細致入微,是唯一發現新疆紅棗甜中帶辣的一組。另外小組有些沒弄懂表格填制方法,有些沒明白產地的涵義,這些都應該在填制前講解,我粗糙的備課準備不夠充分。
隨后,就進入地圖環節。分發每人一張地圖復印件,讓小朋友自己在空白中國地圖上寫上產地名稱。三種棗分別來自河南,新疆和甘肅。有些小朋友寫了他認識和去旅游過的省,有些干脆畫起來畫,教授地理省份的設想直接略過。這時,我對自己帶領小朋友學習的實踐相當失望,備課不充分,講授不生動,紀律維持不住……
趕緊進入最后一個表演環節。現在,有個不喜歡吃紅棗的小朋友,你們每個組策劃一個表演,說一種功能,讓那個小朋友喜歡上紅棗。我對這個環節毫無把握,只是示范了一個類型,掰手腕,a輸給了b,a吃了一顆紅棗,再掰手腕,a就贏了b。然后,滿場都是掰手腕的了,my God!
十分鐘后,桐爸出來維持紀律,表演開始。
第一組小朋友表演:小明走在路上,遇到小藍,小藍愁眉苦臉的,原來是肚子疼,小明送她一個禮物(喜糖盒裝),小藍吃了禮物(當然是紅棗),肚子不疼了。哇塞,紅棗養胃噢!
第二組表演:小陳走在路上,遇到另外兩個同學,他們都捂著嘴,小陳問,你們怎么啦?兩個同學都說,糖吃多了,牙疼。小陳拿出一個禮物(喜糖盒裝)——兩顆紅棗,兩個同學一人一顆,牙疼就好啦。我勒個去,神藥啦!
第三組:小衷和小曾一起掰手腕,第一次小衷贏了,小鄭送小曾一個禮物(喜糖盒裝),小曾吃了紅棗,第二次掰手腕,馬上贏了小衷。紅棗儼然是大力丸了。
第四組,過了兩周再來記錄,有點忘記了。
小朋友們的表演充滿童趣,十幾個大人小孩都看得哈哈大笑。沒有預設的環節,給了最大的驚喜。這些孩子,真是天生的表演家,我真心欽佩他們純真自然的表現,真好。
最后,酸棗糕,美仁棗登場,大家愉快的吃棗,玩耍。
紅棗湯煮多了,后面我吃了兩天的紅棗。家里的小朋友,還是不愛吃紅棗。唉!
失敗歸失敗,從2015年春節興起的初衷,到大年初一手機策劃,再3月真正實施,最后4月今天補做課程記錄,過程的樂趣和收獲已然滿滿的。前述記錄如下:
1.初衷,小朋友對紅棗沒什么興趣,可紅棗的營養價值比較高,對身體好。
2.印象,吃過最好吃的紅棗數朋友新疆帶來的和田大棗,經常吃公司發過的河南新鄭紅棗,去甘肅等地買的便宜的酸棗,還有別人送的沙棗。
3.這些紅棗產地不一樣,口味有差別,價格和用法也不同。
4.燒一鍋生姜紅糖紅棗湯,冬春時分乍暖還寒,暖暖胃,烘烘手,紅棗就放幾個最有特色的,如新疆大棗,新鄭紅棗和小酸棗。
5.分發吃完后,請小朋友對每種棗的口味進行比較,區分甜,酸,澀,香等味道,說說自己喜歡的和不太喜歡的棗是哪種。
6.認識這些棗類,生長的地點,氣候特點,價格,營養,畫棗的地圖分布,了解中國地圖。
7.棗的特點不同,功能和價格不同,都有存在的價值。
8.回家吃紅棗,要問問紅棗產地是哪里,標到紅棗地圖上。
9.計劃3.25讀書會。
新疆大棗20,新鄭紅棗20,小酸棗20,生姜一大塊,加紅糖煮湯一大鍋。
一次性杯子和勺子若干。
分組討論,紙,筆,紅棗的外型,顏色,氣味,口感,產地,功效,中國地圖紙質打印。
紅棗的功效:扛餓,甜酸,補血,安神
漲力氣,掰手腕第一名
保護胃,囫圇吞棗,熟了不傷牙,還是保護胃
長得高,生姜紅棗,酸棗糕,健康小衛兵
廣告策劃,自編一個情節,讓小朋友認識紅棗的一個特點?